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扭的瓜甜了
2017-12-11 09:58:50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芦霞
江苏省海安县人民法院曲塘人民法庭庭长 孙翠燕
  看到我来,老李忙从桌旁站起来。桌上放着一锅玉米面粥,两碟小菜,老两口正对坐着吃晚饭,时间是下午五点刚过。宁静幸福的乡村生活让人感慨。或许是想起一两月前的“糊涂”闹剧,老李一手挠头,略显腼腆却开心地说:“现在都挺好的,谢谢庭长!”

  老李1954年出生,海安县雅周镇人,七十年代与同村聋哑姑娘周某形成事实婚姻关系。独生子夭折后,二人未再生育。老李在附近做临时工,周某在家简单操持,相互扶持至今。但平静的生活在今年初起了波澜。在邻村做工时,老李与寡居的张某偶然聊上了天,并很快发展到几天夜不归宿。家里这头,由于一向是老李做饭,现在周某看着空空的锅碗和房间,常常静坐发呆,茶饭不思,生活一下子失了着落。随后,周某申请法律援助,在法律工作者的帮助下向法院起诉离婚。诉前调解时,老李很快表示同意离婚,而周某一心想尽快离开毫无温暖的家,表明自己什么也不要,只想离婚后独自到敬老院生活,双方很快形成了同意离婚、周某“净身出户”的协议。

  协议放到跟前,双方不争不闹同意离婚,我却迟疑了。两人结婚几十年,离婚时对共同财产不进行分割,周某净身出户后并不具备独立生活能力,这是首先需要考虑的。我当即联系了本地敬老院,获悉周某不符合入住条件;与村干部联系,得知两口子这么多年来相处融洽。我坚定了往反方向“扭扭”这段婚姻的想法。

  “跟我到村里去一趟。”看着拿着调解协议急着结案、对我的举动颇为费解的书记员,我说出法庭处理基层纠纷坚守的原则,“不能因我们的简单处理,将周某的生存问题抛向政府,留在社会。”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们多次到老李所在村,找到老李诚恳交谈,听其诉说衷肠,帮助其分析现状,动之以情,正面阐明法律对婚姻家庭的态度;向村民调人员详细了解两人的生活及性格,共同商量方案并组织调解。对老两口生活一向照顾有加的周某的妹夫应邀加入调解行列,以生活琐事为切入口进行劝导。从生活小事到利害得失,从人情看法到法律宗旨,经过多方、多轮、多途径的交心访谈,老李认识到家的意义并诚心回归家庭。大家欣喜地看到,双方守得云开见月明,重归于好。

  上周六下午,我和书记员进村送达、调查,途经老李家附近时,不约而同想去看看两口子现在过得怎么样,于是出现了开头一幕。我感受到书记员小胡悄悄向我投来钦佩的目光,也知道这种担当的执法理念已在她的脑海中播下了种子。

  在法庭一晃十余年,很多人说辛苦。但走过大街小巷历历在目的是,在这里,我曾调解一起矛盾激烈的赡养纠纷,使得老有所养。在那里,烈日下几天的蹲守,换来群体性征收纠纷双方心悦诚服。诸如老李这样的家庭,经我们的过细工作回归安乐。这样的作风在曲塘法庭这一优秀团队中生生不息。想来这数不胜数当时的辛苦,现在也是幸福了。
责任编辑:王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