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讨论《将改革进行到底》发言摘登
2017-07-27 21:01:19 | 来源:人民法院报
 

   今天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召开党组扩大会议暨司法改革领导小组2017年第3次全体会议,学习讨论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

将司法体制改革进行到底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少平

       《将改革进行到底》这部大型政论专题片第四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专门用一集的篇幅聚焦司法改革、聚集社会公平正义,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推进全面深化司法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令我们倍感鼓舞和振奋。

       我们在备受鼓舞的同时,又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也更加坚定了要将司法体制改革进行到底的信心和决心。对此,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将司法体制改革进行到底,必须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首先要坚持司法体制改革的正确政治方向,就是要更好地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优势。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不是要削弱党的领导,而是要加强和改进党对司法工作的领导,更好地做到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始终不渝坚持党的领导,确保在推进司法改革中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司法制度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司法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自我完善,其政治性、政策性很强。只有合乎中国国情和中华民族的公平正义观念,司法改革才能迈开步子往前走,才能趟出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法治之路。

       第二,将司法体制改革进行到底,必须要强化担当意识,落实主体责任。目前,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确定由最高法院牵头抓总的18项改革任务已全部完成,人民法院“四五改革纲要”确定的65项改革举措已全面推开,司法体制改革“四梁八柱”主体框架基本确立。但是通过督察发现,地方一些法院存在落实改革举措不到位、执行中央政策变形打折扣等问题,反映出一些法院领导干部不愿担当、不能担当、不敢担当的问题。司法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还会面临很多急难险重的任务,要涉的险滩、要啃的硬骨头还有很多。我们要将司法体制改革进行到底,就是要把主体责任担得更实,发扬“啃硬骨头、涉险滩、闯难关”的改革作风,推动各级法院切实履行好自身在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中的责任,狠抓整改落实、跟踪问效、问责追责,确保各项改革任务精准落地。

       第三,将司法体制改革进行到底,必须要坚持问题导向,善于破解工作难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改革就是要“奔着问题去,跟着问题走”。哪里有病灶,哪里就是改革下刀子的切口。我们除了要加快推进少数进展受阻、进度缓慢的改革任务外,还要积极研究和破解改革推进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比如:确保法官主体地位后,如何正确处理好放权到位和监督到位的关系,确保审判权运行监督机制有效运转;院庭长不再审签裁判文书后,如何进一步提高法官的能力水平,确保案件质量和类案裁判尺度统一;立案登记制改革后,同时未入额法官不再独立办案后,如何有效缓解案多人少矛盾,保证审判效率;等等。我们要将司法体制改革进行到底,就是要在面对诸如此类的问题时,及时开展研究,提出破解对策,通过改革的纵深推进,不断提高审判质量效率和司法公信力,确保改革朝着顶层设计的目标方向顺利前进。

       第四,将司法体制改革进行到底,必须要注重科技引领,加快智慧法院建设。我们要将司法体制改革进行到底,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贵阳会议”精神,注重改革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和双轮驱动,对标人民法院信息化3.0版的建设任务,积极落实智慧法院“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全方位智能服务”的具体要求,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

       第五,将司法体制改革进行到底,必须要深化司法为民,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我们要将司法体制改革进行到底,就是要通过改革体制机制,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优越性、有更多的获得感,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将改革进行到底》专题片三点观感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第二巡回法庭庭长胡云腾

       央视一套连续播放的十集大型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在神州大地产生了巨大反响。认真收看节目后,倍感振奋,谈几点体会:

       一、专题片是展示改革成就的靓丽成绩单

       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巨大成就。一是经济发展呈现“新常态”。“中国速度”“中国道路”“中国模式”越来越得到世界认可。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日趋完善。三是司法改革成效显著。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部署的129项司法改革任务全面完成,司法责任制、法官检察官员额制、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等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冤错案件的及时纠正和严格防范机制建立健全,人权司法保障显著加强,司法更加公开、民主,人民群众对司法改革的获得感不断增强,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日趋完善。四是文化建设凝心聚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五是强军建设雷霆万钧。党中央以巨大的勇气和智慧深化了军队和国防改革,强化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依法治军、科技强军迈出新步伐。

       二、专题片是总结改革经验的宝贵数据库

       全面深化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一是始终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改革发展实践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是应对挑战、化解风险、发展中国、稳定中国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二是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的政治优势。坚定不移坚持从严治党,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是协调推进五位一体全面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必然选择。三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群众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参与主体和力量源泉,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只有始终把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法治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保证改革的可持续性和公正性,将改革进行到底。四是始终坚持改革与法治双轮驱动。坚持在法治框架下推进改革,在改革进程中完善法治,实现改革决策与完善法治相统一、相衔接,实现改革与法治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双轮驱动,才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五是始终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和按规律办事。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始终坚持立足中国国情,始终坚持对“中国特色”的自尊、自豪和自信;始终坚持实事求是,无论是经济社会法治军事党建,改革举措都必须契合各领域的规律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六是始终坚持党中央顶层设计、中央深改组直接部署、中央各部门狠抓落实,与充分发挥地方和基层的积极性、创造性相结合;先行试点、分步实施与全面推进相结合;统一要求、协调推进与因地制宜相结合,使各项改革既统一有序,又很接地气,极大地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改革的优越性。

       三、专题片是继续深化改革的特殊宣言书

       开弓没有回头箭,改革只有进行时。专题片以“将改革进行到底”命名,开宗明义地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和信心。将改革进行到底,是人民的呼唤,时代的强音,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再动员、再部署、再出发,是十三亿中国人民共同的决心和信心,也是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对中国的信心!作为共产党员和人民法官,我们一定要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撸起袖子加油干,敢做改革排头兵,将改革进行到底。


深入推进司法改革切实维护公平正义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戴长林

       专题片第四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通过呼格吉勒图案和卢荣新案两个重大典型案例,深刻揭示了以审判为中心的极端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深改组会议讨论通过的《关于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意见》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既是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要求的重大举措,也是当前和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指导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和刑事审判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为全面贯彻中央改革精神,构建更加精密化、规范化、实质化的刑事审判制度,最高人民法院立足司法规律和审判实际,制定了《关于全面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人民法院办理刑事案件庭前会议规程(试行)》《人民法院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规程(试行)》《人民法院办理刑事案件第一审普通程序法庭调查规程(试行)》,目前“三项规程”正在部分法院紧锣密鼓地试点,将于下半年在全国法院全面推行,实现法治顶层设计和制度运行的有机结合。大政方针已经敲定,宏伟蓝图已经绘就,人民法院在这重大的历史机遇面前,要迎难而上,敢于担当,将改革推向纵深。

       一是要加强学习,深刻领会。广大刑事法官要自觉学习改革文件,弄懂、弄通每一项改革的内容,自觉运用于审判实践。二是要敢于担当,大胆实践。“三项规程”是中央改革文件的具体化,人民法院要在刑事诉讼活动中认真落实,敢于坚持证据裁判原则,敢于排除非法证据,敢于落实疑罪从无原则,真正实现诉讼以审判为中心,审判以庭审为中心。三是要注重引导,形成合力。证据裁判、非法证据排除、疑罪从无三大原则,是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基石。刑事诉讼任务是,既要打击犯罪,又要保障人权。非法证据排除和疑罪从无,是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重要诉讼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对打击犯罪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对社会影响重大的个案,依照疑罪从无的原则宣告无罪,会暂时带来一些群众的不理解甚至是不满,但为了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类似呼格的案件不再重演,我们应当坚定不移地按照中央的要求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落实非法证据排除和疑罪从无原则。同时,要通过公开审判、网络直播、发布典型案例等形式来诠释中央改革精神和司法制度,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对这项改革的认同和拥护,让司法和民众相向而行,形成合力。

当代中国司法改革的思想贡献与实践特色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民二庭庭长贺小荣

       认真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司法改革的重要论述,其思想内核集中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司法改革的政治定位。司法改革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完善,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二是司法改革的内在规律。司法改革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始终遵循司法权是判断权、裁决权和中央事权的内在规律,进而为司法改革的顶层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三是司法改革的价值归属。“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重要论述,确立了本轮司法改革的价值追求。政治定位、内在规律、价值归属的三位一体和有机统一,构成了当代中国司法改革理论体系的思想内核,也是大国治理实践的理论总结和思想贡献。

       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更需要伟大的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正是在这一思想内核的指导和引领下,中国的司法改革涉险滩、闯难关,做成了想了很多年、讲了很多年但没有做成的改革,彰显了五大实践特色。一是司法改革的政治性。党的十八大以来司法改革的实践再次表明,无论是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建立跨行政区划法院,还是落实司法责任制、推进法院人员分类管理改革,都离不开党中央的英明决策和统筹协调。二是司法改革的科学性。司法责任制的落地生根、司法人员分类管理改革、司法人员的职业保障等,都是尊重司法自身规律的必然之举。三是司法改革的人民性。立案登记制改革、司法公开四大平台、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等一系列赢得人民信赖的改革举措,正是因为我们坚持了改革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始终将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作为人民法院推进司法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四是司法改革的民族性。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失信被执行人惩戒、裁判文书公开、跨区划法院设立等诸多改革举措中,始终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五是司法改革的时代性。党的十八大以来,大数据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司法改革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审判管理、庭审公开、远程接访、文书上网、互联网法院成为本轮司法改革最具特色的时代符号,司法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给当前的司法改革拓展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前景。

满怀信心将司法改革进行到底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办公室主任胡仕浩

       改革越改越好,片子也越改越好。司改办深度参与了第四集的创作。在今年春节假期,我办同志还与本集编导和撰稿梳理讨论司法改革,帮助他们理解把握这场改革的重点亮点难点。原本央视想按照“五位一体”的布局把司法体制改革放到政治体制改革里,但我们坚持司法体制改革内容十分丰富,拍出来老百姓也爱看,最后和创作团队达成共识将司法体制改革单独拍一集。春节后,我们多次帮助构思策划、提供素材、联系采访、修改脚本,脚本经过反复修改打磨,好多次甚至推倒重来,呈现了最后大家看到的节目。虽然受时长限制,我们还有许多内容没有得到全面展现,但从改革重点和播出效果来考虑,总体上已经把我们想要表达的东西表达到位了。我谈三点体会:

       一是要进一步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深化改革思想,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走。第一集《时代之问》中,习近平总书记就谈到:“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司法体制改革的实践充分证明,党中央关于司法体制改革的部署和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方向是完全正确的。只有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导,始终坚持将党的领导贯彻到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全过程和各方面,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司法改革才能攻坚克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二是要进一步聚精会神抓落实,勇挑担子迎难上。司法改革顶层设计已经基本完成,主体框架已经初步搭建,司改办作为最高法院司法改革的工作机构,更要把习近平总书记“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的要求执行到位,自觉抓好各项改革举措的落地落实。要按照党中央和院党组关于司法体制改革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以钉钉子的精神坚持不懈做好改革督察问效工作。继续加强制度配套,根据改革推进情况和基层实际,完善相关改革制度设计和配套措施;继续搞好统筹协调,注重破解难题、补齐短板;注重系统集成、整体推进,推动各项改革协调发展。

       三是要改革路上不停步,撸起袖子加油干。司法体制改革进入攻坚决战期,需要破解各种各样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未来的改革道路上,我们将按照既定的时间表、路线图,蹄疾步稳,步步深入,把所有的改革部署一件一件抓落实。不仅抓落实,还要促创新,以变应变、以新应新。我们要主动拥抱现代科技,将大数据和信息化应用到改革设计中,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创新智能审判辅助系统,谋划解放法官事务性工作的具体举措,提升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和社会化、专业化、集约化管理机制的改革效能。

只为正义的公平分配

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所长 蒋惠岭

       《将改革进行到底》的片名使人联想起毛泽东同志亲自撰写的1949年新年献辞《将革命进行到底》。改革就是一场深刻的革命。虽然“将改革进行到底”和“将革命进行到底”两个号召提出的时代背景不同,目标与任务也不一样,但其中所体现的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是完全相同的。这里,我就与本职工作直接相关的司法改革问题谈两方面的体会。

       一、科学分析当前司法改革面临的形势

       要将改革进行到底,前提条件之一就是要认清当前面临的形势,实际上也是深化司法改革要考虑解决的难题。

       一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日益丰富完善,而如何以充满丰富内涵和辩证思想的理论指导司法改革的深化,则是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二是中国已经前所未有地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那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司法文明和司法制度如何做到与中国的“中心地位”相匹配,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三是司法规律的基本框架和内涵已为改革实践所揭示,但司法规律的丰富内容、完整体系、相互作用、精密运行等,还需要更加深刻地挖掘、认识,特别是司法规律在中国实践的具体应用还需要总结、提炼、升华。四是司法体制改革立柱架梁工作基本完成,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制度基本框架已经形成,但要全面、完整地发挥司法制度分配正义的功能,还需要各种细化机制、配套工程。五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每一项新科技的发展都为法治建设和司法改革提出了新的课题,大数据、人工智能正在改变着司法的运行方式。因此,探索司法体制改革和现代科技应用融合的新途径,破解改革难题,提升正义质量,成为司法改革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六是各项司法改革措施已经部署并开始落实,但受到措施与效果之间“时间差”的影响,一些改革措施的实际效果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相关人员特别是基层司法人员对改革的评价不够全面、客观、长远,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改革的积极性。

       二、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几个思考 

       习总书记指出,改革永远是进行时。将改革进行到底就是为了激励我们时刻不忘创新求变,不停上下求索,不怕艰难险阻,不断开拓创新。要敢于“奔着问题去,迎着困难上”,任何停顿和倒退都是没有出路的。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将司法改革进行到底,以下几点尤为重要:第一,全面系统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精髓。第二,积极参与全球法律治理,为世界法治文明贡献“中国智慧”。第三,勇敢发现、深刻认识、坚决遵循司法规律,以科学的精神对待司法改革。第四,“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提升改革整体效能。”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对司法改革提出的要求,也是将司法改革进行到底的关键一步。第五,要特别重视优秀法律人才的培养。第六,发挥司法案例的最大价值。将正义具体化的司法裁判中蕴含着无尽的价值,而加强案例研究、将案例价值最大化是培养伟大法官、培育伟大判决的重要路径。第七,做大做强宪法实施监督制度。这项工作既有重要的法律意义,更有深远的政治意义。

责任编辑:陈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