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法官翟树全扎根基层23年树“和谐司法”楷模
2013-07-09 16:44:49 | 来源:新华网 | 作者:李凤双 周立权
  • 翟树全在办公室内填写卷宗。(新华社记者 王昊飞摄)
  • 翟树全(右前)和妻子(左)、女儿(右后)在家里。(新华社记者 王昊飞摄)
  他是一个不愿判案的法官,调撤率超九成,为的是让群众省心、省力、省钱;他自创了一套“和谐经”,“十大调解法”造福一方;他所经手的案件无一错案,无一引发上访,无一矛盾激化;他生活清贫但精神富有,他说:“百姓信任我,活得有尊严”。他就是扎根农村23年的全国优秀法官——吉林省农安县人民法院哈拉海法庭副庭长翟树全。

  不愿判案的法官:让群众省心、省力、省钱

  现年52岁的翟树全,1989年调入农安县人民法院哈拉海法庭,历任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今年3月任副庭长。23年来,这个法庭经历4任庭长,工作人员换了一批又一批,只有翟树全一直扎根在这里。

  哈拉海法庭管辖3个镇5个乡,驻区人口35万。原先的法庭是一幢低矮破旧不足10平方米的民房,冬天烧炉子,墙壁被熏成了黑色。翟树全骑着破旧的自行车,调查、调解、审判……一干就是23年。

 “审判案子是法官的天职,但我却不愿判案。我办的案子调撤率非常高,主要的绝招就是‘磨’。” 黑黑脸膛的翟树全一脸憨笑。

  哈拉海法庭庭长徐世贵说,别小看这个“磨”,作用非常大。翟树全每次都听当事人把话说完,再入情入理分析,找出解决办法。由于他秉公办案,一些不归这里管的老百姓也慕名而来……

  翟树全坚持执法为民、和谐司法理念。为让群众省心、省力、省钱,他对诉前纠纷坚持不立案、不开庭、不收费,随来随调。他连续6年春节都在法庭值班。

  哈拉海镇柴岗村姚某因粮食直补款与侄子发生纠纷,村里和镇政府多次调解没有成功。翟树全找来村支书,拿出笔来,详细地给叔侄俩算账,一笔笔确认,一点点解决。在他的劝下说,双方答应各退一步,最终调解成功。

  翟树全为让百姓省时、省力,经常巡回办案,把法庭开到田间地头,开到当事人家中。

  23年来,翟树全调解的诉前纠纷超过3000件,共审结民事案件2400多件,调撤率达90%以上,无一错案,无一超审限,无一引发上访,无一矛盾激化。

  农安县人民法院院长尹彦久说:“翟树全办案时刻体现对百姓的一个‘情’字。”翟树全处理的多数都是离婚、养老和土地纠纷这类案件,调解起来比判决还难。他用群众认同的态度倾听诉求,用群众接受的方式调查事实,用群众明白的语言释法析理,用群众信服的办法化解纠纷。

  翟树全工作出色,农安县法院多次调他到县法院工作,都被他谢绝了。他说:“我的根在农村,我离不开这块厚重的土地,更离不开这些朴实的农民兄弟。”

  自创“和谐经”:“十大调解法”造福一方

  翟树全是有名的离婚“劝和专业户”,他认为法庭不是办理离婚的机器,坚持能调就调,不在乎立案数量的多少。他把调解工作向前延伸,给当事人办“离婚前学校”,为双方当事人进行离婚前“培训”。

  日前,辖区内的王某哭着来找翟树全,称她不在家时丈夫竟和一个年轻女人一起打麻将,她坚持要离婚。经了解,两人都是小学老师,平时感情不错。

  翟树全立即把王某丈夫叫来,做起了他们的“老师”——进行离婚前“培训”,他从家庭、孩子等诸多方面的影响进行深入剖析,并当面对其丈夫进行了批评。翟树全以需要第二天办手续为由,先把两人打发回去。次日,翟树全打电话叫来了他们的女儿,在女儿劝说下,王某终于哭着表示不离婚了。

  翟树全告诉记者,这是他打出的“亲情牌”,有时他还利用村书记、“屯不错”等帮他劝和,往往起到不错的效果。

  还有一次,在处理一起离婚案时,男方突然拔出刀来,翟树全立即冲上去护住女方,男子挥刀乱砍。翟树全趁男子不备,紧紧搂住男子,女方安全逃离。后来,翟树全到村里反复做男方工作,终于使两人和平分手。

  翟树全不仅善于调解离婚案,还特别擅长处理赡养案件。法庭办案人都知道,赡养案件原告多是又穷又困难的老人,被告也是些不孝的子女,这类案子别人不愿意办,而翟树全则把哈拉海法庭的赡养案全包了。翟树全往往不急于立案,而是把儿女们叫到一起,给他们讲感恩故事。鸦有反哺之情,羊有跪乳之恩。这是翟树全经常用的事例。他自己则成了“感恩教育者”,把调解工作向后延伸。

  针对一些棘手案件,翟树全坚持写“民情日记”,寻找案件规律,确定下次调处的方向。记者在他的日记中看到这样一段话:“这个案子年前未调解下来,这个年我过得心事重重,不知要离婚的双方有无和好,是否在一起过个团圆年。越想越放心不下,我拨通了原告电话……”

  “虽然不算办案,但总算做了一件好事。”是翟树全“民情日记”中经常出现的一句话。

  翟树全针对不同矛盾特点,不同当事人,采取不同调解方式,使许多反目成仇的当事人握手言和。多年来,他积累了“十大调解法”,即“公平对待法”、“充分倾听法”、“寻求外力法”、“细节取胜法”、“切中要害法”、“趁热打铁法”、“诙谐幽默法”、“回顾往昔法”、“亲情感化法”和“说服教育法”。

  23年来,翟树全调解的纠纷和审结的案件,没有发生一起民转刑事件,没有一位当事人告他执法不公,有力地维护了辖区社会稳定。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宣教处副处长郭春雨说:“翟树全就是和谐司法的楷模。”

  生活清贫但精神富有:“百姓信任我,活得有尊严”

  翟树全公正廉洁远近出了名,哈拉海镇程家柁子村丛家屯的李老汉与人打赌:谁要是打官司能请翟树全吃顿饭、收一份礼,我就认栽!

  翟树全曾处理一起债务纠纷案,开完庭后被告刘某坐在法庭不走,一问方知他经营的砖厂全赔光了,没钱回家。翟树全兜里仅有30元钱,他拿出20元钱,让他坐车回家,刘某感动得流下了泪水……

  翟树全工资很低,妻子没有工作,两个女儿读书,他有限的工资要维持全家的生活。

  某日,记者来到翟树全贫寒的家,他家房前的菜园每年种满蔬菜自给自足,平时他和妻子很少买肉吃,只有女儿放假回家才会改善一下生活。妻子刘丽华说:“虽然日子过得紧些,但过得踏实。两个孩子很努力,都上了重点大学,都获得了奖学金和助学金。”

  谈起两个女儿,翟树全一脸愧疚。“孩子回来我可以接得远一些,孩子走时我一步不送。”大女儿翟全一说:“每次我们走时,都是妈妈送到车站,由于拿不够生活费,爸爸总是偷偷地躲在家中哭。”

  两个女儿上大学后,都是靠勤工俭学来弥补学费不足,她们捡矿泉水瓶子、卖报纸,尽量不为难爸爸。她们在学校申请特困补助时,老师觉得不可思议:“法官家庭怎么会贫困呢?”

  “我虽然物质生活差了些,但精神上很富有。百姓信任我,活得有尊严。”翟树全说。

   “党员翟树全精神充实,时刻引领年轻人靠近党组织。”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宣教处处长赵英说。翟树全曾劝导一位优秀硕士生法官:“年轻人要有追求,这样精神才能富有,有了追求就有了方向,为何不光荣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呢?”

  翟树全不但赢得了群众信赖,更赢得了法院同行的敬重,同行们觉得他“可亲、可敬、可学”。一些法官说:“翟树全让我们认识到,法官必须善于做群众工作,正确适用法律、真诚化解矛盾纠纷,努力做到案结、事了、人和,从而实现社会和谐目标。”

  记者手记:

  见到翟树全,他饱经沧桑的国字脸上写满了坦诚。面对记者他没有了处理案件的从容,甚至有些不知所措。知情人讲,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只有面对熟悉的土地和乡亲,他才能那么游刃豁达。

  交谈中,他没有那么多大道理,骨子里的那份坦荡在他朴实的话语中时刻都能体现出来。在他的发言中,记者摘录了他说的一句话:“官司一生一次,影响一生一世。作为一名法官,如果不能公正司法,上对不起头顶庄严的国徽,下对不起求助法律的普通百姓。”这就是他一直恪守的职业操守,这就是他23年扎根基层赢得百姓尊重时刻诠释的信条。

  心存一份敬畏,心怀一份真情。在经济至上的今朝,翟树全不贪不占,甘于清贫,让人敬服。

  记者正在读从井冈山购回来的英国记者菲力普·肖特写的《毛泽东传》,新中国刚建立,主席就搞了“三反”、“五反”运动,而排在“三反”第一位的就是反贪污。那时的主席就把我党反腐摆在了重要位置。在经济大潮冲击下,有多少达官显贵成了金钱的囚徒,而手握法槌的翟树全固守着头顶国徽的敬畏,难能可贵。

  坐在翟树全家的土炕上,看着他精心伺弄的小园。想起陶渊明的“采菊东蓠下,悠然现南山”的至高境地。翟树全看轻功名让记者感动,而功名利禄就让世间无数人放不下,有人违心去做事,他们是否活得很累呢。司马相如不愿放弃,为了小官位,不惜溢美之词,《上林赋》词句华丽,记者却看轻它的灵魂。李商隐不想放弃,因而为“案牍而劳形”。与美女“心有灵犀一点通”之刻,也不得不“嗟余应鼓听官去”。

  说起两个女儿上学的艰辛,翟树全很自责,认为没有尽好父亲的责任。记者深深理解这份男人的担当,虽然他生活清贫,但精神富有。让我们献上一份敬重吧,为了23年那份执著,为了23年那份坚守,还有23年那份不变的情怀。
责任编辑:杨青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