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公信法院 彰显法治权威
2017-12-19 15:12:20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河北省香河县人民法院院长 刘君
  2017年10月18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习总书记所作的报告高屋建瓴,大气磅礴,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担当,满怀对党和国家事业的深切责任,饱含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字字亲切真实,坚定有力,令人感动,催人奋进。报告中对于法治论断我记忆非常深刻,现浅谈一下个人的心得体会。

  一、公正司法,不忘初心

  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为我们阐述了未来两个历史阶段的奋斗目标,为党和人民描绘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发展蓝图和美好前景,令人期盼。 报告强调要深入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另外报告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开篇强调的共产党人不忘初心。在我看来,法官队伍的不忘初心,就是要牢记“人民法官为人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要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素质和法律能力,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用依法公正的裁判定纷止争,化解社会矛盾,确定行为规范,维护社会秩序。

  我们工作在基层人民法院,作为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参与者和有力推动者,每名法官都应该做到身负担当,心怀责任,努力办好每一起案件,认真对待每一名当事人,让所办案件中的每一名当事人都能切身感受到公平正义。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无讼为有德”的惧法厌讼观念,很多老百姓不到万不得已不会选择诉讼渠道解决纠纷。一旦选择了用法律手段,当事人则希望通过诉讼使自己的权益得到维护,寄希望于人民法院做出最后的裁断。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部分案件变成了长期未结积案。迟到的公正非公正,这些不敢及时做出裁判的行为严重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有时候会引发严重后果,损害了司法的权威与公正。另外,依然有“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哪怕仅是一次不公正的裁判,也严重损害了法律的尊严,使当事人合法权益得不到维护。这些案件的当事人及亲属很容易对法官的行为产生质疑,也很容易对公正司法产生质疑。因此,作为一名法官,应及时、公正作出裁判,不畏权,不图利,能调则调,当判则判,及时查清案件事实,正确适用法律,毫不拖延地作出裁判,才能真正做到定纷止争。法官入额誓词,让我时刻牢记自身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牢记法律的权利来自于宪法、来自于人民,不忘为人民司法的初衷。

  二、公信立院,严谨高效

  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作的报告,明确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基本方略地位,全面阐述了全面依法治国科学内涵,指出要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全面依法治国伟大实践,为法院工作带来了新机遇,我们要坚持以十九大精神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的历史方位,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要求,高效推进法院审判、执行工作,努力推动整体工作上水平,树立人民法院的公正权威形象。

  一是力推阳光司法公开。“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司法透明度是决定司法公信力的关键因素。”为了全面实现公正司法,我院不断延伸“三大平台”功能,拓宽司法公开渠道。首先是拓宽宣传平台。通过开展法院开放日活动、举办新闻发布会、拍摄制作微电影等形式,让普法教育走近百姓生活,让人民群众更深入了解法院工作。其次是开放公示平台。在法院的立案大厅、各派出法庭设置电子触摸屏、LED电子显示屏,让群众以最便捷的方式了解到诉讼流程、收费标准等信息。再次是加强互动平台。在每个乡镇、园区、开发区设置“一乡一庭”,每个乡镇法庭派驻一名工作人员,并安排就近工作或居住的人民陪审员轮流值班,接待群众来访,调解基层矛盾,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等法律服务。此外,还定期安排法官送法进村街、社区及中小学,进行普法教育,推进全民守法。

  二是严抓科学审判管理。通过狠抓审判管理,使案件审判质量得到提高,案件审判效率得到提升,案件审判管理更为严谨。我院深入开展绩效考评工作,完善落实案件流程管理制度和质量评查监督制度。重点加强对案件审理全过程的节点管理、审限监控和程序监督,从事后监督转变为事前防范。今年来在案件大幅上升的情况下,各类案件改判和发回重审率大幅下降。

  三是消除公众合理质疑。树立法院司法公信力,就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司法权力运行具有信服力和认同感。在实践中,有一部分当事人不能正确认识诉讼的规则及风险,一旦案件的裁判结果对自己不利或者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就不可避免地对司法的公正性和法官的廉洁性产生怀疑,甚至有些当事人利用媒体等大肆炒作案件,降低社会公众对司法公正性的评价。为此,作为一名法官,我们要遵循法定程序办理,严谨合法裁判,坦坦荡荡面对社会公众的质疑,认真解答当事人对案件程序及实体的疑问,细致地从法律、程序、证据方面答疑解惑,消除当事人心头的疑虑,让其心服口服,服判息诉。

  三、推进改革,砥砺前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在当前社会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在法治方面的要求也在日益增长。要实现法治梦,必须解放思想,在法官员额制改革的基础上,继续不断地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要敢于根据实践发展的新需要突破理论禁区、思想藩篱、思维定式。

  一是建立院、庭长办理重大疑难案件制度。作为入额的院长,要强化责任担当,要率先垂范,做到知难而上。院长重回审判一线,是司法改革的必然要求,体现的不仅是业务方面的能力,更是政治担当和责任担当。应主动承办疑难复杂、群体诉讼等案件,带动全员,充分运用现有审判资源多办案、快办案、办好案,应对不断增长的案多人少压力。

  二是细化审判管理工作,加强案件分析研判。教育入额法官及法官助理等,要不断强化对自身工作质量的要求,不能只是就案办案,要定期对审判质量各项指标逐项分析,对重点数据进行定期监控和预测分析,不断归纳总结工作亮点及经验方法,不断提高审判执行工作质效。

  三是优化管理模式,积极推进司法责任制。探索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庭审语音改革等,强化合议庭职能作用,积极推进司法责任制。以法官队伍管理的“专业化、精英化”为目标,着力打造一支坚定信仰、司法为民、敢于担当、秉公廉洁的法官队伍,构筑人民法院具有公正性、权威性、效能性并重的现代司法体系。

  四是法院管理的动力要由外部推动向自觉自律转变。之前法院大多是通过加强工作绩效考核以及依靠外部监督来加强对干警的管理,这往往是一种被动式的监督管理模式。我们应当强化法官主体意识,强调法官自我管理,通过制定各岗位人员工作标准、开展自我评价等形式,充分调动干警的潜能,推动督促管理向自觉自律转变。同时,面对司法改革,要求干警准确把握中央关于司法改革的重大安排部署,充分认识司法改革的重要意义,正确对待改革中有可能带来的职务调整、岗位变化,自觉服从改革需要和组织安排,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

  总之,学习十九大报告,要深刻体会党中央对司法改革的新精神,要切实与推进当下工作结合起来,与谋划未来发展结合起来,以学习十九大精神为东风,推动我院以审判为中心的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责任编辑:裴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