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山法院:“双语调解”助推多元化解决纠纷新局面
2017-04-01 10:14:28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王广宇
  近日,内蒙古阿尔山市人民法院调解一起牧业承包合同纠纷案件,涉案的原、被告都是蒙古族,汉语表述很困难,为了解决沟通障碍,也为缓解当事人的心理负担,协助案件调解的法官助理马彬彬自愿承担起了翻译员的工作。

  “你们之间的承包合同对基础母羊品种、数量、承包期限和承包费用都是怎么约定的”面对法官的询问,布和巴牙尔一脸茫然不知所措,坐在一旁的马彬彬遵循法官的询问逐句的向布和巴牙尔翻译,经过几次这样的询问后,承办法官对案情已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向被告宝某询问后,承办法官也终于找到了纠纷的症结。

  原来,双方的承包合同在起诉之日尚未到期,原告恐被告不能如期归还110只基础母羊及7700元的承包费用,故提前5天诉至法院。面对这种未到期的诉权(不存在不安抗辩权等事由),承办法官没有简单的驳回起诉而是耐心细致的作起了调解工作,双语法官助理亦是遵循愿意逐字逐句的翻译。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调解、翻译,承办法官及其助理的工作获得了双方当事人的理解和信任。被告宝某主动表示虽然合同未到期,但愿意提前归还部分基础母羊及7700元的承包费。面对宝某的举动,原告布和巴牙尔也表示相信宝某的诚意,来年还会与宝某签订承包合同。

  “谢谢法院的翻译同志,让我能够听懂他们的话,调解的很顺利,塔拉日介呐(谢谢)”,最后,原告布和巴牙尔用不太流利的汉语对着法官说。

  阿尔山市为蒙汉聚集区,阿尔山市人民法院在审理涉及少数民族当事人的案件中,一直注重审判人员、辅助人员在专业术语中双语沟通、双语互译与互用的能力。注重培养他们与少数民族当事人交流的技巧,通过本民族的语言与承办法官等的身体力行,让少数民族当事人切实感受到司法的公平正义。
责任编辑:王小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