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让”法官
——追记宁夏固原市原州区法院寨科法庭庭长王秉祥
2016-07-12 07:52:46 | 来源:人民法院报第一版 | 作者:周崇华 马荣
王秉祥在当事人家炕头开庭(右四)。资料图片
  时间,定格在2016年5月13日。

  这一天,从几十公里外老家赶来的70岁的老母亲失去了年仅46岁的儿子,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场面,令人揪心。

  这一天,从银川辞职回来一年的妻子失去了丈夫,撕心裂肺的哭泣,令人悲悯。

  这一天,从重庆上学赶回来的儿子怀抱着父亲的遗像,目光呆滞,令人痛惜。

  这一天,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告别仪式的同事,啜泣揉眼,令人伤感。

  这一天,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人民法院寨科人民法庭辖区内的十多万回汉群众失去了一个“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让法律增辉”的“三让”法官王秉祥。

  5月13日、18日和6月21日,记者三次踏上西海固这片土地,山花烂漫,旱塬悲歌,人们争相传诵着一个叫王秉祥的名字。

  让人民满意的好法官

  “王秉祥怎么了?交通事故?当场遇难?”

  2016年5月13日15时5分,原州区法院院长穆存忠接到电话,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因为,当天上午,王秉祥还在50多公里外的寨科法庭接受原州区委政法委的政法单位窗口评比督查,并计划下午赶回原州区法院参加完一个会议后,到刚刚判决不予离婚的困难当事人家中送上已经准备好的两床被子和学习用品。

  “这是王庭长为当事人和其孩子准备的。王庭长说这个当事人很困难,我们得帮帮他。”

  听闻王秉祥因交通事故因公殉职的噩耗,寨科法庭书记员魏申看着王秉祥办公桌上为困难当事人准备好的两床被子和学习用品,声泪俱下。

  “这么攒劲的一个人,怎么会出那么大的事。在我们的案子上,他做的好的不得了。”得知王秉祥要帮助他家的事,当事人马治军年近八旬的老父亲感动地擦把老泪说。

  老人一家五口人,儿子马治军打小身患残疾,后又因劳动不慎摔伤卧床不起,儿媳马岁女双眼失明,生活几乎无法自理。两人再婚后共同的女儿不满五岁,老人还有一个十一岁的孙女,一家的生计全靠老人张罗将就。

  5月4日,寨科法庭受理了马岁女的离婚请求后,王秉祥将“流动法庭”搬到了马治军家。在一个多小时的庭审中,王秉祥坐在炕头上听着这一家人絮叨着生活的艰辛,默默无言。带着沉重的心情返回法庭后,他立即动员庭里的7名党员干警每人捐款200元,法庭则从办案经费中挤出300元,购买了两床被子和学习用品,准备在前往当事人家中宣判时一并带给他们。

  “像这样实打实地救助当事人,王秉祥这些年组织过好多次。看到当事人的困难,他就牢牢记在心上,总要想方设法给予帮助。”原州区法院审委会专职委员吴建新说,出事前几天,王秉祥还和他商量“六一”儿童节前,在辖区乡镇确定7名贫困小学生,由法庭7名党员干警结对帮扶。可惜的是,没来得及实现他就走了。

  5月30日,原州区法院完成了王秉祥生前的心愿。马治军和马岁女收到了一份维持婚姻关系、不予离婚的判决书,还有迟到了10多天的棉被、轮椅、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具。寨科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吟唱着国歌,将国旗高高升起,接受了王秉祥的生前遗愿,价值5000元的图书以及书包、作业本、字帖、橡皮等学习用品分发到孩子们手中。同日,原州区法院成立了“春雨工程基金”。

  “王叔叔给我们捐赠了图书、书包等物品。他就像我们的父亲,听说他因公殉职,我很伤心,每次用这些文具的时候就会想到他,我会永远记住他。”寨科中心小学六年级一班学生海岩皱着眉低下头,嘤嘤地说。

  6月21日,听说记者来采访,寨科乡30多名回汉群众不约而同来到寨科法庭,向记者诉说着王秉祥这个让他们满意的人民好法官的桩桩故事,眼里充满了对王秉祥深深的爱。

  让党放心的好法官

  “王秉祥这个人,没人管的事情他敢管,不好管的事情找他也不会拒绝,是个让党放心的好法官。”寨科乡党委书记王正奇这样评价说。

  2012年,王正奇刚到寨科乡担任党委书记,一件棘手的矛盾纠纷就摆在了他的案头。2008年,寨科乡北塘村改建一间党员活动室,活动室和同村村民穆某的房子墙连墙,双方因为边界问题互不让步,争执不断。为此,穆某还多次到王正奇的办公室坐着不走,让他无法正常工作。

  “2015年,我听说王秉祥做调解工作很在行,希望他能化解这个矛盾,他当即应承了下来。”

  随后,王秉祥邀请了乡综治办的干部到北塘村,分别深入到穆家和村部做调解工作。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反反复复多次下来,村部答应支付穆某3000元了结此事。王秉祥立即丈量并确定四至,彻底解决了这个历经6年未决的纠纷。

  “还有30多年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在王秉祥这儿就迎刃而解了。”谈及王秉祥配合乡党委、政府做的工作,王正奇打开了话匣子。

  村民杨启文和杨志江两家是邻居,上世纪80年代就因为地界问题产生相邻纠纷,一闹就是30多年。针对这个老大难问题,王正奇和王秉祥决定,分别约两个老汉做思想工作。见到两个杨老汉,王秉祥不谈纠纷只拉家常,最终他的耐心倾听和见缝插针式的开导,竟把两个杨老汉执拗了30多年的心结彻底化解了。

  对此,王秉祥经常说:“法庭接地气,最好的方式是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化解矛盾纠纷。”

  让法律增辉的好法官

  “在很多人眼里,衡量法官工作的基本标准是一年结了多少起案件。但在王秉祥眼里,则是是否案结事能了,让法律增了辉。”对王秉祥非常熟悉的原州区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吴建新谈起王秉祥,总有说不完的话。

  2014年,寨科法庭受理辖区寇庄的一起相邻权纠纷案件。立案三天后,王秉祥立即找村干部了解情况,不料村干部不但不积极配合,找的次数多了,干脆锁门躲着不见。

  越是这样,王秉祥往村委会跑得越勤。村干部终于答应同王秉祥一道给当事人做工作,并连连感叹道:“现在哪有你们法官这样做工作的,我们要向你们学习呀。”

  最终,该案在王秉祥的主持下,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调解成功当天,王秉祥考虑到如果今天这样走了,过后双方一旦再反悔,执行环节就会出问题。于是对被告说:“既然你们双方都同意,那我们现在就把路推开。”说着,就带领原告和村干部用铁锹把路挖开,被告还主动把自家门前一棵挡路的树锯掉了。

  “王秉祥庭长做事公道,凡是老百姓的事,他都非常重视,不偏不倚,依法办事。”寨科乡东塘村原村支书马志明至今还记得2014年发生在村里的一起车辆轧死村民家牛的事故。

  2014年5月,一辆物流公司拉运风电设备的车辆因制动失效,冲入东塘村村民马志云的家中,将马志云家的房屋撞毁、饲养的牛轧死,马志云提出了100万元的赔偿要求。为避免影响风电工程施工,王秉祥试图说服马志云允许物流公司先拉走风电设备,马志云坚决不同意。

  王秉祥通过多次上门调解取得马志云的信任,并引导马志云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促使双方遂达成协议,由物流公司赔偿马志云损失21万元,并一次性支付到位案结事了。

  “我们不难理解,王庭长为了查清一个案子,可以走访村民不下50户,做笔录不下20份,要把案件办成铁案,实现案结事了的铮铮举动。”寨科法庭的法官们说。

  让家人荣光的好法官

  “什字镇的人都说我养了一个好儿子,可我这个儿子太忙了。这些天我也想了想,他以这种方式离开,走的光荣。可惜他走的太早了,如果再活几年,还能多给咱们农民办一点好事,多给法院做一点贡献。”透过王秉祥这位伟大宽容的母亲,记者看到了王秉祥忠诚坚毅的背影。

  “他在自治区高院挂职那年,我曾劝他辞职到银川干律师,这样我们就能天天在一起。可他说他热爱法官这个职业,不会因两地分居辞职的。”王秉祥的妻子张军告诉记者,并向记者拿出一袋子王秉祥的遗物,里面装了23本优秀公务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个人等大大小小的荣誉证书。

  凝望着王秉祥的遗像,张军含着泪说:“我们两人两地分居10多年,之前我在银川工作的时候他一个月来看我一次,我还不能理解他的忙碌。2015年儿子考上大学,我从银川辞职回到固原跟他生活在一起之后,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他的忙,基本上从未按时回家吃过饭,出事那天,他还在赶写汇报材料。这些年,他从未参加过儿子的家长会,儿子学校的门朝哪边开他都不知道,就连儿子考大学填报志愿的时候他都不在家,但儿子从不埋怨他,还很崇拜他这个法官职业。”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日前,固原市中级人民法院为王秉祥同志追记个人三等功。固原市原州区委作出决定,追授王秉祥同志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肯定他的忠诚担当和无私奉献,让他一路走好。”这也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王秉祥的母亲和妻子提出的唯一请求。
责任编辑:杨青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