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振铣:法官检察官员额制改革应完善配套措施
2018-03-06 09:44:37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郭士辉
  法官员额制改革,因动了自己“奶酪”,堪称本轮司法体制改革中“一块最难啃的硬骨头”。作为连任三届的老委员,全国政协常委、四川省政协副主席赵振铣长年关注法院工作,对员额制改革这项重大基础性改革开展了实地走访、调研。

  “推进法官员额制改革,是人民法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目的是把最优秀的人才吸引到办案一线。”对这项改革的初衷,赵振铣很是认同。

  在扎实调研的基础上,赵振铣2017年提交了一份关于完善法官、检察官员额制改革的提案,并提出建议:“为进一步抓好改革措施落地见效,需要建立完善的配套措施。”

  赵振铣建议,规范法官、检察官遴选程序,逐步完善法官、检察官绩效评估体系,建立法官、检察官员额动态管理机制,同步推进司法辅助和司法行政部门改革,畅通员额内法官、检察官的晋升机制,建立相应的退出机制……

  令赵振铣欣慰的是,最高人民法院在随后给他的答复中表示,建议“均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其中有些建议与我们的工作思路是相契合的,对于推动法官员额制改革落地见效具有参考价值。”

  答复称,按照中央统一部署,自2014年起,全国法院分批次开展包括法官员额制改革在内的综合改革试点工作。2017年6月底,全国法院员额法官选任工作已经全面完成,初步实现了将优秀审判人才配置到一线办案的改革目的。

  赵振铣注意到,2017年11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向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作了关于人民法院全面深化司法改革情况的报告。

  报告显示,全国法院按照以案定额、按岗定员、总量控制、省级统筹的原则,经过严格考试考核、遴选委员会专业把关、人大依法任命等程序,从原来的211990名法官中遴选产生120138名员额法官。最高人民法院坚持“从严掌握、宁缺毋滥”的选人导向,遴选产生367名员额法官,占中央政法专项编制的27.8%。

  通过这项改革,实现了85%以上法院人员向办案一线集中,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审判质效持续提升。各级法院坚持“入额必办案”,建立院庭长办案刚性约束和监督保障机制。

  2017年1月至9月,全国法院院庭长人均办案量同比增长32.3%。

  “数据证明,改革成效是显而易见的。”赵振铣说。

  改革后,新旧办案机制衔接转换过程中还会出现一些瓶颈性问题。对此,赵振铣认为,为确保改革政策精准落地,改革红利尽快兑现,相关配套改革举措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调整完善。

  今年,赵振铣还会继续关注法院工作,他带来了一份新提案,呼吁充分发挥律师作用,推进庭审实质化改革。
责任编辑:李宁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