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之乡传新唱
——湖北黄梅县法院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纪实
2021-12-09 08:58:18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刘婧
 

  走进湖北省黄梅县柳林乡老铺村,一座座青瓦白墙的徽派小楼掩映在青山翠竹之间,整洁平坦的道路边,农家乐的招牌比比皆是,村民们口中哼着黄梅调,到处都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多年前,地处大别山余脉的老铺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穷山沟,全村2000多人,守着人均0.5亩的耕地过日子。

  “如今家乡大变样了,一年在家门口就能赚十几万元。”老铺村八组村民陈林高兴地说。家乡的变化让他放弃了外出打工的念头,与家人一起投身到当地旅游服务行业当中,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2017年11月,老铺村获评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从大别山脚下的穷山沟,到全国文明村,全国人大代表、老铺村党支部书记陈燎原坦言,村里的变化离不开一个“法”字。

  “黄梅法院五祖法庭在柳林乡设立了巡回审判点,把司法服务直接送到了老百姓家门口。”陈燎原说,“如今村里‘法’字随处可见,大家都知道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靠法。”

  近年来,黄梅县人民法院积极融入当地党委领导下的社会综合治理大格局,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在基层社会治理格局中的作用,将司法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基层最前沿,为当地社会治理注入不竭能量。

  源头治理解纠纷,法治引领树新风,服务保障促振兴……在这片浸润着戏曲文化的沃土上,黄梅法院将为民之心谱曲,以司法服务为调,奏响了一支新时代法治“黄梅颂”。

  在调解上求实效:源头化解矛盾纠纷,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我撤诉,官司不打了,我俩好好过。”在老铺村村民老张家里,老张和老伴对着上门调解的五祖人民法庭主审法官周伟连连道谢。

  因为家事纠纷等经年累积的矛盾得不到妥善解决,老张和老伴吵了好几年没个结果,最终来到五祖法庭柳林巡回审判点,起诉离婚。

  在了解到夫妻二人只是因缺乏沟通和理解导致起诉离婚的实际情况后,周伟本着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工作原则,先后几次去老铺村,找村支书和村干部一起给夫妻二人做工作。经过多次调解,夫妻双方的抱怨都抒发了出来,最终达成和解。

  老张一向皱紧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法官为了给我们解决问题跑了好几趟,现在乡里乡亲都知道,遇到事了先去巡回审判点说说。”

  巡回审判点是五祖法庭结合辖区山区面积广大、交通不便的实际情况,为了方便群众诉讼而专门设立的。目前,停前镇和柳林乡各设有一个巡回审判点,审判点开设法官工作室,要求简易案件在审判点完成,复杂案件至少在审判点完成立案及开庭传票送达。

  “在工作中,我们主要注重通过调解化解矛盾。”

  据周伟介绍,两个巡回审判点近九成的纠纷可以通过调解在诉前化解,诉前化解不了的,在完成立案后,也会先进行调解工作。“五祖法庭每年的受案数量在400件左右,在巡回审判点审结的案件基本都是简易案件,约160件,一般来说都是调解或撤诉结案。”

  及时化解群众“小矛盾”,维护乡邻之间“大安定”,巡回审判点架起了人民法院与当地群众之间的纽带和桥梁。

  “巡回审判点让法律和老百姓的距离更近,老百姓打官司方便了,村民们自觉守法用法的意识明显提高。”陈燎原说,“现在乡亲们的矛盾在基层产生,就能在基层化解。”

  为了让群众的矛盾更好地解决在萌芽,消除在基层,黄梅法院还着力加强一站式多元解纷工作,汇聚多方社会力量,在诉讼服务中心搭建了家事纠纷、劳动争议、交通事故等主题调解室,目前引进调解组织4个,人民调解员44名,能调则调、当判则判,大量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

  “基层治理是共治,不能靠法院一家单打独斗,各部门互相支持配合,才能更妥善地化解纠纷。”黄梅法院院长陈孔齐说。

  几年来,黄梅法院积极参与基层综合治理,对接16个乡镇党委政府,与8个县政府直属单位、12个基层党组织融合,推行“法院+妇联+工会+商会”“法庭+司法所”的“1+N”模式,构建党建引领、多元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诉源治理新模式,促进法治、德治、自治有机结合,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新模式的运行,让老百姓获得了最大的红利。2019年12月31日,老铺村被列入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名单。“纠纷和矛盾能够化解,乡亲们没了烦心事,生活更有奔头了。”陈燎原乐滋滋地说。

  在老百姓的赞扬声中,黄梅法院也连续8年被评为“平安创建先进单位”。“黄梅法院将坚持党史学习教育、队伍教育整顿与审判执行工作有机衔接、相互促进,提升审判质效,打造过硬法院队伍,为建设富强美丽幸福新黄梅提供有力司法保障。”陈孔齐坚定地说。

  在引导上下功夫:送法入乡村进校园,引领文明乡风建设

  蜿蜒的乡间小道上,一枚国徽、一张桌子、几条板凳,一个简易的露天法庭在村民倪某家门口搭建完毕。

  倪某因一起车祸造成十级伤残,父母年事已高、孩子脑瘤去世、妻子外出不归,作为家中唯一的劳动力,事故的打击让这个家庭摇摇欲坠。

  考虑到倪某行动不便,周伟带着工作人员一起,把法庭“搬”到了他的家门口。肇事司机和保险公司负责人作为被告参加了庭审。

  “你们看老倪家的情况,咱们再说一下赔偿金额的问题。”周伟引导双方换位思考、各退一步。围观旁听的村民们也被法官平实的语言打动,低声讨论了起来。

  经过耐心细致地劝说,双方均同意调解,被告也答应重新拟定赔偿方案。“到案发地开庭不仅方便百姓诉讼,还可以通过直观的庭审对村民进行普法教育,起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周伟说。

  一个案例胜过一沓文件。黄梅法院不仅在巡回审判中注重培育基层群众的法治意识,引导建立法治文明乡风,还把普法的目光聚焦在青少年身上。

  苦竹乡郑友小学是一所留守学校,全校仅有22名学生,都是留守儿童。2021年,这22个孩子收到了一份特别的“儿童节礼物”。

  “家长虐待打骂孩子、阻挠孩子上学均系违法行为”“未成年人不得随意出入网吧、歌舞厅”“碰到校园欺凌,要及时向老师家长报告”……5月31日,黄梅法院法官走入郑友小学,结合具体情景案例,为孩子们带来一堂生动的普法教育课。

  “爸爸再打我,我就跟他讲,法官说了,家长虐待打骂孩子是违法行为。”脆生生的童音,坚定的话语。普法教育课让孩子们认识了法律,更让他们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觉醒了。

  “‘送法进校园’是黄梅法院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举措之一,已先后为陈坝小学、郑友小学、独山中学的师生开展了普法教育宣传。”陈孔齐说,“法院还在向日葵研学教育实践营地挂牌成立了未成年人普法教育基地,为该营地实训学员常态化开展普法教育。”

  “法律知识是基层急需的养分。”陈燎原说,法院把法律知识送进百姓家,送到校园里,让老百姓有了认识法律、了解法律的机会。“我自己也经常跟着村民们一起学。”

  陈燎原还将自己学到的法律知识改编成黄梅大鼓的戏曲形式,自导自演,在村里有活动时登台表演,以这种形式进行普法宣传,广受村民欢迎。

  板腔悠扬,鼓声咚咚。一板一鼓,唱出了法治乡村的新生活。

  在服务上花心思:打造法治营商环境,推动基层经济高质量发展

  “越是基层,越需要优化营商环境。”陈燎原对此颇有感慨。

  地处黄梅戏之乡和佛教文化圣地,文化旅游产业是黄梅县的主导产业之一。以老铺村为例,村级收入主要依靠乡村旅游业,扶持企业对带动村子振兴至关重要。

  适逢国庆,周伟按惯例来到黄梅县五祖景区的服务站中值守。每逢重大宗教活动、长假等旅游高峰期,五祖法庭都会安排干警在景区24小时轮流值守。秉承“有案办案、无案宣传”的原则,同当地党委政府及公安、旅游、市场监管等部门一起,共同维护景区的和谐稳定。

  “效率上快、程序上简、方式上调”是五祖法庭对涉旅游纠纷案件办理的三项原则。近年来,五祖法庭审结的涉旅游纠纷案件中简易程序适用率达90%以上。“法庭在司法程序上坚持快立、快审、快结,最大限度缩短办案周期,以服务和促进文化旅游事业发展。”周伟说。

  五祖法庭助力旅游事业发展的做法是黄梅法院全面助力乡村振兴,服务黄梅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黄梅法院制定出台了《关于发挥审执职能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十条举措》《关于疫情防控期间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复工复产十项举措》等系列文件,畅通涉企案件诉讼“绿色通道”,严格落实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制度,对于涉企案件实行快立、快审、快调、快结、快执,涉企案件结案率逐年提高,平均审理期限逐年下降。

  “进一步推动法治营商环境建设,不仅要充分发挥审判职能,还要强化服务意识,主动‘进企业’,实地了解企业困难,及时给予司法建议,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黄梅法院行政庭庭长黄斌鹏说。

  2020年4月,黄梅法院选派精干人员组建“进企业”攻坚行动专班,黄斌鹏就是专班中的一员。

  调研司法需求、受理法律咨询、作出风险提示……两年来,“进企业”攻坚行动专班已经为十多家民营企业提供了专属的法律“服务包”。

  久久为功,必有所成。2020年,在全省优化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估考核中,黄梅法院保护少数投资者利益指标考核全省第一。

  “黄梅法院始终是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实践者和推动者。”陈孔齐表示,今后,黄梅法院将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全力服务县域经济建设,为助推黄梅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法治力量。

  民之所望,振兴所向。在广袤的大山中,黄梅法院始终坚持践行“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面向农村”,积极融入当地社会治理格局,着力在“调解”“引导”“服务”三方面做文章,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让环环群山里闪耀司法的光辉,点点村落间传唱法治的颂歌。

  听,这支人民法院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时代“黄梅颂”正越唱越响,越传越远。


责任编辑:王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