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进乡村 纠纷不出门
——广州花都法院“法官群众路线联系点”工作见闻
2014-08-18 07:29:21 | 来源:人民法院报第一版 | 作者:记者 马伟锋 通讯员 龙兰军 罗海
“群众路线联系点”法官刘靖(右三)和村干部在承包地旁做张姨(左二)的调解工作。周艺 摄
  第一现场

  “辛辛苦苦好几年,宜家(现在)可以揾钱(赚钱)了,整日搞搞震(捣乱),俾租不收(给租金不收),这不是故意欺负孤儿寡母吗?”

  “我宜家(现在)老了,出去揾不到钱,唔收返块地(不把地收回来),让我在屋企(家里)饿死啊?”

  8月13日上午,记者跟随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人民法院政工办主任江锦泉来到花山镇和郁村,准备到他们设在村里的“法官群众路线联系点”去看看。不料,还没到门口,就被屋里“高分贝”的吵闹声吓了一跳。

  原来,张姨和王伯是多年的邻居。因为丈夫过世得早,张姨一个人辛辛苦苦拉扯几个孩子谋生,也没法外出打工。几年前,在别人指点下,张姨打算承包几亩地种植有机蔬菜。刚好王伯年纪大了,子女都到城里工作了,家里的地没人种。两人一商量,张姨就租下了王伯的地开始种菜。当时,农业税还没取消,种地亏本的时候常有,因为担心张姨反悔,王伯还要求签了一份长期的书面协议。

  这几年,随着花都区生态农业的快速发展,村里有机蔬菜种植渐成规模,销路越来越好。看到张姨的生意越来越红火,王伯开始琢磨着要涨租金。

  不料,双方租金没谈拢不说,冲突却不断升级:张姨按期交租金,王伯就是不收;在王伯几次“无意”踩坏张姨的菜后,张姨拿着锄头就要跟他拼命!

  事态的发展让村支书王应桓始料未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其他出租户见势也闹着要涨租,村里到处弥漫着“火药味”:一方坚持要按合同办事,而另一方却坚决要收地。村里干部多次组织调解无果,对这个事情很头疼。焦头烂额之时,王应桓给联系点的法官刘靖打了个电话。

  刘靖是花山人民法庭副庭长,在基层一线工作十多年,是全省优秀法官、全省法院调解能手。当初,把他第一个安排到联系点,院领导正是看中了他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

  “阿伯,大家街坊邻居几十年,有什么不能坐下来聊的?为了点儿租金吵成这样,不是让人家看笑话吗?”刘靖拉着王伯坐到凳子上,使出了“感情计”。

  “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要处理好邻里纠纷,我觉得首先要‘交心’,要让群众感受到你的真情实意。”谈起在基层办案,刘靖有自己的心得。

  等到王伯情绪稳定了些,刘靖又和他讲起了法律。“地呢,是阿伯你的。但是呢,张姨已经种了好几年,都投入了很大的成本。而且,你们是有协议的。如果阿伯你坚持收地,就得补偿成本给张姨,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哦。”

  听刘靖这么一说,王伯的口气明显弱了不少:“现在田租都涨了好多,我都没有多要,每亩只涨了500块而已。”

  这时,一旁的王应桓趁机接话,“阿伯啊,前几年要交农业税时,人家张姨什么都没讲,亏本种你的地,也没欠你的租。现在你要加租500块,会不会过了点啊?”

  一位跟王伯年纪相仿的邻居也帮起了腔,“法官和书记说得在理。做人不能尽想着钱,你这么做,以后谁还愿意和你一起饮茶!”

  王伯脸上有点挂不住了!刘靖趁热打铁,“现在租金确实涨了,要求收地是过分了点,加租都算合理!看这样好不好,每亩加100块!我去帮你做张姨的工作!”

  王伯自感理亏,只好点头同意了。

  “大姐,上次我来讲课时也说过,这块地是口粮田,按照法律规定,王伯是可以收回地的。”

  张姨委屈得直抹泪,“他是想看我们一家饿死啦!”

  “阿姨,消消气啦!都是老邻居,哪能一点情分不讲?我刚刚做了工作,他已经同意每亩只加100块租金,都不算多啦,确实现在地租都涨了。”

  一番犹豫后,平静下来的张姨爽快地在调解协议上签了字。“刘法官,晚上带记者来我家里吃农家菜吧!王伯也来!这个季节的菜心可是最好吃的!”

  “谢谢张姨!今天还有事呢,改天再去看你哦。”

  记者手记

  作为全国优秀法院,花都法院曾创立了诉调对接“花东模式”。在深入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该院继续将司法服务阵线前移,建立“法官群众工作联系点”,通过支部座谈、走访群众、民情日记等形式,倾听诉求,化解矛盾,赢得百姓赞誉。

  如今,“法官群众工作联系点”不仅搭起干群和谐的“彩虹桥”,也成为化解邻里纠纷的“万金油”。法官手机已成为全村干群最受欢迎的求助热线,家门口调解、家门口法律咨询和援助,让基层干部在处理纠纷时“心中不慌”,让群众“心中有谱”。

  前不久,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郑鄂到花都法院视察,对“法官群众工作联系点”竖起了大拇指:“这是‘枫桥经验’在广州的生动实践,是广东法院为民司法的最好体现。”

  现场回音

  讲述人:花都区花山镇和郁村村支书 王应桓

  法官能断家务事!真没想到,才一年多的时间,我们村变化这么大。说实话,哪个老百姓愿意自己找麻烦?都是没办法了才去上访、打官司。“法官群众路线联系点”设立了以后,小事可以随时给法官打电话,大事法官还会上门调解,老百姓心里有底,我们村干部也就心中不慌。有了联系点这个“定心神针”,我这个村支书省事多了,终于有时间来琢磨发展有机蔬菜、搞搞合作社的事了!
责任编辑:杨青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