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下汗水 收获理解
——记福建省永安市人民法院西洋人民法庭的一天
2014-09-05 08:38:25 | 来源:人民法院报0827第一版第四版 | 作者:何晓慧 吴良盛 朱上游
图为西洋法庭女法官指导村民提供立案材料。 吴良盛 摄
  “都知道你们忙,别送了”

  8月26日,晨光中,小城渐渐苏醒,女法官踏上上班路。警车在崇山间轻驰,道阻且长。

  法庭门口,村民老徐踱着方步,满脸愁容。

  “徐老伯,您来得可真早。”女庭长陈华蓉一眼认出了他。

  “心里着急,在家睡不着,坐不住。”徐老伯从口袋里掏出助听器,颤巍巍地戴上。

  “大伙都说,法律上有难事找法庭。庭长,你说,这事我该咋办?”

  原来,两年前徐老伯将自家毛竹山转卖给同村村民,但对山下湿地归属未作约定。眼下因高铁建设征地在即,围绕两万元补偿款,双方较起劲来。

  “前几日,我到村里和高铁项目工程部去了一趟,您的情况我都知道,咱们慢慢说。”放下公文包,陈华蓉与徐老伯交谈起来。阳光透过窗台,洒在她脸上。

  担心徐老伯耳背听不清,陈华蓉不时放慢语速。徐老伯不住点头:“听了你所说的这些,心里敞亮了许多。回头和老伴儿商量商量,再决定要不要起诉。”

  徐老伯乐呵呵地走出法庭,向着陈华蓉挥手:“都知道你们忙,别送了。”

  “这么热的天,辛苦你们了”

  一年要审结700余件案子,在福建省永安市人民法院西洋法庭,忙是常态。

  法庭辖区点多线长,最偏远乡村距市区有100余公里,交通极为不便。为方便农村群众打官司,西洋法庭依托辖区乡镇的综治服务中心,设立固定巡回审判点,采取就地办案、就地调解的方法,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定纷止争。

  村民老余最近很烦。几年前,儿子在一起车祸中造成一级伤残,智力降至几岁孩子的水平。病榻前长年累月的照顾,让儿媳苦不堪言。重重压力下,她向法庭提出离婚诉求。

  儿子卧病在床,老父年过半百。面对这样一起让人揪心的案件,西洋法庭“80后”女法官胡倩决定上门办案。

  上坪乡联合村,距法庭有两个多小时的车程。山路弯弯,到达老余家已是9时30分。

  坐在一旁的儿媳低头不语,心中五味杂陈。老余告诉胡倩:“她毕竟还很年轻,不能拖累她一辈子。”作为儿子的法定代表人,老余在协议离婚的调解书上签了字。

  临走时,老余握着法官的手说:“这么热的天,大老远为我们跑一趟,辛苦你们了。”

  “可算把你们等来了”

  位于西洋镇岭头村村部的“法官工作室”,是女法官的另一个“家”,每周她们会不定期到这里指导人民调解,诉前化解纠纷。

  14时30分,刚到村部,村主任陈俊贵便迎了上来:“可算把你们等来了。这事,我们一点办法也没有。”原来,几个农户为了征地补偿款的分配闹起纠纷。陈华蓉了解有关情况后,考虑到案情复杂,她与村主任约定两日后再到村里召集当事人,协助村干部共同调解。

  “这下我就安心了。”陈俊贵说,“法官常来‘走亲戚’,有了法庭做参谋,咱们现在是‘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村’。”

  离开岭头村,青水畲族乡范副书记给陈华蓉打来紧急电话,该乡东井村6户村民到乡政府反映,2012年将所种玉米卖给林某等人,但出具欠条的林某下落不明,其他人拒不认账。事情两年悬而未决,他们希望政府帮助解决。

  作为“救火队员”,女法官一行火速赶到,安抚情绪激动的村民,并耐心听取案情始末。而后,她们又找来债务人之一林某现场调解。

  由于双方分歧大,火药味渐浓,调解没有成功。陈华蓉引导村民走诉讼途径,并指导他们补齐材料再到法庭起诉。

  看着村民陆续离去,村干部长舒一口气:“多亏你们及时赶到,关键时刻,还是法庭靠得住。”

  临近傍晚,暑热渐散,忙了一天的女法官回到法庭。见时间尚早,陈华蓉提议:“开学后玲玲就读高三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她。”

  玲玲,大家并不陌生。因她家境贫寒,6年来,西洋法庭的女法官们一直默默资助她从初中读到高中。

  看到阿姨给自己送来书籍,玲玲开心极了。她向陈华蓉承诺,一定好好读书,争取明年考个好大学。

  车子渐行渐远,玲玲仍站在原地,挥手朝着远处的法官阿姨依依道别……
责任编辑:牟菲菲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