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冬去春来》观后感
2013-09-13 15:20:10 | 来源:中国法院网吉林频道 | 作者:赵英
  自2009年开始,总结推树翟树全这个典型,可以说对翟树全同志的事迹比较了解,电影《冬去春来》的创作过程也有些参与,样片也多次看过,可是坐在电影院里与同志们观看这部影片时,仍为翟树全同志的精神和先进事迹所感染,为法院有这样一个先进典型而感到自豪。

  电影《冬去春来》以全国模范法官、吉林省委、省政府授予“公正爱民法官”称号、全国最美基层干部、吉林省农安县人民法院哈拉海人民法庭副庭长翟树全同志为原型,以广大基层法官的事迹为基础,以记实的手法,再现了一名扎根基层、公正司法,为民司法、廉洁奉公的基层党员干部和人民法官形象,是一部树正气、传递正能量的好影片。

  质朴的语言风格。影片以东北农村基层百姓生活和基层法官司法服务为大背景,整部影片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政治说教,有的只是基层法官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和默默奉献。影片通过讲述几个普通案例,折射出法官办案中的“法”、“理”、“情”的和谐统一,翟树民的重证据、重法理,重调解、重感情,充分体现了法官的责任心和群众工作方法,在法与情的碰撞中找到了接合点,在庄严的法律面前又体现了浓浓的人情味,法官智慧、情怀和群众的爱戴都表现在人物的台词中,人物台词丰满,东北农村气息浓厚,从而使翟树民、母亲、孙老掘、钢子等人物在不张扬中表现个性,使每个人物鲜活生动,可爱可亲。

  故事的诿婉曲折。清廉是一个与法官永远分不开的话题,影片没有直接写翟树民如何清贫廉洁,在处理钢子与孙老掘的案子当中,将母亲有病没钱治做为一条线,从母亲坚持不到医院治,害怕给儿子带来“饥荒”,到翟树民想方设法婉拒等等,都表现了中国社会基层法官和群众的质朴,从而在处理法官与当事人关系上显得自然、和谐,没有造作,使生活中的法官和艺术形象间完美契合,显现了极强的艺术感染张力。

  情节的细腻感人。影片中,翟树民与女儿在母亲抢救过程中的对白,没有高调的话语,翟树民内心的朴实独白,与观众内心产生碰撞,在情感上引起共鸣,水乳交融,让观众内心震撼、感动。
责任编辑:杨青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