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的部队 一流的兵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15周年风采录
2012-06-22 13:06:27 | 来源:新华网—光明日报 | 作者:温庆生 李华敏 余岱民
  15年前的7月1日零时,香港回归祖国。那夜,滂沱大雨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官兵跨越百年阻隔,进驻香港这块神圣国土,履行防务、行使主权。

  15载军旗耀香江,驻港部队官兵出色完成以履行防务为中心的各项任务,赢得香港市民、特区政府的高度评价和国际舆论的广泛尊重,被誉为“一流的部队、一流的士兵”。有调查显示,香港市民对驻军满意度和认同率从进港初期的37%,上升并保持到现在的98%。

  “武艺练不精,不算驻港兵”

  2011年12月4日,时任香港特首曾荫权率领特区政府100余名官员,现场观摩了驻港部队新围营区的反恐训练。

  只见6名特战队员前方150米开外,人体部位靶缓缓升起。靶板上镶嵌的钢质小环靶,厚不到1厘米,大不过一拳。外军同类课目设靶距离100码,而他们的靶距离远了近一倍,却小了三分之一。嘉宾们现场抽点4个目标。随着枪声响起,战士们枪枪中的。

  这时,意外出现了——6号位对应的目标下落时,不巧卡进靶槽,竖面朝向射手,片状目标变成线状目标。微风袭来,目标左右来回摇摆。还要打吗?只听现场指挥员果断命令,继续射击。只见特战二连上等兵仇云昊冷静推弹上膛,手指轻轻预压扳机。“砰!”枪响靶落。目睹官兵们百步穿杨绝技,大家竖起大拇指:“解放军,神勇!”

  “武艺练不精,不算驻港兵。”从驻港第一天开始,驻军党委就反复强调部队训练不能停,战斗力不能减。但香港寸土寸金,“弹丸之地”如何操练部队的千军万马?

  这难不倒英勇的驻港部队。他们根据香港的训练环境和要求,摸索形成港内与港外、室内与室外、在营与跨营、分训与混训、自训与送训、实兵与模拟“六个相结合”的组训模式,形成“精确保障、自力更生、因地制宜”的训保机制。

  作为全军第一支三军合成的部队,驻港部队发挥三军编制优势打造精兵劲旅,15年来他们上百次组织和参与诸军兵种联合演练,圆满完成海空巡逻、联合搜救、协同反恐等联合训练课目,为护卫香港的和平繁荣作出重要贡献。

  “事事讲文明,处处守法纪”

  “事事讲文明,处处守法纪。”15年来,驻港部队坚持依法驻军、依法治军,把各项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都纳入法治化轨道。为此,他们不断强化官兵文明守法、依法办事观念,从而让守法意识融入血脉,形成习惯。

  香港,一个高度法治化的社会。香港现行的600多部条例、2000余部附属立法中,近百部直接规范驻军行为——飞机升空训练、舰艇出海要通报香港特区政府,实弹射击要提前刊登《宪报》。另外,香港市民有晚睡晚起习惯,营区不能响军号,部队行进不能喊番号……

  特殊的环境和法制,让驻军的训练、生活和作息悄然发生改变。内地军营习以为常的军号在这里听不到了;空军飞行训练尽量避开休息时间和居住集中的地区飞行,海军需要利用海滩的训练选择凌晨开始、清晨结束,以照顾市民游泳、休闲的需要。15年间,驻香港部队组织数百次实弹射击,次次按要求提前广而告之;近千艘次舰艇出海、几万架次飞机升空,都按香港法律通报特区政府有关部门;组织13次部队轮换和近4000名干部轮换出港,3万余名退伍老兵离港,都严守交通、海关的法律法规。

  “有这样的部队守护,我们放心”

  2010年仲春,一段驻港部队军官险中救人的DV短片被包括BBC(英国广播公司)、CBS(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FNN(日本富士新闻台)在内的诸多国外电视媒体争相转载,迅速传向世界,一时间成为世界舆论的热点。

  短片内容惊心动魄:3.5秒内,一枚冒着白烟的手榴弹脱手滑落在一名投弹新兵脚下。千钧一发之际,一旁指挥的军官黄立明一把将这名战士拽到安全区域并将其扑在身下。“轰!”手榴弹爆炸了,两人安然无恙……

  一个从容面对生死考验,毫不犹豫地将生的希望带给战友,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人,生长在什么样的土壤呢?当民众仔细审视驻港部队这个群体时,不禁发出“三军将士尽豪杰”的由衷感叹。

  15年来,他们先后23次组织营区开放,46万9千余人次入营参观;12次参加“香港植树日”活动,11000余名官兵植树5万余株;14次参加香港红十字会组织的无偿献血活动,共献血约250万毫升;6次与12所香港高校1600余名大学生联谊;7次组织香港青少年军事夏令营,培训学员1200多名;6次参加香港慰老爱幼活动,探访慰问长者幼童数千人次,在沟通交流中有效增进香港同胞的情感认同。

  香港市民盛赞驻军是维护繁荣、安定人心的“铁军”。他们说:“有这样的部队守护,我们放心。”
责任编辑:薛勇秀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