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都法院:保护陶瓷“金字招牌”
2002-11-14 09:09:39
   中国法院网11月14日电(吴 涛) “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在此都”。此都就是江西景德镇。陶瓷工业在景德镇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影德镇”这面制瓷行业的金额招牌,受到仿冒、假冒和劣质陶瓷的冲击,不仅有损“瓷都”的声誉,而且使一大制瓷企业走入困境。基于此,景德镇中院于1999年10月在江西省率先成立了知识产权庭。几年来,共受理商标、专利、著作权以及商业秘密等各类知识产权案件134件,审结120件,其中涉及陶瓷行业的就有85%之多。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远长对此评价:“法院加大对陶瓷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奠定了千年瓷都的坚实基础。”

重振国企雄风

  江西省玉风瓷厂是家国有企业,该厂设计生产的玉风系列茶杯获得国家专利局外观设计专利,1997年市场火爆时产品供不应求,然而,就在“玉风杯”打开市场局面不到半年后,全国各大、中城市的商店、超市的货柜上就赫然出现了仿冒其外观设计的假冒产品,以低廉的价格优势迫使该厂当年就减产三分之一,利润减半。

  1999年11月,景德镇中院知识产权庭受理了玉风瓷厂诉景德镇市太白圆欣欣瓷厂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纠纷一案。合议庭在对这起该市首例专利侵权案件进行了谨慎、详细的摸底调查后,当庭作出一审判决,要求被告停止侵权、赔礼道歉、赔偿原告经济损失人民币5万元。该庭随后又相继审结了数家私营企业、个体户仿冒“玉风杯”的侵权案件,并及时运用证据保全、财产保全、先予执行等强制措施,对侵权厂家、经销商强制查封、扣押生产线3条,收缴仿冒茶杯数万只。

  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给玉风瓷厂带来了令人欣喜的变化。如今,市场上随处可见的假冒玉风杯已销声匿迹,该厂的生产经营又红红火火起来,产量、利润迅速回升,生产量和销售收入与起诉前相比均翻了两番,并安排百余名下岗职工再就业。

重塑“瓷都”声誉

  景德镇这块靠历代瓷工用智慧和汗水浇铸而成的“金字招牌”,其带来的无形经济利益是无法估算的。在全市现有70多种陶瓷注册商标中,最著名的就是景德镇市陶瓷协会注册并行使使用管理权的“景德镇”牌证明商标和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注册的“龙珠阁”商标,这些商标指定由景德镇市三蕾瓷用化工厂独家承印。然而,在该市现有几千家从事陶瓷行业的生产商和经销商中,就有不少人铤而走险,疯狂地盗印、盗用“龙珠阁”注册商标,甚至直接购买质差价廉的外地产陶瓷白胎,加工一下就贴上“景德镇制造”的招牌,权当景瓷出售,以赚取高额利润。

  景德镇中院知识产权庭在全市陶瓷行业集中进行了4次较大规模的突击行动,对盗印、盗用“龙珠阁”、“景德镇”商标的侵权行为进行严厉打击。2000年3月23日,法院执行人中来到位于浮梁县罗家桥政府大院内的永光花纸厂,很快就在该厂的成品仓库里发现部分盗印的“龙珠阁”盗用花纸。在依法查扣这些花纸成品时,有少数人不理解,将政府大门锁上,不让执法人员和车辆出去。僵持中,正在县里开会的乡长闻讯火速赶来,执法人员向他讲明政策、讲清法律后,乡长表示理解支持,使查处违法侵权行为得以顺利执行。紧接着,执法人员又赶到市区曙光路陶瓷生产企业、作坊集中一条街,先后在中原彩绘瓷厂等7户涉嫌侵权的陶瓷企业和个体业主的生产场所里强制扣押了近16车盗用“龙珠阁”、“景德镇”商标底款的陶瓷产品。

让知识产权健康发展

  该市电视台对“玉风杯”专利侵权一案公开开庭审理的全过程进行现场直播,江西卫视、广东卫视也分别播出了“玉风杯”专利侵权案的庭审新闻之后,市中院公布的热线电话就响个不停,有的直接把电话打给了院长,众多市民和陶瓷业内人士纷纷询问有关陶瓷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面对这种情况,知识产权庭的法官们敏锐地看到,知识经济、知识产权保护这些新观念尚未深入到瓷都人的意识中,相关法律法规的普及程度仍亟待提高。

  知识产权庭针对案件审理中暴露出的问题,提出了依法规范市场经济的有序竞争,改变陶瓷行业不相适应的行政管理模式的司法建议,并具体指导市陶瓷协会修订了《陶瓷行业管理办法》、《景德镇牌商标管理办法》、《专有产品证书管理办法》、《陶瓷艺术名人名作证书管理办法》、《日用瓷常规品种自律价》等各种行业规则。目前,景德镇陶瓷协会会员由注册商标侵权案件审结前的20家陶瓷国企,迅速扩大到120余家,新成员包括“三资”企业、私营企业、个体作坊主等多种成份,使陶瓷协会在监控陶瓷生产质量:准予使用“景德镇”牌证明商标等方面有效地发挥了行业管理的作用。
责任编辑:李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