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锡五传》出版座谈会发言摘要
《马锡五传》诞生记
《马锡五传》作者 杨正发
2015-02-16 07:58:21 | 来源:人民法院报第二版
  经过多年艰辛努力,《马锡五传》今天终于与读者见面了。在本书编辑出版过程中,如果没有最高人民法院、中央党史研究室和人民法院出版社等部门给予的大力支持,如果没有领导、专家、朋友们的热心帮助,仅靠我一个人是难以完成的。在这里,我真诚的向关心支持《马锡五传》编辑出版工作的有关部门、领导、朋友以及马锡五同志的亲属表示衷心的感谢。

  马锡五同志为陕甘宁边区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作出过重要贡献。1943年,马锡五同志任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陇东分庭庭长,开始接触司法工作。马锡五同志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的宗旨,切实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被中共中央西北局树立为陕甘宁边区的模范干部之一,毛泽东主席为他题词“一刻也不离开群众”;他在从事司法工作中,创造了审判与调解相结合的“马锡五审判方式”,为祖国的司法实践留下了许多有益的经验,被陇东人民誉为“马青天”。我生活工作在“马锡五审判方式”产生的陇东地区,在少年时就听说过马锡五同志富于传奇色彩的断案故事,陇东一带至今还有曾与马锡五同志有过直接交往的人,保留着许多有关马锡五同志的记忆。他的许多富有传奇色彩的动人故事,至今还在陇东、西北群众中广泛传颂。

  2000年,我在写《封芝琴·刘巧儿》一书时,积累了一些这方面的资料,悠然萌生了为马锡五同志立传的念头。2004年,在马锡五同志子女建议和支持下,决定把马锡五同志的一生全面、系统的介绍给大家。冲动是热切的,却没料到过程如此艰难。近十年来,一切空余闲暇全投入了进去,埋首发黄的历史案卷,遍翻保存较少的陕甘边革命史料,寻找已退休在家的知情人,书稿陪伴着我下西安、赴延安、上北京。好在前人做了大量工作,老一辈革命家的文集先后出版,提供了许多指导性意见,老同志的回忆文章、回忆录,记载了历史的许多细节;还有党史、司法工作者的研究成果可以查阅,先后获得了百万字资料,历时八载,先后九易其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张希坡教授修改提纲、审阅书稿;西北政法大学汪世荣教授亲笔改稿,充实内容,并组织法学教授、学者进行座谈,提出许多很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书稿还分送马锡五同志的亲友及从事“马锡五审判方式”研究的教授、学者,广泛征求意见。人民法院出版社将书稿作为重大选题向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申请备案,并由该局出版管理司报中央党史研究室进行了审读。书稿按照中央党史研究室和专家的审读意见,最后修改定稿。2013年12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审核通过了本书稿的重大选题备案。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为本书写了序言,南开大学法学院侯欣一教授审阅了书稿并为本书写前言。谢觉哉老院长的夫人王定国女士、刚刚去世不久的黄静波先生、刘志丹的女儿刘力贞女士为本书题词。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新闻局、人民法院出版社、甘肃省庆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甘肃省华池县人民政府为此书的出版给予了大力支持,本书责任编辑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讲,这部传记是大家共同劳动的成果,凝聚着大家的心血和智慧。

  马锡五同志的一生轰轰烈烈、生动感人,本身有很强的故事性,我们力图写出一部史实充分、系统完整、评介公允、大家认可的人物传记,但马锡五同志一生是跨越几个历史时期,又涉及军事、经济、司法多个领域,在他去世半个多世纪后,重新探索他几十年的人生轨迹,再怎么收集资料,也难免挂一漏万,加之限于资料和水平,尽管有良好的愿望,作了认真负责的努力,书中难免有不尽如人意的疏漏之处,诚恳地等待着广大读者提出宝贵的意见,以便在大家的校正下修改得更好。
责任编辑:杨青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