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远: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取得实质进展
2017-03-12 11:40:18 | 来源:新华网 | 作者:于子茹
  12日上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向大会作了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副主任陈志远做客新华网2017两会特别访谈,为各位网友解读最高法工作报告。

  在回答“去年周强院长在作报告时郑重提出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这一年的工作成效如何?”问题时,陈志远表示,最高法院向全国人民庄严承诺“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部署的重大举措,也是践行司法为民宗旨、维护人民权益的必然要求。

  去年以来,全国各级法院迅速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部署,加大执行工作力度,为“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大格局初步形成。去年6月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意见》,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解决执行难工作的高度重视。去年9月,孟建柱书记亲自出席全国法院执行工作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强调解决执行难必须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形成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格局。在各省、区、市共同努力下,党委领导、政法委协调、人大监督、政府支持、法院主办、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大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二是加强顶层设计,基本解决执行难统筹规划显著增强。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多次研究解决执行难问题,成立了审判委员会执行专业委员会,出台“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纲要,委托第三方研究制定“第三方评估指标体系”,明确了基本解决执行难的总体目标、具体标准。各高院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地解决执行难实施方案,确定时间表、路线图,呈现出全国法院“一盘棋”破解执行难的良好局面。

  三是首先向法院自身不规范执行“开刀”,全面清理积案,摸清案件底数,建立全国四级法院统一的执行办案网络平台,实现在线全程监控,有效解决消极执行、选择性执行等问题。贯彻公正、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制定财产保全等司法解释,解决乱执行、超标的查封等问题。

  四是发挥我国政治优势、制度优势,推动形成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格局,破解长期存在的“查人找物”难题。最高法院与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等10多个部门建立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对存款、房屋、车辆、证券等主要财产形式“一网打尽”,执行法官足不出户即可依法查询被执行人财产和相关信息,实现了执行模式的根本变革。以前法官查询被执行人存款要一家银行一家银行上门去查,效率非常低,查找被执行人车辆、房屋等等也要分别到相应的部门去查,现在法官不用出门,坐在办公室,通过查控系统,就可以迅速查找被执行人财产,大大提高了执行效率。

  五是大力推进网络司法拍卖,解决财产变现难题。各级法院累计网拍43万余次,成交额2700多亿元,成交率达到90.1%,为当事人节省佣金81亿元,既提高了财产变现率,又遏制了拍卖中的腐败。

  六是推进“信用中国”建设,加大失信惩戒力度。贯彻中办、国办关于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意见,会同国家发改委等40多个部门完善工作机制,在招标投标、融资信贷、市场准入、高消费等方面对失信被执行人实行信用惩戒,使其“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发布失信被执行人信息689万例,限制628万人次购买机票,限制229万人次乘坐高铁。曾有被执行人出门旅游,去的时候坐飞机去的,回来的时候买不了机票了,因为他被纳入失信名单了,不能买飞机票,于是马上打电话让家里还款,还上款后法院把他从失信名单中删除,他才得以买上机票回家。这对于解决被执行人规避执行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七是依法惩治拒不执行裁判行为。许多法院开展专项执行活动,形成了打击“老赖”的高压态势。去年全国法院共对“老赖”司法拘留1.6万人,追究刑事责任2167人,让司法裁判真正成为惩治违法失信的利剑。

  现在从全国法院来看,基本解决执行难已经破题,藩篱正在拆除,道路已经打通,但是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周强院长在报告中明确提出,人民法院要始终坚持以人民呼声为第一信号,迎难而上,不退缩、不动摇,锲而不舍地加强执行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确保如期实现“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目标。

  对此,我们充满信心。这个信心,来自于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来自于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来自于各级法院的决心和努力,来自于执行信息化建设的大力推进。也希望社会各界更多地关心支持人民法院解决执行难问题,在全社会营造一个自觉履行义务光荣、逃避执行可耻的社会氛围。
责任编辑:黎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