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清河法庭:始终坚持以审判工作为中心
2015-10-20 10:13:37
     中国法院网讯  “飞地”不常有,“飞地法庭”更少见。10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 将和@京法网事 一道走进清河法庭,近距离观察这个地处天津、由北京一中院派出的“飞地法庭”,了解这里的法官是如何默默地守卫着“飞地”的公正和安宁,听听人们对“飞地法庭”的印象。敬请关注!

  【飞地法庭——北京清河法庭】

  早上6点40分,伴随微凉的晨风,清河法庭的程丽霞法官、书记员张雪冬与陪审员洪晓达来到了北京南站售票大厅,取提前定好的火车票,准备乘坐动车前往清河法庭。这样的行程,对几十年如一日奔波于北京和“飞地”之间的程法官来说,早就习以为常。

  此时,@最高人民法院 和@京法网事 的直播人员也跟随程法官一行登上了列车,前往距离北京市约200余公里,位于天津市宁河县的清河农场,向您全天直播“飞地法庭”的其人、其事。此地是属于北京市的一块“飞地”,由此,位于该地的清河法庭被称为“飞地法庭”。

  列车飞驰,法官程丽霞与陪审员洪晓达闲谈。曾在清河法庭组庭合议过几次的二人,话题总离不开法庭那些事儿。程丽霞说:“让您陪我们长途跋涉的过去开庭,辛苦了!”洪晓达打趣道:“偶尔能坐火车出来逛逛也挺好,倒是您这样长年奔波才真是不容易。”

  当我们匆忙于路上时,远在“飞地法庭”的贾连春庭长也开始了忙碌,为准备当天的饭菜,置办法庭用品,贾庭长来到了附近的菜市场和超市。因法庭人少,日常的一应所需都需要这位“大家长”亲自安排,这里的生活更具家庭色彩,大家同吃同住,彼此照顾,亲情满满。

  9点,我们到达了“飞地法庭”。程丽霞法官换上了法官服,我们马上要跟随她外出就一起涉环境污染案件实地勘查。程丽霞告诉我们,随着时代的发展,清河法庭审理的案件不再局限于家长里短、减刑假释等案件类型,有时也会遇到涉环境污染这样“高大上”的案件。

  10点20分,清河法庭里,贾连春庭长敲响法槌。上午有四起减刑假释案件在这里开庭。四个案件均涉及没收个人财产判项是否完全执行的问题。据贾庭长介绍,近年来,随着司法公开不断扩大,减刑假释广受关注,清河法庭也在通过自身地努力探索,不断完善减刑假释工作。

  去实地勘验的程丽霞法官一行此时也到达了现场,该案因被告承租原告厂区后,从事的生产活动可能涉及环境污染而产生纠纷。法官对涉案的工厂场地、生产设备进行了详细勘查,认真听取了双方当事人的意见,并为解决纠纷的关键问题展开了有针对性地现场调解。

  11点25分,庭审结束。在清河法庭,加上贾连春庭长在内只有3名法官,平时办起案来,贾庭长都是身先士卒、带头冲锋,超标准落实院庭长办案制度。贾连春说:“选择了‘双城记’工作,虽然陪家人时间少了,但用自己的辛苦换来‘飞地’和谐稳定,也是很值得的。”

  回到办公室,贾庭长趁午饭前联系清河监管分局,再次敲定下午座谈的相关事项。由于清河地区关押着来自北京各地的服刑罪犯,清河法庭实际成为了全市法院的窗口单位,不仅要协助本院其他庭室完成审判工作,而且经常受其他法院委托代为完成宣判、询问、送达等工作。

  午饭时间到了,大家陆续来到法庭餐厅就餐。今天的午餐是炸酱面,大家聚到一起吃面聊天,其乐融融却又透出点苦中作乐的感觉。贾庭长向我们介绍:“庭里尽管条件有些艰苦,但也要让大家营养跟得上。我们这儿早餐必备蛋、奶,午餐定期保证荤菜、晚餐米面结合……”

  “欢迎参观我们的‘多功能’办公室。”大家陆续返回办公室进行短暂午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据了解,清河法庭随着时代的发展,办公条件也在逐步好转,新的法庭也在建设当中。

  下午14点10分,我们跟随贾连春庭长来到了北京市监狱管理局清河分局。“这就是清河监管分局,一个我们来过无数次的地方”,贾庭长向我们介绍到。为确保减刑假释工作的顺利开展,清河法庭与监狱等相关部门建立了常态化的沟通联络机制。

  座谈会上,贾连春庭长向监狱相关部门提出建议:在提请减刑假释前,可以通过查阅执行卷宗对罪犯财产判项的履行情况作出判断。这样既能使刑罚执行机关在查证判项是否全部履行时有的放矢,也能提高减刑假释工作的效率。

  座谈会后,清河监管分局的陈处长告诉我们:“我们一直关注、重视、认可清河法庭的工作。清河监管分局与法庭每年约有2000件减刑假释案件需要工作往来,法庭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工作支持,帮助我们在监管安全方面作出了努力。”

  15点,清河法庭审判庭里,法官程丽霞、于宏伟与人民陪审员洪晓达组成的合议庭正在开庭审理一起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被告驾驶的货车超车时与原告驾驶的货车相撞,造成原告货车受损。经交通部门认定,被告负全责。原告起诉要求被告承担相关损失3万余元。

  庭审结束后,原告表示,他以前从没打过官司,这次来到清河法庭,觉得法官很亲民,审理案子认真负责,解释的东西很容易就能听懂。被告律师说,“我是接到案子后才知道北京一中院在这里还有个清河法庭,虽然条件相对简陋,但是程序特别规范,主审法官也很细致。”

  本案书记员张雪冬是一位90后小伙儿,来到清河法庭有一年多的时间了。他告诉我们:“来清河这边,虽然比起本院条件相对艰苦,但是这儿更接近基层,跟法庭的法官们在一起能学到很多东西。法庭虽然离城区很远,但我相信不管在哪里,只要努力都可以实现梦想。”

  “瞧,这就是我们以后的新家”,贾连春庭长一行人由监管局返回法庭,途中路过正在建设中的清河法庭新址。“我们都盼望着新法庭早日投入使用,这样不仅能让大家的办公条件更好一些,更重要的是可以为当事人提供更好的审判环境和更加优质的诉讼服务。”贾庭长说。

  结束了一天的工作,程丽霞法官坐上返京的大巴。谈起多年在北京和清河两地之间奔波的不易,这位从1985年便进入北京一中院清河法庭工作的资深法官笑笑说:“习惯就好了,我们法官多跑几次,不就是为了当事人能少跑几回嘛。”

  跟随我们一起来到法庭采访的记者肖晴文说:“论硬件设施,清河法庭确实相对简陋,但是我所看到的,无论是法官、陪审员还是书记员,都是以最饱满的热情对待工作。在跟程法官的交谈中我也体会到,重要的不在于工作的环境如何,而是这份工作给我们带来的意义。”

  在清河法庭里,除了有程丽霞这样的“两栖”法官外,更有长期驻庭的同志。作为清河法庭的“老人”,于宏伟法官告诉我们:“法庭里的许多工作都需要我们驻庭人员完成。从来访接待到案件统计,再到办公设备维护等,为了保证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哪一点都不能马虎。”

  天色渐晚,贾连春庭长把早上买的灯泡换好。清河法庭就是这样:白天,法官们或威严坐于审判台,彰显法律的权威,或走到邻里乡间,化解矛盾于萌芽;夜晚,法官们或伏案疾书,智慧流淌于字里行间,或修灯煮饭,尽享宁静安然。日子波澜不惊,却又意义不凡。
责任编辑:王小磊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