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谈如何破解多雨贵州缺水难题
2015-03-13 20:43:46 | 来源:中国新闻网 | 作者:杨茜 周娴
  “雨多就是涝,雨少便成旱。工程性缺水在贵州表现得尤其突出。”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局局长何刚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贵州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水资源“既多又少”。贵州常年降水量大,年均降雨在1300mm以上,但基本是集中降雨,且降雨分布不均。加之喀斯特岩溶地貌对雨水的蓄积能力较差,留不住地表水,贵州是全国工程性缺水问题较为突出的地区。

  作为喀斯特岩溶发育强烈的山区省份,贵州省水资源开发利用难度大,加上水利建设历史欠账多,贵州省工程性缺水十分严重,是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制约。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没有一蹴而就,只有逐步建设才能解决好水的问题。”何刚说。要为实现同步小康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贵州省提出骨干水源工程、引提灌工程和地下水(机井)开发利用,称为贵州水利建设三大会战,要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制约贵州发展的工程性缺水难题。

  何刚介绍,贵州调配水资源,坚持以人为本原则,解决好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始终在首位;贵州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用水需求及少数民族地区、集中连片扶贫攻坚地区发展的用水需求也是主攻方向。2015年,贵州提出新增解决300万农村人口及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

  2015年春节前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贵州考察期间,就拧开贵州黎平县蒲洞村村民家的水龙头,用水瓢接水观察水质。强调让山区群众喝上安全放心的饮用水,是政府的硬承诺,绝不能打折扣。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突出加强水和路的建设,再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守住生态与发展‘两条底线’的贵州,正用改革创新与加快建设,全力解决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何刚说。

  根据发展目标测算,2015年和2020年全省需水量将分别达到139.7亿立方米和159.4亿立方米。2014年,黔中水利枢纽一期主体工程和滋黔一期工程基本建成,夹岩水利枢纽工程正加快建设,马岭、黄家湾水利枢纽工程获批立项,开工骨干水源工程40座;2015年,贵州要开工40座骨干水源工程,力争开工马岭、黄家湾水利枢纽工程,实施68处引提灌工程。

  为破解工程性缺水难题,近年来贵州按照国务院批准的《贵州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综合规划》,以每年新建20个以上骨干水源工程的速度,加快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到2020年,贵州省水利工程年供水能力将从现在的102亿立方米提升到159亿立方米,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制约贵州发展的工程性缺水难题,为全面小康的贵州中国梦提供可靠的水利保障。

  贵州省组织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喀斯特山区水资源安全利用与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已获准立项实施,该项目将开展贵州喀斯特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键技术研发,以有效解决贵州喀斯特地区严重工程性缺水技术问题,缓解人畜饮水,提高生态修复或重建效果,巩固石漠化治理成果。
责任编辑:杨青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