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意改革走新路 真抓实干创佳绩
——最高人民法院第五巡回法庭工作纪实
2018-03-07 08:49:18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陈小康 徐加祥
  最高人民法院第五巡回法庭坐落于重庆市江北区,是全国唯一设立在直辖市的巡回法庭。2016年12月29日第五巡回法庭正式挂牌办公,管辖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五省区市有关案件。

  一年来,第五巡回法庭边工作、边研究、边建设,积极探索司法改革大背景下巡回法庭建设发展路径,立足巡回区特点,全力建设“改革法庭”“智慧法庭”“廉洁法庭”“文化法庭”“团结法庭”和“花园法庭”,“五巡模式”基本形成,“五巡经验”弥足珍贵。

  2017年,第五巡回法庭共受理各类案件1877件,收案数较前三年西南五省区市诉至最高人民法院的案件数量增长一倍,审结案件1830件,结案率为97.5%,在最高人民法院各审判业务部门中排名第一;接待群众18571人次,窗口登记案件7531件,处理群众来信3742封。在最高人民法院2017年终考评中,第五巡回法庭审判绩效、政务管理、党风廉政等各项考核指标名列前茅,获得集体嘉奖荣誉称号。

  落实司改举措,建设“改革法庭”

  2017年4月5日,已是过了下班时间的晚上7时,第五巡回法庭三楼的主审法官会议室依然灯火通明,气氛热烈,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第五巡回法庭分党组书记、庭长李少平还在这里主持召开五巡主审法官会议。

  根据司法责任制改革要求,第五巡回法庭严格落实“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要求,裁判文书由办案法官自行签发,院、庭长对未直接参加审理案件的裁判文书不再进行审核签发。同时,五巡积极探索完善审判监督管理制度,做到放权不放任、监督不缺位。分案流程中严格执行“随机分案为主、指定分案为辅”制度;庭领导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审判管理工作指导意见》规定,对涉及群体性纠纷、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等4类案件实时巡查。

  五巡注重以主审法官会议为抓手,加强重点案件监督管理。《主审法官会议规则》规定了11种需要提请主审法官会议讨论的情形,包括了绝大部分疑难、敏感、复杂、新类型、有重大社会影响、有重大法律适用指导意义的案件类型。庭领导通过召集和主持主审法官会议,实现从个案审批向宏观指导的转变。目前,五巡已经建立起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监督机制,确保司法责任制落到实处。

  还是2017年4月的一天,重庆市铜梁区律师陈朝东和3位年轻律师赶赴重庆市律协,此行的目的只有一个:听讲座。

  “各位巡回区同志,今天我们荣幸地邀请到了全国人大法工委民法总则起草小组成员之一、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监一庭副庭长刘振,为大家讲授民法总则相关问题。”随着主持人的介绍,五巡面向巡回区三级法院及重庆律协的“每月一讲”讲座正式开始。

  为探求法律适用标准的统一,也为了建立“学习型法庭”、培养“全科法官”的工作目标,第五巡回法庭探索建立了“每月一讲”学习讲座制度,即每月组织一次集体业务学习,邀请最高人民法院审判专家、学界专家学者以及五巡主审法官,就热点难点法律问题、法律法规理解适用、疑难复杂案例剖析等授课,并通过可以联通到基层人民法庭的视频会议系统,向巡回区各级法院和重庆律协等开放,不仅进一步统一巡回区各级法院法律适用和裁判尺度,提升审判人员的司法能力和业务水平,同时为巡回区法律职业共同体之间沟通交流、共同学习、共同提高提供一个宝贵平台。

  “‘每月一讲’选取的内容都是现在法院审判工作中遇到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与我们的工作非常契合。”在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视频会议室,立案庭副庭长李静告诉记者。

  “对我们律师来说,‘每月一讲’非常‘解渴’,主讲人对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解读,对疑难复杂法律问题的讲授,有助于提高律师执业水平。”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律师协会会长韩德云说。

  目前,第五巡回法庭“每月一讲”已举办13期,各方面反响强烈,被誉为“润泽西南法律人的共同法治课堂”。

  依托信息技术,建设“智慧法庭”

  2017年3月9日,西南五省区市高级人民法院收到了第五巡回法庭《关于加快推进电子卷宗随案生成与深度应用工作的通知》。这是五巡挂牌办公后发出的第一份明传通知,要求自2017年7月1日起,五巡审理的上诉、申请再审等案件,如无特殊需要,原则上不再接受原审法院纸质卷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快建设智慧法院的意见》(法发〔2017〕12号)指出,加快建设智慧法院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是人民法院适应信息化时代新趋势、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的重要举措。

  第五巡回法庭成立伊始,就在全面深化司法改革背景下积极谋划信息化建设,着力打造“智慧法庭”。经庭分党组会议研究,决定将全面推进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和深度应用、实现电子卷宗常态化的网上调阅与共享交换作为重点工作抓紧抓实。

  推进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和深度应用,是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研究破解法院工作中面临问题的有益尝试和生动实践。一是依托贯通至人民法庭的电子卷宗办案系统,构建覆盖案件办理全流程的网上审判体系,全面支持网上办案,实现全程留痕、动态监督、审限预警,杜绝线下办案、网上填报“两张皮”现象,从源头上解决调卷难问题,促进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的有效统一,全面提升审判质效,有效规范司法行为;二是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在审判管理中的应用,基于海量电子卷宗数据信息,实现随时抓取、多维分析、深化应用,不断提高审判管理水平,服务审判中心工作;三是通过与既有“智审”系统等应用融合集成,帮助审判人员从大量冗杂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大幅提高法官办案质效,减少法官助理、书记员工作量,有效缓解案多人少矛盾,实现“智能审判”,解决长期存在的调卷难问题,为实现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注入新动力;四是助力司法公开四大平台建设,推动司法公开信息全面汇总、深度关联、便捷查询,提升司法信息公开水平和服务能力,实现审判执行全要素依法公开,促进人民法院工作透明便民。

  通知下发至今,该项工作稳步向前推进。巡回区五个高院积极配合,认真组织落实。据记者了解,目前第五巡回法庭新立的二审案件均实现了电子卷宗的完整报送,率先实现了电子卷宗常态化的网上调阅与共享交换,电子卷宗调阅率、使用率领跑全国法院,五巡及巡回区内法院的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及深度应用工作,已呈现出常态化的良性发展态势。

  “廉洁、文化、团结、花园法庭”品牌效应凸显

  第五巡回法庭成立后,始终把党的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全面落实各项党建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持续加强纪律和制度建设,永葆队伍纯洁干净。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定期自我巡查,加强日常监管,让法官和干警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制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十项纪律规定》《考勤管理办法》等庭规庭纪,加强制度约束,实现巡回法庭运行制度化、规范化。庭领导多次强调“八小时之外”的“慎独”,大到离渝报备,小到言谈举止,都有明确严格要求,以此维护最高审判机关的良好形象。

  今年1月18日下午,第五巡回法庭“一期一会·朗读者”新年第1期,在五巡分党组副书记、副庭长刘竹梅朗读党的十九大报告专题中拉开了序幕……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人民法院开展形式多样的司法文化建设,既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第五巡回法庭大力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紧密结合西南地区审判工作特点和巡回法庭工作实际,着力打造“文化法庭”。2017年5月以来,五巡首创“一期一会·朗读者”和“每周荐书”活动,并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至今共举办读书会6期,推荐优秀书目30余册。五巡还开设了图书馆,现有藏书1400余册,并涵盖法律类、文学类、科学类、社科类等众多类别。

  第五巡回法庭每月初定期为干警举办“集体生日会”活动,倡导“大家庭”理念。“五巡大家庭”通过集体生日会、篮球赛、运动会、看电影等集体活动,增进大家感情,凝聚力量。法官助理万怡借调自巡回区法院,她动情地说道:“因为共同的法治信仰,天南地北的五巡人聚在一起,并肩开创司法改革事业,这是人生难得的机遇。五巡种种关怀举措让每一位同志真切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我们会加倍努力工作,一起助力五巡更加美好的明天。”

  五巡的建筑没有“设岗加栏”,没设成“高墙深院”。正门面对广场坝子,那是周围群众跳舞锻炼的场地,切实拉近了最高审判机关与人民群众的心理距离,充分体现了“司法亲民”建设理念。法庭内部,通过在大厅、走道、天井、连廊等场所铺设草坪园艺、增加花卉绿植、悬挂书画作品等,努力打造绿色、温馨的“花园式法庭”,为案件当事人、代理律师以及来访群众提供优良的司法服务环境。
责任编辑:李宁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