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大雨”警示防灾应急机制待完善
2004-07-12 08:48:37 | 来源:新华社 | 作者:赵鹏
  10日傍晚北京城区一场暴雨,导致部分路段严重积水,部分城区交通瘫痪。大雨骤降北京城,对城市管理和应急机制是一场考验,一场短时暴雨竟有那么大的“杀伤力”,暴露出京城的市政建设有缺陷,防灾应急机制有漏洞,城市管理水平待提高。

  “京城大雨”的警示之一,就是城市防灾应重在增强预防意识,应急机制首先要注重建设预警机制。按照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天气预报能力,气象部门对短时天气预报准确率是很高的。10日的京城降雨,已有预报在先,但遗憾的是,准确的预报没能成为防灾的警报,有关部门没有据此采取防灾应对的有力措施,更没有向社会公众发布防灾预警信息。可以说,预警信息的传播和处理出现了“脑梗塞”和“肠梗阻”。假如说,在气象预报之后,政府有关部门能够通过评判分析,一方面组织市政、交通、防汛等有关部门预为安排,疏通排水,调度交通;另一方面通过媒体及时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提醒人们及时调整出行,避让暴雨,昨日北京交通瘫痪和排水不畅的困境或可缓解甚至避免。在这方面,我们应当借鉴西方国家应对灾害的“色谱”预警发布系统,建立面向社会公众的灾害预警发布机制。  

  “京城大雨”的警示之二,是建立防灾应急机制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个方面、各个部门密切配合,做好对多种突发灾害的应急处理能力。人们还记得,2001年12月7日一场大雪,致使全城交通大面积堵塞,市政府认真反思,痛下决心,此后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防止“雪灾”,此后多次大雪均未出现交通瘫痪。但是,防住了“雪”却未能防住“雨”,应对降雪的机制对付降雨和其他灾害未必有效。早在2001年那场降雪造成的大堵车之后,就有专家建议,针对北京情况,要研究建立应对包括大风、大雪、暴雨、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和突发传染性疾病及人为灾害的应急机制,做好应急预案,建立起能有效应对多种突发灾害的综合应急反应体系。10日的“京城大雨”出现的问题,再次证明了京城抗灾能力的脆弱性,再次显示必须下大力气建立综合防灾应急机制。

  “京城大雨”警示之三,就是政府应当建立“危机是常态”的忧患意识,把防灾应急机制纳入政府日常工作体系,纳入城市日常管理之中,建应反应迅速、组织科学、运转高效的防灾应急机制。建立防灾应急机制,以得当的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损失,是现代政府的基本职能之一,是考验政府执政能力、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这方面,一些地方政府从认识上到行动上,都还存在着“缺位”,都需要认真的“补课”。各级政府应当着力培养一批处理应急突发灾害的专家,培养政府工作人员处理应急灾害的意识和能力。对突发灾害处置不力者,同样要追究责任,对责任人依法惩处。

  “京城大雨”的警示,其实就是对各地各级政府的警示。当前各地正值汛期,突发灾害频发,各级政府应认真查找漏洞,切实做好行之有效的防灾应急预案,特别不要让那种停留在纸面上的“预案”误了防灾抗灾的大计。
责任编辑:韩京红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