农民远洋海员梦醒 法庭上怒讨被骗损失
2013-06-03 08:36:36
     中国法院网讯 (丁华峰)  “海洋游轮工作,工资5000-12000元/月,国企单位,并交五险一金。”面对这样的招工广告,许多人都会跃跃欲试,但又有多少求工者能想到这只是南柯一梦呢?日前,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人民法院审结一起居间合同纠纷案,依法判决郑州某商务信息公司赔偿来自农村的打工仔刘小康26000多元。

  家住豫西贫困山村的刘小康于2012年初在郑州市打工时,偶然看到一份散发的宣传资料,称郑州市某商务信息公司代“一家国有企业单位招工,能安排人员到海洋游轮工作,工薪万元,劳保待遇丰厚”。2012年6月14日,刘小康与郑州某商务信息公司签订了《就业协议书》,并于当日支付了8000元,余下12000元于2012年9月9日转账汇给了该商务信息公司的负责人。2012年6月17日,公司即安排刘小康到天津培训,并往返于青岛、威海、上海、天津四地数次进行面试、考试、实习等,期间的一大笔食宿交通费用全部由刘小康承担。但令人不解的是,直到三个月培训结束后,公司曾承诺办理的所有证件一个也没给刘小康。9月19日,刘小康与船舶公司签订了《船员聘用合同》,船舶公司收走了他的护照。他很快发现,无论是工作环境还是劳动待遇,都与郑州某商务信息公司的招工承诺大相径庭。该船舶公司为私营公司,不是国企单位,没有五险一金,没有奖金和提成,也没有休息日,更让刘小康气愤的是,一个月下来发到他手里的工资只有590元。但船舶公司不准请假,也不让辞职,因护照被船舶公司和郑州某商务信息公司扣押,在交了20000元泰铢(折合人民币4176.24元)押金后,受了骗的刘小康才得以回国。为此他起诉至法院,请求法院判令依法解除其与信息公司之间的《就业协议书》,判令被告郑州某商务信息公司退还就业安置费20000元;同时判令被告郑州某商务信息公司赔偿原告因“就业”不成导致的经济损失8440元,共计28440元。

  郑州市二七区法院经审理认为,居间人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损害委托人利益的,不得要求支付报酬并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该案被告郑州某商务信息公司作为刘小康与河南某远洋船舶管理有限公司聘用合同的居间人,其经营范围不具有培训职能,但其隐瞒该事实,与原告刘小康签订培训就业合同,并安排刘小康到与其宣传不符的船舶公司就业,侵犯了原告刘小康的合法权益,由此给原告造成的损失,被告商务信息公司应当予以赔偿。法院遂判决被告郑州某商务信息公司于判决生退还原告刘小康安置培训等费用2万元,并赔偿各项经济损失6813.24元,共计26813.24元。(当事人为化名)
责任编辑:周利航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