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法官来到咱家
2012-02-03 12:09:51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唐凤伟 刘瑞成 杨海鸥
宁安市法院东京城法庭的干警与吕振国老人亲切交谈。刘瑞成 摄
  1月22日,除夕。上午8点刚过,记者就跟随黑龙江省宁安市人民法院东京城法庭的王海东庭长来到马河乡金坑村,看望吕振国老人。

  “哎呀,王庭长来了!给您拜个早年,快请屋里坐!”吕振国老人家大门口,老汉的二儿媳刚要抱起一捆柴火,正巧碰见法庭干警。

  王海东也没客套:“老二家的,给你公公做啥好吃的了?”“鸡鸭鱼肉啥都有,连晚上包饺子的肉馅都备好啦!”

  王海东几个人一边与吕老汉二儿媳搭着话,一边快步进院,来到里间屋。

  “这、这不是王庭长吗,真是你们呀!”吕老汉很惊讶,“我还以为眼花认错人了呢。”他高兴得合不拢嘴,一把握住王海东的手,眼眶有些湿润:“这大过年的,你们还来看我。”

  大家落座,见吕老汉生活无忧、高高兴兴,王海东他们惦念的心放了下来。吕老汉悄悄告诉王海东:“自从法院管了我的事以后,几个儿子、媳妇表现可好了,可孝顺了!”

  这里面有个故事:吕振国老人今年86岁,膝下有七个儿女,分别生活在天津、齐齐哈尔、佳木斯、牡丹江等地的农村,儿女们住得分散,老人的养老就成了问题,好多年没能妥善解决。去年9月,吕老汉一气之下,将儿女们告到法庭。

  案子怎么处理,让王海东和同事一时犯难了:立案,孩子多,住得又远又分散,诉讼成本高、时间长;不立案,老汉的困难怎么解决?王海东等人思前想后,决定诉前调解。他们通过电话与其七个儿女一位一位地沟通,电话足足打了一天,法官们磨破了嘴皮子,老汉的赡养问题最终得到解决。

  此后,吕老汉再没到法庭来过。法庭干警利用巡回办案的机会,到吕老汉家去过几次,都没遇到吕老汉,邻居们说:“这老头,现在精神头足着呢,不知上哪儿溜达玩儿去了。”

  说着话,外间屋里挤满了人,老汉在外地的儿女今年都赶回来过年了。王海东把老汉的大儿子请进里屋,大儿子有些不好意思:“我这大哥不合格,没给弟弟妹妹带好头,以后我们一定好好孝敬老父亲。”儿女们纷纷表示:“不管离多远,我们都常回家看看,让老人晚年幸福。”

  说着、笑着,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半个多小时,大家再次给吕老汉拜年,起身告别。“都别走,就在我家过年!”老汉一家一再挽留着法庭干警。

  除夕这天上午,宁安市法院有20多名干警对去年以来所审结的赡养案件进行回访。从吕振国家回到宁安市法院,记者见到了院长郑涛,说起赡养案件回访,郑涛起身给记者倒了一杯水,说道:“赡养案件‘案结事了’当然好,可还不够,‘案结事了’往往只是解决了老年人的物质需求,精神需求离了‘人和’不行,我们回访,就是看办理的案件是否在‘案结事了’基础上做到了‘人和’,没做到的,工作就不能画句号。”

  “为什么除夕回访?”记者问。“很简单,就两点:除夕一家团圆,‘和’与‘不和’,一目了然;大家团圆之日,老年人更需关爱,尊老敬老,咱法院得走在前面!”郑涛爽朗地笑了。
责任编辑:陈秀军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