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法官翟树全:在“鸡毛蒜皮”中坚守“和谐司法”
2013-07-10 10:39:44 | 来源:中国妇女报 | 作者:宋利彩 何力
  一个法官一生中会审几千个案子,但作为当事人,很多人一辈子可能只进一次法院。

  “如果唯一一次与法律接触的机会都受到不公正对待,当事人心中就会永远留下一个伤痕。”翟树全说,“伤害了一个当事人就增加了一个不相信法律的人;而维护了一个当事人的合法利益,就收获了人们对法律的一份信任。”

  为了维护法律的尊严,23年来,翟树全固守本分,认真对待每一个案件,哪怕“鸡毛蒜皮”;真诚对待每一个当事人,即使“不仁不孝”。

  福兮?祸兮?

  1983年,翟树全的哥哥因酒后说大话,竟被以流氓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翟树全了解哥哥的为人,深信哥哥罪不至此。为了给哥哥申冤,他开始自学法律帮哥哥申诉,两年以后,哥哥错案得以纠正,无罪释放。

  从此,翟树全迷上了法律。农民出身的他,希望用法律为更多的乡亲服务。

  之后,他放弃了教师工作,考取了法律专科函授。1989年,带着对故土的眷恋,他回到了吉林省农安县哈拉海人民法庭,历任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现为哈拉海法庭副庭长。

  23年里,翟树全审结各类案件2400多件,调撤率在90%以上, 无一错案,无一超审限,无一上访。而未立案矛盾已经解决的情况,也数不胜数,因为当地老百姓都把老翟当成朋友,一有闹心事就找他。

  审判?调解?

  翟树全接审的大量案件用“鸡毛蒜皮”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大多数都是婚姻家庭、债务纠纷、邻里矛盾等小事。

  “小事,你给调解好,他乐呵回去了,但如果没有调解好,矛盾就会逐渐转化。”翟树全说,为让农民省时、省力、省钱,减轻百姓负担,他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了费力不讨好的诉前调解上。

  2001年夏,农安县哈拉海镇向阳村的李丽来到哈拉海法庭,提出要和爱人王锋离婚。翟树全询问后得知,王锋是一个见酒必喝、喝了必醉、醉了必闹的人,李丽实在无法忍受来到法庭提出离婚。

  第二天,翟树全通知王锋来法庭。王锋哀求说:“翟法官,你帮忙劝劝我媳妇,这次我一定会改掉喝酒的坏毛病,希望她能给我最后一次机会。”看到王锋确有诚意,为了让他更加坚定决心,翟树全故意拿话激他,“如果再喝下去,离了婚,谁也不会嫁给你。”这时,王锋说要上厕所后就不见了。翟树全和李丽等了两个多小时,王锋才回到了法庭。他对翟树全说:“翟法官,我刚才回了一趟家,把家里所有的酒桶都摔碎了,这次我一定彻底戒酒。”翟树全一看,调解有机会了。于是他反复做李丽的工作,并开导说:“这次王锋是认真的,我看他决心很大,你应该给他最后这次机会。再说,离婚是有条件的,我给你们俩一个月的举证期,如果王锋真的改正了,那你们就还在一起过, 如果王锋改正不了,我就判你们离婚。”一个月后,李丽主动来到法庭,高兴地对翟树全说:“翟法官,真的谢谢你!你的一席话,对他还真管用。我要撤诉,好好过日子。”

  多年来,翟树全总结了“十大调解法”,针对不同特点的矛盾,不同身份的当事人,采取不同的调解方式。但他的制胜法宝还是要取得双方当事人的信赖:“有的当事人想法儿叫我出去,要和我单独说两句话。我不能去,当场就对他说,好话不背人,有话就在这说。”

  逐流?坚守!

  翟树全是哈拉海一带为数不多的可以头顶国徽,坐堂问案的人。但他至今生活拮据。

  现在,他家还住着火炕平房,吃井水,没有像样的家用电器,一台单缸洗衣机,还是庭长送的。

  遇到周六周日,翟树全在家几乎不敢出去,被邻居戏称为“宅男”。“怕万一赶上谁家结婚,不随钱不好意思,随了吧,家里又紧张。”妻子解释说。为了维持家庭生活,他下班后就忙个不停。

  女儿在中学学习时,经常靠拣矿泉水瓶、卖报纸补助学习费用。女儿考上大学要申请贫困补助时,老师说:“你爸是法官,家里能穷吗?”

  言外之意,显而易见。

  拮据如此,作为法官,翟树全却对当事人的各种“表示”一概拒绝。

  哈拉海镇有不少乡镇企业,翟树全为这些企业清理过债权债务,有的企业还提出聘他任隐名的法律顾问,每月给他开一份工资。翟树全都拒绝了。

  莫说钱,就是当事人表示感谢的大小礼物,他也一概拒绝。有一次,翟树全处理一起母亲张王氏告她儿子的家庭财产纠纷。儿子两口子不说实话,气得母亲痛不欲生,翟树全公正审理。事后,张王氏装200只大鹅蛋,在翟树全下班回家路上的一处僻静处,非要送给他以示感谢。翟树全不但拒绝了老人家的好意,还自己雇一个三轮车连人带东西一起把她送回了家。

  “官司一生一次,影响一生一世。作为一名法官,如果不能公正司法,上对不起头顶庄严的国徽,下对不起求助法律的普通百姓。”翟树全在一次公开报告中铿锵承诺。
责任编辑:陈思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