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为法徽澎湃
——追忆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三庭原审判长王锋永
2018-01-23 16:47:40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李 阳 乔文心
 

 

       锋永。


       写下这两个字时,你离开我们已经10天了。


       你在最高人民法院二区11层的办公室依然是老样子,案桌齐整,绿竹静默。谁也不愿挪动你的东西,就让一切留在那里,哪怕是多留一天,再多一天。


       一切都太突然。


       突然到大家不知道该用怎样的心情去面对你的离开,去回忆你的过往。


       那是怎样的一个夜晚啊。1月9日凌晨5时33分,撕心裂肺的哭声从北京301医院急救室外传来,突发的心脏病将你的生命定格在了48岁。


       我们曾想,你一定是太累了,不然心细如你,怎么忍心看着我们痛哭流涕、措手不及?!


       我们又想,如果你从未穿过这身法袍,如果你不那么拼命卖力,是不是此生都过得安然无虞,也不会让亲人们只能在梦里见到你……


       这些天,我们一直在寻你。


       在甘肃,在广东,在北京,在你战斗过的每一寸土地。


       我们能看见你足迹里满含的无悔,能读出那枚法徽在你眼里闪耀的强大诚意。

       惩恶扬善,播撒正义

       信仰,让你无悔前行

       锋永,你出事后的当晚,有许多人彻夜未眠。刑三庭微信群“明城墙”被一遍遍刷屏。高原红的脸庞,憨厚的笑容,热情豪爽,走起路来昂首挺胸,大步流星……无边的黑暗里,任回忆和泪水蔓延。


       你来自祁连山脚下,河西走廊中部。家境贫寒却酷爱读书的你,从小就立志行侠仗义走天下。你说自己是祁连侠,生在大漠,志存高远。18岁便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西北政法大学,开始书写属于自己的故事。


       4年后,学有所成的你如愿被分配到甘肃省张掖市中级人民法院。


       入秋的张掖真是美啊,色彩斑斓,令人沉醉。


       “同志您好,我叫王锋永,今天来报到,请麻烦您告诉我在哪个科室办手续。”一套深蓝色中山服,手持档案袋,敦实的中等个子,满脸笑意。这是初到张掖中院的你,留给该院监察室主任马中录的记忆。


       他陪你办完报到手续,安排好食宿后,你不忘真诚地说:“老哥,谢谢您。”


       那时候,大家发现法院院子总是被打扫得很干净,但不知是谁做的。后来有来得早的同事发现是你这个新来的大学生。这之后,大家自觉加入到了清扫院子的队伍中,直到1995年法院搬入办公大楼。


       同事们夸你为人谦虚,勤快能干,各庭室都想要。从办公室到刑庭,再到研究室。立案庭成立后,新生事物需要有人打开新局面,院里把你调整至立案庭担任庭长。后来刑庭划分为刑一刑二,你又担任刑一庭庭长,挑起了这份沉甸甸的担子。


       在张掖中院工作的13年间,面对大量繁重的调研工作和各类文件起草任务,你总是精神饱满地说:“没关系,我来干。”在你的建议下,市广播电视报开辟了“以案说法”栏目,你从各审判庭收集大量生效裁判文书,精挑细选出与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件,编辑成典型案例,每周一案在这个栏目刊出,受到读者的欢迎。


       大家都说你是一名优秀的法官。别人需要经历好几年才有资格升为助理审判员,你只做了一年书记员,就凭借出色的工作能力开始办案。


       可是,你偏偏爱折腾,每一个细胞都渴望呼吸新的空气,接受新的信息。


       2003年3月的一天,你下班回家,手里拿着一份《人民法院报》对妻子说,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面向全国选调30名刑事法官,你符合所有的条件,能不能去试一试?犹豫中,妻子成了你的坚强后盾。因为她知道你最大的梦想就是到高级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做一名刑事法官。


       白天工作、晚上备考。两个月后,你以全国第三名的成绩通过了广东高院的遴选。35岁,你放弃了安稳的生活,放弃了当地政府的挽留,拖家带口南下打拼。


       刚到广东高院,院里就给每人分了20多件案子。同事每次路过你的办公室,你都在伏案工作。在同事刘锦平的印象中,你连上厕所都是跑步去的。因为休息不好,那段时间你脱发很严重,大家都劝你慢一点,积案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处理的。但你说,案子一日不结,心里的石头就无法落地。掉点头发不要紧,又不是少几斤肉。


       刑事审判最大的风险是发生错案,刑事法官重要的职责是防范错案。你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实体和程序要求,认真把好事实关、程序关、证据关,办案质量高、效果好,很快就脱颖而出,成为全院先进个人。


       2007年最高人民法院收回死刑复核权,从全国各中、高级法院选调刑事法官。这是你实现理想、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好机会。你义无反顾地报了名。经过严格筛选,你从百余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被调入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三庭,成为了一名死刑复核法官。


       打拼,对于步入中年的你,意味着更多付出和牺牲。从张掖到广州再到北京,南下北上,你完成了人生中的飞跃,这其中的泪和汗不知打湿过多少个昼夜。


       但你无悔,因为每一步都是在向理想靠近。

       铁肩担道义,清心执国法

       你始终坚持最严的证据标准,坚持疑罪从无原则。11年死刑复核,你的案子无懈可击

       锋永,还是抑制不住地想你,想去你的办公室看看你。


       你的办公室被柜子隔成内外两部分。里面的办公桌被收拾得整整齐齐。那是因为第二天你要赶到法官学院参加培训。桌上摆放着一个2018年的台历,一本刚刚启用的工作日记。新年充满新的希望,你依然斗志满满。


       合议桌上放着几摞案卷,那是你办不完的案子和牵挂不完的工作。你已写完了去年的工作总结,依旧是一份骄人的成绩,大大超出审判长核定办案量,又是全庭第一。


       一年翻阅700多本卷宗,撰写66万字报告。我们能够想到,为了死刑核准文书上一个小小的“核”字,你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死刑复核,句句千钧总关生死。你要求自己经办的每一起案件在事实证据上都要做到“360度无死角”,你的目标就是“要把每一件死刑案都办成铁案”。


       有一起贩毒案件,是否有立功表现成了能否核准死刑的关键。你多次飞到案发地进行证据审查。尽管立功材料翔实,但你根据多年办案经验,最终认定该证据获取过程非法,作为非法证据进行了排除。此案被核准死刑半年后,该地检察院在审查其他案件时,发现该案被告人贿赂狱警购买举报线索,确是假立功。


       有一个被告人,案卷中记录他的年龄是刚满18周岁。这个年龄引起了你的警觉,虽然被告人和辩护人都没有对年龄提出异议,但你嘱咐承办人一定查清楚。经调查发现,被告人所报出生日期为农历,案发时实际年龄未满18周岁,因此没有被核准死刑。


       有一起故意杀人案,你觉得证据存在问题。经过3次提讯被告人,赴案发地补查证据,最终认为,原判认定被告人故意杀人的直接证据不多,间接证据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特别是本案找到被害人尸体的过程蹊跷、不合常理,不能排除有其他人参与作案或目睹作案的合理怀疑,最终裁定以部分事实不清为由不核准被告人死刑,发回重审。


       11年辛苦不寻常,你一次次顽强地逼近真相。


       讨论案件时,你从不附和别人的意见,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论是不是你承办的案件,你都能认真思考,用敏锐的眼光提出独到的见解。


       法官助理清楚地记得,第一次旁听你汇报案件的情形。案件中关键是现场一扇玻璃窗扇上遗留有被告人的指纹。对于这样的客观证据,你并没有直接采纳,而是在报告中详细描述指纹的位置、方向,分析被告人能在何种情况下以何种姿势遗留这样的指纹,以排除证据可能存在的疑点。从此,她对办案细致有了深刻体会。


       合议庭每个人写的报告,你都会悉心看过,即使在工作压力极其巨大、案件极多的时候,厚厚的几大摞卷宗,你也能一页不落地翻阅完。大到审查报告中与卷宗证据有矛盾的地方,小到报告中标注页码的错误你都会有修改,多么不起眼的证据都了然于心。


       大家都说,跟你同一个合议庭办案,心里特别踏实。


       因为你深知,一件件卷宗关乎命运人生,一条条证据涉及司法尊严。


       办案之余,你将自己的思考和实践凝结成文,参与《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的调研、起草,参与编写《刑事证据规则理解与适用》,为依法、公正、准确、慎重办理死刑案件提供了指导。


       一次大学同学聚会,你的兄弟聂涛调侃:上学时立志做个大侠,如今却每日为文案所累,与当年志向相去甚远。你笑称:“现在的工作是铁笔定生死、担道义,杀奸除恶,为国为民,也算侠之大者!”


       这些年,你办的案子,被公认为铁案。


       李朝波故意杀人、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案,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委原书记谢再兴杀害情妇案,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立案一庭原副庭长潘华山杀害当事人案等一批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案件……和你的名字永远定格在一起,书写中国法治史上一段难忘记忆。


       不久前,你在朋友聚会时说:“2017年我是蛮拼的一年,也是最累的一年,当然,更是最有成就感的一年!”


       不枉不纵,罚当其罪,这是人们对司法最核心、最基本,却也是最不容让步的期待。


       他们的期待,更是你的期待。

        用脚步丈量公正,为死刑案件审判守好“最后一道关卡”

       那天清晨听闻噩耗后,刑三庭审判长陈学勇在明城墙公园来来回回走了许久。


       这熟悉的小路,是你每天早上7时前来健步走的地方。这个从4年前开始的运动习惯帮你成功降低了血糖和血脂。出事的头一天晚上,你照例走了1.5万多步,并在“微信运动”里给许多同事点了赞。


       10多年了,从广东高院到最高人民法院,你们是战斗在一起的兄弟。他怎么也无法相信,从今以后再也寻不到你的足迹。


       锋永,你不辞而别,真希望你又去外地办案了,去提讯去调解。


       曾与你一个合议庭的法官说,很喜欢跟着你去提讯,因为看你提讯就像欣赏艺术。


       曾与你共事5年的书记员,也忘不了那次和你到湖南永州提讯的经历。被告人因琐事杀害邻居,态度嚣张,拒不认罪。案件起因、被害人是否有过错成为是否要核准的重要因素。顶着严寒,从长沙坐了5个小时的汽车到了永州。你顾不上休息直奔看守所。出现在被告人面前的你态度威严,逻辑清晰,在不断确认证据的过程中,被告人防线崩溃。3个小时的讯问后,被告人声泪俱下,幡然悔悟。结束工作时,天已黑透,早已过了下班时间,饿着肚子的你婉拒了当地法院同志吃饭的邀请,带着办案人员在路边吃起了面条。你来自基层,理解下级法院同志的难处。那天天冷,你加了不少辣椒。


       调解,同样是死刑复核案件的重要内容,能够取得被害人谅解,同时努力教育、感化、挽救被告人,是死刑复核法官的工作之一。


       这10年,你走遍了塞北江南,一次次不厌其烦地跟被害人家属和当地政府、政法委、公安局、街道办接触,就是要看有没有不判被告人死刑的余地。你参与调解案件数和调解成功率同样名列前茅。


       2007年冬天,你几次三番到一个寒冷的北方小城调解,凌晨沿着崎岖山路驱车5个多小时来到案发时的小山村。被害人各路亲戚闻风而来,家属情绪激动,场面几近失控。你苦口婆心、辨法析理,给被害人家属讲解国家当前的死刑政策,分析具体案情以及调解对他们实际生活的意义。尽管最终被害人家属态度仍然强硬,却在你返京途中悄悄打来电话,他们感动于冰天雪地你亲自前来的敬业,并祝你一路平安。你耐心细致的调解,让法律不只是一份冰冷判决。


       你常说,医生医治人的身体,刑事法官则医治社会的毒瘤。对于你核准死刑的被告人,无论其多么罪大恶极,你都要坚持去看守所和其本人进行一次深谈,给他们最后一个还能说说心里话的机会,劝解他们卸下包袱,认罪伏法。那些接受过你灵魂救赎的死刑被告人,声泪俱下,向你深深鞠躬,“大哥,你是个好人。”


       这两年,你的合议庭负责审理吉林法院报核的案件。告别会那天,因工作和你结下深厚友谊的吉林高院刑庭同志们也来了。


       就在去年年底前,应吉林高院的请求,你带了十几个案子到现场办公,提讯被告人,协商公安机关鉴定人补齐补强证据,到中院向一审办案人了解情况,日夜兼程,一周之内完成全部工作。


       有人曾经问过你,“老师,您哪儿来那么大的劲儿?您不累么?”你总是目光如炬,声如洪钟地说:“累啊,但我高兴啊。我发自内心地热爱这份事业!看看如今死刑复核事业的巨大进步和成就,多高兴!我还要为它奉献50年呢!”说这话时,你神采奕奕的面孔,干脆利落的语气,仿佛就在昨天。


       去年下半年,因为办案力量调整,你肩负起更繁重的工作任务。年底你曾对身边人说自己感觉有点累。朝夕相处10年,这是你第一次说累。同事劝你注意身体。你说放心吧,睡一觉就歇过来了,这么多工作等着呢。


       是啊,你平时走路健步如飞,永远一副精力充沛的样子,同事们都笑称你身壮如牛。但谁曾想到,你的身体已经不堪重负。


       这一次,你是真的睡下了,怎么也唤不醒……

       侠肝义胆,也心细如尘

       你是同事们心中永不卸任的“工会主席”

       1月11日,北京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气温骤降至零下12度。清晨的寒风中,数百人自发地从四面八方赶到301医院,胸戴白花,眼含热泪,盼着送你最后一程。


       70多岁的老父亲从老家来了,从小和你一起长大的亲朋来了,曾与你促膝长谈的同窗好友来了,和你一道在法院并肩战斗的兄弟姐妹来了,还有许许多多了解你、关心你的朋友们也来了。


       他们渴望见到你,却害怕见到你。


       你安静地躺在百合花丛里,不听不看,不言也不语。


       这真不像你。


       每天至少走1万步,午休打一个小时台球的才是你。照片里张开双臂,满脸笑容,拥抱天空的才是你。


       对生活始终怀有积极态度和极大热情的人是你。你的研究生同学李道敬感慨,当别人失落的时候,遇到困难的时候,你总能在玩笑和调侃中鼓励大家,在困难中找到积极的一面。


       拔河比赛中站在最后“压轴”的那个是你。把绳子在腰上绕好几圈,稳稳地立在那里。有你在,刑三庭总能赢。


       “有困难找锋永”。很多同事遇到困难第一个想到的人是你。孩子上学,老人就医,这些家长里短的棘手事,只要跟你说,你总会尽力帮助协调。哪怕只是同事有了烦心事,跟你聊一聊,也会被你的积极的心态所感染,多了战胜困难的力量。


       在饭桌上给大家绘声绘色地讲述家乡菜做法的人是你。土豆烧牛肉如何入味而不至于土豆过烂,做肉如何香而不腻,拉面怎么拉才可口劲道……


       每个工作日的上午10时,是刑三庭雷打不动的做操时间。准时在cocall里提醒大家行动的是你,在队伍前面姿势标准地带着大家前进的是你。可是,10天了,你的头像始终没有亮起……


       你曾担任刑三庭工会主席。在你的建议下,刑三庭建立了一项抚慰制度:职工干部的直系亲属去世,庭里要派员亲赴当地探望慰问。这一举措极大地温暖了从五湖四海汇集到刑三庭的每一名同志的心。


       有人不解,揽这么多分外事,你图啥?


       你笑笑,讲了一个自己的故事。在张掖中院工作期间,一次,你开着警车回法院,路上见到迎面两人推着一辆摩托车,见到警车撒腿就逃。你凭借多年的办案直觉,认定两人一定有嫌疑。于是你毫不犹豫只身下车,追赶两人。经过一番搏斗,你制服了他们。经查,这两人是周边盗窃摩托车的惯犯,当天推着的正是盗窃来的赃物。


       事后,大家惊诧地问,你只身去追,不怕他们带刀吗?你回答“怕什么!邪不压正!如果我都怕,老百姓怎么办,如果我不冲,老百姓就要遭殃着嘞!”


       为什么你爱管闲事?答案不言自明。


       西北的汉子,你不只侠肝义胆,也有心细如尘。


       “今天心情是不是不好啊?”“多吃点,身体要紧。”“工作越忙越要锻炼身体。”“以后几十年咱们可都是同事了啊。”……你就是一个温暖的化身,让许多人的世界变得明亮。


       帮助别人,你从来不遗余力。


       是你的悉心指导,让一名实习生在半年里就熟悉了如何办案、如何写案件报告、如何分析证据,如何排除合理怀疑。


       是你的精心安排,让带着肝硬化的丈夫来北京求医的初中同学有勇气面对。她丈夫住院的70多天里,你每周都去探望。


       是你的热情接待,让来北京办事的基层法院同事倍感温暖。为了不耽误地方法院的案件审批,快下班了,你亲自驾车赶到一区盖章,只为不让地方法院的同志多等。


       但凡有从外地来京的老乡、同学、朋友及同事,你都热情张罗款待,诚邀共叙情谊。你因此被笑称为“驻京办主任”。你就是“王大侠”,一个古道热肠、情深义重、豪气冲天的西北汉子。


       锋永,当你使出洪荒之力,全力以赴于审判事业,却一刻也不曾忽视你的家人。


       40多岁的人了,你不吝啬在朋友圈里晒幸福。你喜好和妻子一起去旅游,西藏、山西、江浙、皖赣、福建,祖国的山山水水都有你和妻子的足迹。朋友疑惑,你出差走过天南海北,怎么休假还去这些地方?你笑着回答:“出差都是在工作,怎么能算去过?我要趁年轻多陪家人出去走走。”


       你还不止一次对妻子承诺,“退休后,咱们云游四海,周游列国。”


       妻子长期睡眠不好,你就把家里的大事小事都揽在身上,从不让她操心。有你在,她忘记了怎么开车,不会干重体力活,不知道家里的燃气卡放在哪里……


       周末两天,你用一天在家加班,一天陪妻子出去转。你工作效率极高,打开餐桌上的笔记本电脑,你能一动不动、十分专注地坐上3个小时。末了,你伸个懒腰,不忘炫耀自己的战绩,“我用3个小时干完了别人一天干的活。”


       去澳大利亚参加交流研讨期间,你利用晚上休息时间拉着同事陪你逛街。一晚上,你走了好多店铺,终于为妻子和女儿找到了一款性价比高的雪地靴。那一刻的你,幸福无比。


       女儿美丽大方,知书达理,专注、认真、执著。你骄傲,说她越来越像你。


       你的手机壳就是女儿送的,上面印着“及时行乐”,和妻子的是一对。女儿总说,爸爸太辛苦,要你及时行乐,别太累。


       2015年,刑三庭成立10年。你有感而发,写了一首小诗《无悔刑事法官》。


       久居大漠勤砥砺,辗转粤法调京畿。廿载练就火眼睛,明察秋毫倾心力。事实证据非儿戏,临渊履冰求真谛。韶华虽逝终无悔,心怀公平张正义。


       读着你的诗,耳畔似又响起了你洪亮的声音:


       “法官是人类灵魂的最后一道防线。”


       “该杀的坚决杀,不该杀的一定要留下。”


       “要相信我们的法治会越来越好。”

责任编辑:陈思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