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改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电影《邹碧华》故事梗概
编剧 苍平 白水
2017-09-06 09:03:24 | 来源:人民法院报
  2014年12月10日上午,邹碧华向来沪学习交流司法改革工作的某省政法委领导介绍了上海司法改革进展情况。他已经连续几天马不停蹄地在做这样的工作了。介绍完情况,邹碧华说:“我们毫无保留,司法改革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中午,邹碧华又立即赶赴徐汇区法院参加会议。在去往徐汇法院的路上,他突然感到心脏不适,被送往瑞金医院后却没能抢救过来。

  一时间,邹碧华去世的噩耗通过新媒体传遍全国,包括律师在内的整个司法界都陷入了悲痛之中,许多律师、法官、专家、学者以及与邹碧华有过交往的群众,纷纷通过各种形式深切悼念这位当代好法官!

  各方面消息汇聚过来,许多人赶来参加邹碧华的遗体告别仪式,包括最高人民法院、上海市委、全国律师协会等方面的领导。邹碧华妻子唐海琳给刚满21岁的儿子邹逸风交代,请他代表全家在父亲的葬礼上致悼词。

  儿子邹逸风仍然沉浸在痛苦之中,他不愿意接受父亲去世的现实:为什么早上出门好好的,怎么一下子人就死了呢?于是,徘徊在龙华殡仪馆瞻仰悼念厅,打开父亲的电脑和手机,希望能寻找到父亲真正的死因。

  邹碧华的故事就在儿子的寻找和追忆之中,一幕幕呈现在大家面前……

  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门前,新任院长邹碧华上班走到门口,发现有一群上访群众情绪激动,要求见法官见院长。邹碧华毫不回避,迎上前去。要求法院打开大门,接待群众,并保证一定给予他们一个明确的答复。他对有点不解的法官说:“法官吃的是法条,老百姓吃的是面条。作为法官必须善于把法条和面条揉在一起。”邹碧华亲自接待和督办了两个上访案件,矛盾得到了很好的化解,上访群众十分感激。

  邹碧华发现,许多年轻法官面临很大职业困惑:对现实司法环境不满意,对法官职业待遇不满意,对个人发展前景不满意。于是,他决定召开青年法官座谈会,加强法官队伍思想建设。

  座谈会上,邹碧华请来了法院收发室的老贺。他是部队转业干部,转业到长宁区法院30多年,级别一级没有晋升,仍然是转业时的科员级。但是他一直勤勤恳恳、兢兢业业。

  老贺在战场上曾立战功三次。他说:“军人讲究守土有责。如今组织上让我守卫着法院传达室,我就要尽好自己的本分,我不委屈。”

  从长宁区法院院长任上,邹碧华被调到上海高级法院担任副院长。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司法体制改革作出了重大决策部署,上海法院被中央确定为先行试点单位。上海高院成立了司法改革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邹碧华被任命为司法改革办公室主任。

  邹碧华全身心地开始投入这场具有历史意义的司法改革中。

  改革涉及许多人的切身利益,矛盾重重,困难无法想象。

  面对各种阻力,邹碧华亲自制作200多页的PPT,将分析结果向各职能部门、兄弟法院、人大及政协进行宣传,希望争取方方面面的共识。

  30多场座谈会,5大类100多个关键问题,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法院管理及法官职业保障制度,500多个日日夜夜……邹碧华睡得越来越晚,头上的白头发越来越多。

  2014年12月10日17时20分,邹碧华因心脏病抢救无效而去世。
责任编辑:杨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