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监管惩治 实现全面打击
——江西于都法院关于涉毒案件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2018-05-10 16:40:38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张艳青 蓝七一 刘晓丹
  毒品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不仅极大伤害人们的身心健康,而且往往引发盗窃、抢劫等其他刑事犯罪,给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构成严重威胁。近年来,涉毒品犯罪案件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新情况,导致禁毒形势日趋严峻。为此,江西省于都县人民法院组成课题组,对该院近三年审理的涉毒品犯罪案件进行了专项研究。

  一、基本情况

  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都法院共审结涉毒品犯罪案件54件,涉案被告人共61人。其中,2015年审结6件7人,2016年审结21件26人,2017年审结27件31人;33人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15人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8人判处七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5人判处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甲基苯丙胺(俗称冰毒)是主要的涉案毒品类型。犯罪人多为文化程度不高的无业人员,以男性为主。该类犯罪呈现以下特点:

  1.涉案案由相对集中。该院三年来审结的涉毒品犯罪以贩卖毒品、容留他人吸毒为主要犯罪类型,在所审结的54件案件中,这两种犯罪有51件,占比为94.44%。

  2.犯罪主体特殊化、年轻化。涉毒品犯罪人越来越多地利用或雇佣未成年人、孕妇、哺乳期妇女、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进行毒品犯罪活动,而且年龄多在35岁以下,其中7人未超过20岁,2人未成年。

  3.以贩养吸现象突出。涉毒品犯罪人本身多为吸毒人员,其从事毒品犯罪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吸毒需求,可见,在涉毒案件中,以贩养吸的现象比较常见。

  4.犯罪手段日趋多样化。涉毒品犯罪人已经逐渐改变传统的藏毒、交易和通讯方式,现多通过快递、物流贩卖、运输毒品,通过网上完成支付,以致毒品源头难以准确查实,打击难度加大。

  5.诱使衍生犯罪频发。比如,吸毒诱发了很多衍生犯罪,有的吸毒人员为获取购毒资金而实施盗窃、抢劫、抢夺等侵犯财产犯罪,有的吸毒人员吸毒后行为失控,实施杀人、放火、交通肇事等犯罪,严重危害了社会治安秩序和公共安全。

  二、成因分析

  1.法律意识淡薄。涉毒品犯罪人多为无业人员且文化程度不高,法律意识不强,其所处环境、接触人员也较为复杂,接触毒品的机会比普通人要大得多,也更易从事毒品贩卖活动。其中,部分年轻人对毒品的危害性缺乏正确的认识和足够的警惕,极易因一时好奇而沾染吸毒恶习。

  2.高额利润驱使。国家将毒品列为违禁品加以严格管制,但源源不断的“市场需求”使得毒品价格昂贵。一旦毒品交易成功,犯罪人便能持续获取高额利润。而吸毒人员为了满足自身的毒品需求,维持吸毒所需的开支,也很容易参与毒品犯罪活动。

  3.戒毒效果有限。在调研的涉毒案件中,犯罪人大多有一定的吸毒史,在多次受到处罚的情况下仍不能控制自己远离毒品,导致再次贩毒、吸毒,这说明当前的戒毒方式比较单一,效果不甚理想。

  4.打击查处难度大。由于涉毒品犯罪具有很大的隐蔽性,无论是发现犯罪还是搜集证据,都极为困难。而且,目前查处案件多靠抓现行或犯罪人自动投案。这使得许多犯罪人不能及时受到应有的惩处。

  5.毒品来源难掌控。有些毒品为犯罪人的上家提供,二者单线联系,犯罪人往往不知晓其上家的详细特征。交易也往往是秘密进行,且经常更换交易地点和方式,不易被人察觉、跟踪。交易人还多用绰号和化名。因此,较难有效掌控毒品来源,从源头上遏制毒品流入。

  三、对策建议

  1.加大禁毒宣传力度。应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微博、微信及送法进社区进校园等方式,广泛宣传毒品的危害性和禁毒知识,不断提高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的防毒、拒毒意识,在全社会营造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良好氛围。

  2.加强制毒原料的管控。从源头上堵住毒品来源,切断毒品供应链,才能够遏制毒品犯罪。所以应加强对易制毒化学品的管理,防止流入非法渠道;严厉打击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的行为;加强交通运输及物流管理,阻止毒品顺畅流通。

  3.加大查处力度。侦查机关、群众性自治组织等,可依托网格化管理,群防群治,对KTV歌厅、网吧、宾馆等易涉毒的重点场所加强日常管理,把是否涉毒作为一项重要检查内容,做到对涉毒行为零容忍,一旦发现营业主默许涉毒犯罪或容留吸毒等现象,应给予严厉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以挤压毒品犯罪空间。

  4.依法严惩毒品犯罪。应始终坚持对毒品犯罪打击的高压态势,对主犯、累犯、再犯等主观恶性大以及作案次数多、贩毒数量大、诱使和容留多人吸毒等情节严重的犯罪人,作为打击的重点,依法从重从快惩处,坚决遏制毒品犯罪。

  5.建立健全预防机制。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完善戒毒设施,积极探索多种戒毒方式,使吸毒者彻底戒掉毒瘾,从而铲除毒品的消费市场。各基层组织对有毒品犯罪前科和吸毒经历的人员进行登记造册,及时了解其思想动态,矫正其不良心理倾向,切实帮助吸毒人员解决心理、生活、就业上的实际困难,让其远离毒品。
责任编辑:庞宇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