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再造 机制重构 队伍重组
——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法院探索执行标准化建设纪实
2018-03-22 08:47:07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袁 轩
  “包包女”拒不执行案入选“2017年推动法治进程十大案例”、物业抗拒执行领30万元罚款入选“2017年江苏省十大典型案例”、跨界合作推出“悬赏保险”寻人找车……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法院的多起典型案例都受到了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的广泛关注。这一个个生动的案例不仅是全民的普法课,更凝结了苏州工业园区法院规范执行流程的努力和创新。

  2016年以来,苏州工业园区法院对执行流程、执行模式、队伍管理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探索了以“流程再造、机制重构、队伍重组”为核心的执行标准化建设,实现了执行效率倍增,执行实施力度全面强化,执行效果全面提升,2017年共新收执行案件8486件,同比增长11.81%,结案8673件,同比增长24.1%,执行标的额到位53.37亿元。

  执行流水线:流程再造 制度标准化

  走进苏州工业园区法院执行庭,一幅执行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流程图映入眼帘。与以往“一人一案一包到底”的流程不同,流程图以执行团队为核心,实施团队和执行指挥中心之间频繁的指令和信息互换勾勒了一幅全新的执行流程:执行启动、财产查控、财产处分、结案审查四个环节37个节点,每个节点固化操作步骤,明确时间要求,精细化的办案新流程成为园区执行团队的操作手册。

  “打破旧制,进行流程改造的初衷是提高效率。”执行庭庭长沈如说,“如果维持老的流程,不仅法官无法同时推进几百个案件的查控实施,在审判管理上也无法把握各个案件的节点,更增添了权力寻租的风险,流程再造是我们的必然选择。”通过全流程的重新划分,执行指挥中心承担了信息查控、保全、送达、财产处分等事务性工作,以法官为核心的执行实施团队则专司执行研判和决策。

  执行CPU:模块运作 功能集约化

  周一清晨,执行干警小朱提着装满保全案卷资料的大袋子出门了,园区不动产登记中心是他的第一站,登记中心窗口的小刘早已等着他的到来,两人熟练地交接了5个房产查封和保全的手续。小朱不敢多停留,因为后面他还要去车管所、工商局和虎丘不动产登记中心,一上午的时间他需要“游遍”大苏州完成几十个案件的保全。这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工作,因集约化的实施变得有条不紊。

  执行指挥中心作为整个执行的“中央处理器”,承载了所有执行事务性工作,并通过模块化运作,建立了财产保全、网络查控、现场查控、调查送达、快速反应、终本案件管理、财产处分小组等7个工作单元,每个工作单元根据自己的职能定位集约化开展工作。2017年以来共计利用网络查控查询数据150万余条,平均财产保全天数仅为7天。

  执行团队:问题导向 专业化实施

  标准化的流程必须配备专业的实施团队,园区法院建立 “1+N+N+N”执行团队,以法官为核心,配备法官助理、书记员和司法警察,推进团队化办案模式。

  “以前法官不仅要决策,更多的精力还要放在很多审判辅助的事务上。”执行庭副庭长江福禄说,“但现在,大量的信息收集和处理由指挥中心承担,我的助手和书记员则是我的手脚,我只要专心扮演好执行大脑的角色!”在拘传、搜查、查封、扣押等强制措施实施中,以团队为单位开展行动,改变法官单枪匹马的状态。2017年,执行团队平均结案1239件,实现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重大集中行动中,实施团队则“化零为整”,2016年以来,园区法院组织凌晨执行21次,拘传被执行人134人、拘留107人、搜查133次,在这些集中行动中小团队组合成大团队,又形成了重拳出击的态势。
责任编辑:刘瑞红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