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一站式”进行到底
陕西碑林法院“一站式”建设问寻之旅
2021-02-01 14:58:34 | 来源:法制日报 | 作者:郑剑峰 卫珊
 

  2019年7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设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的意见》发布,首次提出“一站式多元解纷、一站式诉讼服务”工作要求。

  2020年9月,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人民法院在全国高级法院院长座谈会上获评“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先进单位”。

  碑林法院“一站式”建设到底怎么样?就有了这一次的问寻之旅。

  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新瓶装老酒or全程、联动、智慧?

  “将枫桥经验、一站式诉讼服务、信息化、智慧化的元素融入结合在一起,我院建成了陕西省基层法院首个多功能、集成式、开放互动,交融共享的现代化诉讼服务中心。”讲解员王静参加过全国法院“一站式”建设主题故事会比赛,对这里她如数家珍,中心建筑面积1422平方米,共分三大片区,各种设备一应俱全,诉讼全程服务都能实现。

  会不会是新瓶装老酒,仅仅是部分法院工作人员换个地方办公?

  在诉前服务区的导诉台,记者遇到了工作34年的法官习小玲。

  “为群众提供线上线下、多元解纷、登记立案、分调裁审、审判执行辅助、涉诉信访服务,我这儿是第一站。”习小玲详细地介绍了自己的工作:“我会根据双方当事人的情况和意愿对案件进行分流,把当下能够化解的纠纷快速化解、需转入诉前调解的纠纷进行流转;其他不接受调解或案情复杂的案件则转入立案窗口,或指导当事人进行网上立案。”

  习小玲说,三楼的诉讼服务功能区除了诉前服务区,还有由5个调解室组成的诉前调解区和3个法庭组成的智慧速裁区。

  “李建村调解室”“家事调解室”“专家门诊室”,记者发现,诉前调解区的调解室都有属于自己的名字。

  “将调解员队伍充实到法院,是司法服务的延伸,也节约了司法资源。”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李建村有着20年的调解经验。他认为:“调解员用老百姓能够理解和接受的语言来释解法律,更容易被接受,也更容易与当事人进行良好的沟通,通过调解将矛盾纠纷最大化地化解在诉前。”

  “目前线下调解的成功率在25%左右,效果确实不错。”立案庭庭长、诉讼服务中心主任马军进一步介绍说,我们将“线下”“线上”相结合,还搭建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调解平台,吸纳医疗、旅游、交通事故、金融、商会、劳动争议、律师等17家调解组织入驻平台,200余名调解员在线调解。达成调解合意后,在线司法确认或制作调解书,调解不成的转入诉讼环节。

  诉前调解有利于实现诉讼收案量和工作量双下降,智慧法院建设则是解决案多人少难题的重要保障。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陕西省首例互联网庭审就在碑林法院,2019年3月来自厦门的当事人与法院跨越近1800公里,出现在互联网法庭上,实现了法官、原告、被告三方异地线上开庭。院长张琳明正是这个案件合议庭的审判长。

  “近年来,我们积极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科技的运用,立足‘智能审判’平台实现速裁类案件全流程在线办理。”张琳明还特别介绍,在疫情防控期间法院通过在线立案、在线庭审、网上办公、网上辅助执行等非接触式方式开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疫情严重期间,更是通过网络线上庭审近600起各类案件,410多件民商事案件通过网络实现案结事了。

  民商事案件收案数同比下降31.03%:疫情影响or拐点到来?

  “您好,我是碑林法院法官,您在我院网上申请立案,想问一下您的案子现在是什么情况?”

  “我不告啦,你们委派的律师给我们调解了。我的问题已经解决了,谢谢你们!”

  原来,2020年5月,碑林法院就与陕西海普睿诚律师事务所合作成立了西北首家律师在线调解工作室,工作室运行以来,已成功调解了79起案件。

  “矛盾纠纷诉前调解,就是为了让该诉者诉,让可诉可不诉的纠纷以非诉形式快速化解。”从法院退休后被返聘为调解员的吕艾玲深有体会。

  马军告诉记者:“2020年,碑林法院收到民商事案件立案申请20647件,其中19325件被诉前委派至各对应的调解组织,经过“线上+线下”双轨同调分流过滤,大量民商事纠纷化解在诉前,当年最终立案数为12016件。”

  “我们将‘枫桥经验’的精髓与法治方式有效融合,诉源治理效果显著。2020年,新收民商事案件12016件,较去年同期17422件减少5406件,同比下降31.03%,这在全省法院收案数达历史新高的情况下非常不容易。”张琳明说。

  会不会由于疫情导致立案申请数下降,进而影响了收案数量?

  张琳明的观点是,开通了网上立案后,疫情对民商事纠纷的立案申请影响有限。他提供了一组数据来佐证:2020年收到民商事案件立案申请20647件,网上申请达到了16546件,线下申请比例不到20%;1月到6月收到申请8712件,与2019年同期相比仅仅少了521件;从全年看,2020年立案申请比2019年增加了2227件。

  他认为,正是由于采取了诉前调解等一系列多元解纷措施,收案数出现了下降拐点。

  “社会调解在前,法院立案在后”:转嫁工作or互相成就?

  “作为西安市的核心城区,碑林区商贾云集、企业家众多,法律服务需求量大。碑林法院加大纠纷诉源治理,将调解辐射至诉前、诉中各个环节……”

  法院是否在将本职工作转嫁给其他单位?

  “会员彼此亲熟,遇到商业纠纷时,作为会长,我时常面对‘不知如何开口’的窘境,只得求助法院,给法院增加了许多工作量。”菏泽商会会长邵明汗所讲的情况和我的想象出入很大。

  “商会在成立之初主要功能就是调和会员矛盾,但随着会员与当地逐渐融合,经济实力不断增长,对商会的依赖减弱。”张琳明回忆当时的情况说,会员对商会调解的结果产生了质疑甚至不满,商会自治功能在减弱。

  就这样,碑林法院开始推动在商会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

  2017年12月,陕西省山东菏泽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

  调委会负责人齐俊宝说:“调委会由法律从业者和商会成员组成,法院以国家审判机关身份作为第三方参与、指导调解,并对结果予以司法确认。”

  商会会员王先生表示,司法确认无费用、时间短、效率高,法律效力等同于民事判决书,这就是我们需要的。

  菏泽商会成立调委会以来,调解纠纷既有标的千万的借款合同纠纷,也有长达4年未决的买卖合同纠纷。调解成功的事项,没有一件上交,没有一件事后反悔提起诉讼,对此齐俊宝颇为自豪,

  “日渐减退的自治管理功能因此得以修复,商会的形象地位获得重塑,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次浴火重生。”邵明汗说。

  示范效应迅速发酵。2018年5月,陕西省福建商会举办“在陕省级异地商会秘书长联谊会”,对菏泽商会的经验进行推广;2018年5月,以“商会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现实意义”为主题的丝路商帮第十二次会长圆桌会议举办;2018年9月,陕西省晋商商会人民调委会成立。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7月1日,碑林法院与省工商联联合成立陕西省总商会民商事调解工作站。工作站由各商会会长、商会秘书长带领本会的优秀企业家和热心调解的商会工作人员,以及退休法官共同组成,参与调解工作。

  用张琳明的话说:“这形成了‘每个商会自身的纵向调解+各商会之间的横向调解’的‘网格化’机制,可以把商会会员之间以及不同商会会员之间的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

  工作站成立以来,共受理案件687件,成功化解137件,涉案总金额近5000万元,40家民营企业从中受益。

  2020年,碑林法院还与区总工会联合建立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劳动争议案件不直接进入审判程序,而是征得双方同意后,委派给工作室调解。工会驻法院调解员张猛说,“法院+工会”让工会调解具有强制执行力,将“诉”的权威性、规范性和“调”的便利性、非对抗性结合,一举两得。

  “多元解纷是流程再造、工作赋能的过程,也是互相成就、合作共赢之举。我们将不断深化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将“一站式”建设进行到底。”张琳明说得既诚恳又坚决。


责任编辑:刘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