舵稳当奋楫 风正好扬帆
——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布局推动新时代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1-01-11 08:49:39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姜佩杉
 

  2020年,极不平凡的一年。

  2021年,满载希望的一年。

  在世界格局加速演变中,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形成鲜明对比。中国——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治理体系越来越彰显出比较优势;法治建设越来越健全、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在这样一个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空前高涨的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年,1月9日至10日,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过去一年,政法工作成效如何?一组数据可窥一斑——

  2020年1月至11月,全国八类主要刑事犯罪案件下降9.3%,一、二审裁判生效后服判息诉率达97.9%。2020年,人民群众对平安建设的满意度达98.4%;国家统计局11月组织的全国居民对当前15个主要民生领域现状的满意度调查中,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达83.6%,排列第一位。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人民法院如何更好服务国内大局?如何更好破难题、解新题?这场每年一度的政法工作盘点会、分析会、部署会,肯定了人民法院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效,为人民法院迎接挑战、实现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

  为了老百姓的安居乐业

  ——法治保障和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庚子年,承载着中国司法史上一场特殊的记忆。

  面对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病毒席卷,人民法院冲锋在前——

  争分夺秒,把疫情防控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出台一系列司法文件和指导案例;重拳出击涉疫犯罪,高举司法利剑激浊扬清;人民群众司法需求因疫情受阻,人民法院特事特办、“云上审执”,架起坚固的公正桥梁;社会秩序渐入正轨,人民法院迅速调整,帮助困境企业解忧纾困,为复工复产提供司法保障。

  2020年2月24日上午,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法官廖泰琳身在湖北,通过深圳移动微法院进行网上开庭,与人民陪审员、书记员、当事人实现三线联通,成功审结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

  在疫情大考中,这样的满分“答题”比比皆是——

  2020年2月3日至11月20日,全国法院网上立案650.1万件,网上开庭77.8万场,网上调解323万次,网上证据交换141.5万次,电子送达1815万次。人民群众“一次不用跑”就能完成各类诉讼事项,公平正义做到了“触手可及”。

  这一年,司法体制改革持续深化;服务保障“六稳”“六保”取得新成绩;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更加完善;第一批民法典配套司法解释火热出台;上网裁判文书破亿,庭审直播过千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体系再上台阶;“善意执行”彰显温度;保卫“大江大河”有了司法文件指引;国际商事合作不因疫情而止步;内地与港澳台司法协助再续新篇章……

  接下来的一年,人民法院应当如何巩固成效,为法治发挥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好司法保障和服务?会议这样要求——

  要围绕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依法严惩犯罪,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司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要围绕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健全以公平为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加快新兴领域和业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严格落实惩罚性赔偿制度,完善知识产权诉讼机制。

  要围绕服务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等重大战略实施,建立健全执法司法协作机制。

  要加大民生领域执法司法保障力度,依法妥善审理“三农”领域案件,依法解决民生领域公益损害突出问题。

  要准确贯彻实施民法典,加强重点领域民事审判和监督指导工作,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有尊严、更为体面。

  要加快构建海外利益安全保护体系。完善国际商事纠纷解决机制和机构,健全完善优秀涉外法律人才推荐机制,加快培养复合型涉外法治人才。

  把会议部署变为行动、把蓝图化作成果,人民法院还需久久为功,真抓实干、善作善成,用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信守实现老百姓安居乐业的承诺。

  为了老百姓的朗朗乾坤

  ——推进平安中国建设迈向新台阶

  云南孙小果、湖南杜少平、黑龙江呼兰“四大家族”……这些人,曾是笼罩在老百姓头顶的阴霾。

  如今,乌云四散,晴空万里。

  党中央部署开展的三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圆满收官,硕果累累——

  会议指出,截至2020年11月底,全国依法打掉涉黑组织3584个、涉恶犯罪集团11119个,打掉的涉黑组织相当于前10年总和。配合纪委监委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8.14万起,给予党纪政务处分6.81万人,移送司法机关9220人。

  社会各界普遍认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最得人心的大事之一。

  专项斗争之后是什么?这次会议传达的消息犹如定心丸,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

  最高人民法院开展重点行业领域整治,挖“伞”破“财”防止黑恶势力死灰复燃,督导督办、压实责任,推动案件加速审结。牵头起草的办理“恶势力”“套路贷”“非法放贷”等案件的多份规范性文件,为规范办案程序、强化权利保障及加强涉案财产处置工作方面提供了有力指导。

  关于未来扫黑除恶工作常态化的部署,会议强调,要推进扫黑除恶长效机制建设,巩固和拓展专项斗争成果。要扎实推进扫黑除恶“六建”工作,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要深入打击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黄赌毒、盗抢骗、食药环等突出违法犯罪,健全对新型网络犯罪和跨国犯罪打击整治机制,加强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滚动排查整治。

  平安中国建设少不了扫黑除恶的“铁手腕”,更需要社会共治的“大智慧”。

  会议强调,要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这一要求正是人民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实现的功能之一。

  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人民法庭纠纷化解工作与基层社会治理紧密结合,让更多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当地;在各级法院推动下,全国98%以上地区建立党委领导下的多元解纷机制,有效破解了矛盾纠纷前端治理责任弱化等问题。

  为深入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会议指出,要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努力把重大矛盾隐患解决在市域。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树立大抓基层、大抓基础的导向,让优势资源倾斜传导至基层,推动更多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

  随着互联网经济迅猛发展,新技术新业态带来的风险也不容小觑。

  为坚决守住安全发展的底线,会议要求,要强化对新技术和网络直播、网络借贷、共享经济等新业态分析研究,推动互联网平台企业依法规范发展;要高度警惕疫情影响下私募基金、网贷平台、长租公寓等风险,完善政法机关与金融机构、行业监管部门协同配合机制。

  这是摆在人民法院面前的新时代考题,考验着每一个法院人的智慧。

  为了老百姓的千钧重托

  ——打造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政法铁军

  得其法而不得其人,则法必不能济。

  “要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用“十一个坚持”系统阐述了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思想和战略部署,其中一条就是对打造过硬法治工作队伍提出要求。

  2020年7月,中央政法委宣布启动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试点工作,历时5个月获得圆满收官。5个月来,全国共有35家试点单位、1.6万名干警参加。

  “强化了政治教育,铸牢了对党忠诚之魂,压实了从严管党治警之责,清除了一批害群之马,整治了一批顽瘴痼疾,取得了一批实践成果、制度成果,为全国铺开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积累了宝贵经验。”这是会议对试点工作的高度评价。

  作为试点单位之一,江苏省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激浊扬清的决心、铸魂扬威的气势,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刮骨疗毒”行动。亮眼成绩单中,审判质效稳步提升,违规过问案件现象得到杜绝,“法官清廉、法院清正、司法清明”的生态正在加速形成……

  试点工作圆满收官,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即将全面铺开。以此为抓手,人民法院应该如何打造一支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铁军队伍?

  会议用五个“狠抓”作出工作部署——

  狠抓铸牢政治忠诚之魂。要把对党忠诚教育摆在第一位,毫不放松地加强党性修养和锻炼,筑牢拒腐防变的堤坝。

  狠抓违纪违法问题查纠。要坚持自查从宽、被查从严的政策导向,激发自查自纠的内力,强化组织查处的威力,坚决清除害群之马。

  狠抓顽瘴痼疾整治。要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全面排查队伍纪律作风和执法司法领域顽瘴痼疾,坚持“当下治”和“长久立”相结合,用制度机制巩固整治成果。

  狠抓英模精神弘扬。要开展向政法英模学习活动,激励和引领广大政法干警进一步做到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在全社会展现政法队伍的时代风采。

  狠抓能力素质提升。要健全政法干警素质能力培养机制,建立推动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考评体系,健全激励保障机制,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

  队伍兴,则事业兴。在新时代法治建设的大潮中,广大法院干警将破浪前行。

  新的一年,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站在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新起点上,人民法院将继续守好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用司法智慧、司法力量助推“十四五”开好局,用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走在守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大路上,法院队伍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责任编辑:罗一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