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有力督导推动“双减”落地见效
2021-10-29 09:35:37 | 来源:广州日报 | 作者:杨博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双减”工作要求,教育部日前印发通知,部署建立校外培训机构底数核查机制。通知强调,各地要充分认识摸清校外培训机构底数的重要性,精心组织,加快推进,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对于数据不清、弄虚作假、瞒报欺骗、不担当不作为的,将严肃问责。

  推进改革,抓落实是重点。而落实离不开监督检查。“双减”督导被列为2021年教育督导工作“一号工程”。从9月1日开始,《教育督导问责办法》正式实施。这份新中国历史上首次出台的教育督导问责文件,以系统的制度设计让教育督导长出“尖牙利齿”。校内改教学方法,校外抓违规行为,力戒徒陈空文,拒绝等待观望——从设置可操作性督导指标、市区联合执法到督导结果透明公开,从加强各部门联络协调到加大力度查处隐形变异违规行为,“双减”专项督导半月通报制度在各地落地开花。

  “双减”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综合施策、协同推进。唯有学校、家庭、社会凝聚共识、同心合力,方能推动“双减”落地见实效,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正是从这层意义上来看,“双减”督导工作需要双向用力、双管齐下。一方面,要监督校内外教育去除急功近利之心,让教育回归本质;另一方面,要督促学校教育发挥好主阵地作用,构建起良好的教育生态。

  “减负”的另一面是“提质”。只有切实提升学校教育质量,才能促进学生学业负担科学合理地减下去。否则,减负之后有可能出现反弹,也有可能削弱基础教育的质量。从近两个月来“双减”督导工作进展情况来看,各地对学生采取多样考核评估方式,积极助力教育减负增质增趣。譬如,有的地方把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推出更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更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作业。有的地方从不同学生的学习薄弱环节入手,设计出个性化的作业单。改革创新无止境——这些新举措将为继续向教学要质量打下基础,让学生在校内“吃得饱”“吃得好”。

  “双减”落地,向全社会传递了科学育人的理念。当学生从繁重的学业负担中解放出来,如何科学地利用好课余时间,如何真正解除来自家庭的教育焦虑,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面对的新课题。这就需要不断完善家校协同的机制,打造高效的社会支持系统,为推动家庭教育转型聚力赋能。打破教育的“剧场效应”,杜绝“校内减负、家庭增负”,促进学校和家庭相互包容、相互尊重,方能真正让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促使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双减”是一项长期性工程,需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要完善校外培训监管的长效机制,积极引导校外培训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转型发展。此外,在政策落地实施过程中,要推动教师减负同步取得实效,确保他们潜心教书、静心育人。要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推动教师定期轮岗常态化,激发他们的教学热情和育人情怀。

  “干一寸胜过说一尺。”要借“双减”督导工作的东风,边推进、边改进,在优化“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上用实招,在提升教育供给质量上下功夫,努力为学生们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责任编辑:王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