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传真 题:农村教育信息化:诱人、艰巨——人大代表关于西部乡村教育信息化的对话
2002-03-15 10:03:13
  新华社北京3月14日电题:农村教育信息化:诱人、艰巨——人大代表关于西部乡村教育信息化的对话 新华社记者 张泽远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要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一直是参加今年人代会的西部代表们牵心的一个话题。

                      节省投入,前景看好

  中国科学院寒旱所所长姚檀栋代表说,我国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差距并不十分落后,信息革命应该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对于贫困乡村其实更具有现实的意义。

  黄羊川乡是甘肃省古浪县的一个贫困乡,农民人均年收入只有1060元,但是这个乡的职业中学在外界的帮助下,建设了自己的网站。每天,学校仅有9台电脑的“网吧”向学生免费开放两个小时。同学们利用互联网,开始为自己的作文收集更多的资料,也学会了利用电子邮件这种比较快速的信息传播方式。

  代表们认为,西部贫困乡村以低成本的方式摆脱教育落后的面貌,信息化将起很大作用。

  兰州大学校长李发伸代表说,西部地区总体师资水平低,至今仍有很多农村主要依靠水平低的代课教师。要在每个乡村中学或小学都配上大专以上的公派教师,仅工资支出就要翻好几番。如果能利用网络,像黄羊川这样的学校就可以在增加尽可能少的师资成本的同时,得到发达地区学校的教学资料。

  

                      百年树人,不能只看眼前

   对黄羊川教育的信息化,大家看法各不相同。侯殿禄代表说,黄羊川职业中学的老师们在教授互联网知识时,主要讲授网页制作,电脑打字,给资助自己上学的外地人发电子邮件等初级水平。因为担心学生接触到“色情、暴力、反动”等网上不健康的内容,不敢将搜索功能讲给学生听。

  赵金保代表和李发伸代表则认为,要促使教师、校长的观念转变,既然有了互联网,就有义务教给他们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也有责任传授学生对有害事物的判断力。让婴儿从无菌箱里走出来,也许身体会更壮。对贫瘠落后封闭的乡村,信息化更革命性的意义是观念的开放,能了解更多的外部世界。

  李发伸代表随手拿出一份资料说,西部开发,开发人力资本最合算,即投资在教育上是最合算的。据调查,如果普及初等教育,学龄儿童入学率每提高一个千分点,人均GDP的年增长率可以提高0.35至0.59个百分点。

                    农村教育信息化,师资是关键

  

   赵金保代表说:“信息技术要发挥作用,实现跨越式发展,从根本上讲,离不开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师资力量薄弱就是一个现实的问题。”他翻开自己的笔记本说:“甘肃到2001年底,全省有1979所中学,仅有1129名信息技术课教师,17000所小学中仅有425名这样的老师,并且这些师资力量的总体素质还比较低。”

  来自西北农村的董淑芳代表插话说:“我们村虽然没有电脑,但是大家对于信息已经非常重视。我们临洮县就有一个农民自己建了一个网站,通过网上交易把土豆卖到了广州。现在我们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没老师教我们。如果有这样的专门师资力量,估计农村会有很多人学电脑,用电脑的。”(完)
责任编辑:漆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