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与信用卡
2002-03-12 14:27:14
  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题:信用与信用卡 新华社记者刘红灿 沈锡权

  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浙江代表团的驻地,大堂小卖部柜台上放着“欢迎使用房卡和信用卡”的牌子。营业员王小姐告诉记者,这里各种信用卡都可以使用,但“两会”召开至今还没有人用过,平时用信用卡消费的人也不多。

   从1978年中国银行广州分行代理香港东亚银行的境外信用卡业务起,我国货币电子化已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最早办卡的是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在当时,持卡成为身份的象征。后来,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四大商业银行及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也纷纷发行各种信用卡,持卡者越来越多。

   在我国,信用卡主要被用于提款,如广泛使用的工资卡,配存折发给职工,便于取款。有的信用卡长期不用,成了“睡眠卡”。银行界的人士介绍说,在广东一些地方,企业发工资卡,一些打工者很不放心,每月都要先把卡里的钱取出来,再存到存折上,这样才觉得踏实。 今年春节长假刚过,北京许多银行排长队等着取款的人成为“一道风景”,看来,多数人还是习惯用现金。  

  不爱用信用卡,是因为卡里的钱看不见,摸不着,用起来不踏实。也因为信用卡本身,与国外不同,我国发行的大部分是借记卡,要先存款才能消费,不能透支。而真正意义上的信用卡是贷记卡,由银行考察你的信用状况后,发给你一张空卡,持卡人就能消费,而且发卡单位还鼓励持卡人在一定额度、一定期限内透支,国外使用的大多数是这种信用卡。

  我国为什么不发展贷记卡?因为我们没有个人信用档案,办一张贷记卡要搞信用调查,了解用户的收入情况,还要找人担保,凡此种种,办理成本太高,银行只能少而为之。此外,各种类型的信用卡太多,车不同轨,你可能会面对一堆提款机干着急,因为缺的偏偏是你要用的那种卡的提款机。从消费者来说,还存在不可“寅吃卯粮”的传统观念。

   今天,拓宽消费领域,改善消费环境被郑重其事地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发展信用消费及信用卡应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因为信用卡安全、方便,“先消费,后付钱”,能大大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增长;因为它传递的现代信用消费观念能使人们看到信用的价值,润物细无声,有利于培植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社会风尚。现金流的减少,也将使资金“黑洞”难以藏身。

  而且,我国目前发展信用卡的物质基础也越来越成熟,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开始建立了个人信用档案,全国统一共享的金融信息系统也正在建设中。

   物质决定意识。当可透支的信用卡被广泛使用的时候,信用就会更多地印在人们脑海中;当信用成为一种财富的时候,不讲信用的人就会越来越少。我们盼着这一天能早日到来。(完)
责任编辑:漆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