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的斯亚贝巴万事俱备迎盛会
2003-12-07 13:20:38 | 来源:新华社 | 作者:李大伟
  位于非洲东北部的内陆国家埃塞俄比亚,高原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平均海拔近3000米,素有“非洲屋脊”之称。首都亚的斯亚贝巴鲜花烂漫,绿树成荫,纺织鸟的巢穴在树枝间像一个个精致的小灯笼在微风中摇曳,仿佛在迎接将于15日至16日在亚的斯亚贝巴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

          中非合作论坛雕塑

  为举行这次论坛,中非合作论坛委员会决定建一座雕塑,让世人永远铭记这次盛会。走出亚的斯亚贝巴国际机场,中非合作论坛雕塑便映入人们的眼帘。她矗立在被当地人誉为国门路的起点,由徽标、基座和喷水池组成。徽标是一个黄色球形体,上绘中国和非洲地图,两只手臂状环型结构象征着中非合作与友谊,上面分别用英文和法文写着“中非论坛”字样。4米多高的大理石贴面雕塑基座尤显庄重。喷水池池底和池壁为马赛克贴面,池底由四组中国地图和非洲地图造型组成。水池四周被红、黄、绿草坪环绕,这种颜色的搭配是埃塞俄比亚国旗的基本色。

  灿烂阳光下,落日余晖中,雕塑显得尤为美丽、壮观。

           埃中友谊路

  几天来,埃塞新闻媒体非常活跃,中国路桥工人“创造奇迹”的消息不断刊出,亚的斯亚贝巴的老百姓也不约而同地来到通往非洲联盟总部的道路两旁,细细端量中国路桥工人是如何在短短两个月内完成了18个月工作量的道路改造任务。这条长2.3公里、昔日狭窄不平、污水纵横的老路如今已变成了宽敞、平坦、整洁的新路。

  当地一家媒体这样描述道:灼人的太阳在空中高悬,热浪扑打着中国路桥工人的面颊。工人们头戴草帽,汗水顺着脸颊不停地滴到早已湿透的衣衫上。不见他们擦去汗水,但见他们不停地工作,这就是中国的路桥工人。

  当地的人们曾经惊讶,为什么中国的发展速度竟会如此惊人。看到中国路桥工人的工作精神和干劲后,他们找到了答案。

  埃中友谊路项目经理程骞告诉记者,这条路是亚的斯亚贝巴市内交通的样板工程。埃塞政府为了表示对中国的感谢,特命名为“埃中友谊路”,这是埃塞俄比亚有史以来第一次以国家名称命名道路。

          万事俱备 迎接盛会

  为确保这次论坛的顺利召开,埃塞外交部等部门同中国驻埃塞使馆通力合作,成立了论坛准备工作委员会。中非合作论坛的埃塞特使海雷柯娄斯在向中国记者介绍中非合作论坛准备情况时说,现已“万事俱备,我们将以埃塞人民的热情,热诚欢迎中国总理温家宝及代表团的到来”。

  在中国代表团下榻的饭店和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会议中心,东道主已专门为中国记者临时建立了新闻中心,电脑、上网线路、国际电话等也一应俱全。新闻中心的埃塞官员告诉记者:“我们将全力以赴,尽最大努力为记者提供一流的服务,让世界及时了解中非合作论坛,了解埃塞,了解中非合作的前景。”

  到目前为止,埃塞新闻部已接到80多家新闻媒体要求采访这次盛会的信函或传真,埃塞新闻部将派专人驻守机场、海关,迎接记者。
责任编辑:漆浩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