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正义·人民至上·深化改革
——代表委员审议讨论两高报告
2018-03-11 08:30:24 | 来源:新华网 | 作者:新华社记者
  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司法机关始终把司法为民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不断提升司法公信力,让公平正义成为人民群众的切身感受,让法治之光照亮奋进新征程。

  出席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围绕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认真审议、热烈讨论,为5年来我国司法工作取得的重大进展和显著进步“点赞”,也为下一步如何创新工作方法、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积极建言献策。

  推进阳光司法 捍卫公平正义

  坚持有腐必反,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坚持严格公正司法,加强人权司法保障;深入推进智慧法院建设,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基本形成……两高报告传递出的一系列信息,让代表委员们感到,“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最高检工作报告中的一组数字,令全国政协委员、民建河北省委专职副主委范社岭印象深刻:“立案侦查职务犯罪254419人,较前5年上升16.4%,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553亿余元。这说明,我们司法工作在‘打虎拍蝇’上成效显著,决不让腐败分子逃脱正义的审判、法律的制裁。”

  过去5年,一批重大冤错案件得到纠正。对受理申诉或办案中发现的“张氏叔侄强奸杀人案”“沈六斤故意杀人案”“卢荣新强奸杀人案”“李松故意杀人案”等18起重大冤错案件,检察院及时提出抗诉或再审检察建议,人民法院均改判无罪。

  “对法律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肿瘤医院副院长葛明华评价说,“这充分体现出我国司法机关实事求是、敢于担当的精神,对提升司法公信力意义重大。”

  阳光司法,是维护司法公正和提高司法公信力的力量源泉。

  截至今年2月底,中国庭审公开网直播庭审64.6万件,观看量48.5亿人次;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文书4278.3万份,访问量133.4亿人次……

  司法公开上取得的成就,令全国政协委员、西藏大学教授图登克珠满意:“主动公开司法信息,让司法公正看得见、能评价、受监督,这些做法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公平正义,极大促进全社会法治观念的增强,有助于形成自觉守法和依法办事的法治环境。”

  “最高法报告中提到的智慧法院建设,安徽近年来从中受益匪浅。”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董开军深有感触地说,“现在,安徽省20所监狱已全部建成数字化法庭,法官可通过远程视频开庭审理减刑假释案件,全程留痕,全程接受监督。2018年,我们还将加快推进人工智能辅助办案系统、智能化大数据统计分析模型的开发、应用,全面实现网上办案,将司法公开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体现法律“温度” 彰显司法为民

  妥善审理涉民生案件、努力方便群众诉讼、强化特殊群体和困难群众权益保障……两高报告中的这些内容,从“刚性”的法律中折射暖心的“温度”,充分彰显司法为民的理念。

  最高检工作报告显示,5年来,我国深入推进扫黑除恶、缉枪治爆、禁毒扫黄等专项斗争,突出惩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坚决惩治涉医犯罪。“报告用大量数据和案例说话,体现出人民群众满满的获得感。”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潢川县双柳树镇驻郑州农民工党支部书记黄久生说,“对这些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违法犯罪进行严厉打击,老百姓都拍手称快!”

  全国人大代表陈海仪是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少年家事审判庭庭长。在2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经她帮教过的上千名少年犯,出狱后无一重新犯罪,还有300多人升入高中、中职院校,30多人考入大学。

  “少年家事审判与民生息息相关,要把人民放在心上,增强与群众打交道的能力。”陈海仪说,人民群众在什么方面感觉不满意,我们就要在哪方面下功夫。

  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发展到哪里,司法服务就要跟进到哪里。最高法报告提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司法需求。对此,许多代表深有同感。

  建设服务群众统一窗口、升级完善全国12309检察服务公共平台,全面推进网上检察院……最高检工作报告列举的种种拓宽人民群众监督渠道的举措,令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杨克勤深有感触。他坦言,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方便群众诉讼,是政法机关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

  作为便利群众的切实举措,内蒙古的“车载法庭”被写入最高法报告。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铁公泡子村党支部书记李国琴告诉记者:“一台车就是一个法庭,车子开到哪里,案子就审到哪里,法律服务就送到哪里”的工作方法,实现了乡村民事案件的快立、快审、快结,对减轻涉案人员的经济负担和在当地群众中普及法律知识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牵住“牛鼻子” 纵深推进司法体制改革

  “做成了想了很多年、讲了很多年但没有做成的改革”,最高法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令很多代表委员感同身受;最高检工作报告中提出,司法责任制全面实施,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有力推进,刑事案件速裁程序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扎实开展,则为大家清晰地勾勒出我国5年来司法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路线图”。

  司法责任制改革,被公认为司法体制改革的“牛鼻子”;要牵住这个“牛鼻子”,员额制改革的落实至关重要。据统计,过去5年,全国法院从211990名法官中遴选产生120138名员额法官;充实审判辅助力量,实现85%以上人员向办案一线集中。1854个检察院开展内设机构改革,一线办案力量普遍增长20%以上。

  “通过员额制改革,长期以来存在的人员混岗、审判资源配置不合理、审判人员职务晋升不畅等问题逐步得到了解决。”全国政协委员、贵州贵达律师事务所主任朱山说,“以员额制推进,实现案件终身负责制,审判队伍变得更加专业化、职业化,形成以中青年法官为主,年龄和学历结构更加合理的精英法官队伍,让优质审判资源回归审判一线。”

  2017年,巡回法庭共审结案件1.2万件,占最高人民法院办案总数的47%。“巡回法庭的设立,是深化法院组织体系改革的具体体现,让群众有了‘家门口的最高人民法院’,实现了最高审判机关重心下移,有助于贴近基层一线、就近化解纠纷。”全国人大代表、湖北得伟君尚律师事务所首席执行合伙人蔡学恩说,“跨地域巡回,也有助于减少‘人情案’‘关系案’,更好地确保司法公正。”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在黑龙江、广西、重庆等地50个法院实行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提高陪审员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律师协会会长尚伦生说,人民陪审员应更多应用于家事案件;与此同时,在专业性较强的案件中,最好邀请专家陪审员来弥补法官专业知识方面的不足。(记者施雨岑、黄小希、杨帆、马剑、春拉、张紫赟、甘泉、周颖、王靖、孟含琪、汪军、梁建强、王博)
责任编辑:杨青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