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桂兰:倾情回报人民养育之恩
2018-09-07 16:03:10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段春山 崔晓翕
为了处理好一起民事案件,金桂兰在河边找到当事人,了解案情做调解工作。资料图片 人物小档案 金桂兰,女,朝鲜族。生前先后任宁安市人民法院东京城人民法庭助理审判员、审判员,牡丹江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员,宁安市人民法院副院长。曾被授予“时代先锋”“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模范法官”“全国优秀女法官”“全国三八红旗手”等称号,是党的十七大代表。
  “金桂兰是我们宁安法院的一面旗帜。”7月31日,在前往“时代先锋”金桂兰工作过的黑龙江省宁安市人民法院东京城人民法庭的路上,该院院长张翼宏对记者说。

  宁安市是金桂兰精神的发源地,宁安市法院在东京城法庭建设了金桂兰纪念馆。记者走进了纪念馆,“我是农民的女儿,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回报人民的养育之恩”,一行红字直映眼帘。张翼宏说,金桂兰说的这句话,是她一生的坚守,也是教育我们干警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生动教材。

  图片、实物、文字,忠实地记录着金桂兰光辉的一生。2004年,黑龙江省委授予她“心系百姓的好法官”,同年,中宣部授予她“时代先锋”。2007年,她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2012年,她因病逝世,最高人民法院发来唁电:金桂兰同志为人民司法事业奉献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和宝贵生命,是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时代先锋”和人民法官的杰出楷模。

  “每年,来金桂兰纪念馆参观学习的人很多。到法庭办事的群众,也都会自发到金桂兰纪念馆看一看心中的好法官。”东京城法庭庭长白云告诉记者,社会各界还创作话剧等文艺作品纪念金桂兰,7月18日,电影《金桂兰》在宁安市开机。

  大德无碑,大象无形。谁把老百姓放在心中,老百姓就会把她铭刻在心中。中央电视台曾在给金桂兰的颁奖词中写道:“情操塑成百姓口碑,生命定格百姓利益。”

  走在广袤的黑土地上,美丽的牡丹江畔和镜泊湖边,处处可闻“心系百姓的好法官”金桂兰的传奇故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记者走访每一位亲历者听得最多的故事。

  1990年,33岁的金桂兰由镇政府转到东京城法庭任审判员,此后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她都在审理“三农”案件、化解农民纷争的审判前线。她终生追求案结事了,审理1000余起民事案件,无发回重审、改判,无超审限,无上访缠诉,90%以上调解结案。

  东京城镇是“渤海国”遗址所在地,这里80%的人口是农民。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醒了沉睡千年的土地,农副产业的发展使经济纠纷逐渐增多,法律维权意识逐渐觉醒,农民日益渴望法律定分止争。当时,东京城镇内有这样一段顺口溜:“俺们有位好法官,大事小情她都管,谁家有啥闹心事,就去法庭找桂兰。”

  “是金法官把我家的案件调解好了。”十多年前的一起家事纠纷,宁安市镜泊乡王老汉至今还记在心里。他对记者说,在我们村,金法官就是响当当的名字。

  那一年,王老汉要种玉米,儿媳妇要种黄豆,家里因此争执不断。认为儿女不听话,王老汉来到法庭找金桂兰,告孩子不养老。“我一个老农民,没有文化。金法官没有嫌弃我,给我领到了办公室,倒了杯热水,劝我先消消气,孩子啥事做错了,能不能和她说说?我看金法官态度好,是个值得信赖的人,就把家里的矛盾一股脑儿说了。”

  第二天,金桂兰对这起纠纷进行调解,耐心说法说理。子女给王老汉赔了礼,王老汉气消了。案子结了,没想到金桂兰又帮他们算起了经济账,分析种玉米还是种黄豆赚钱多。“我不能总认老理儿,我的弯儿也转了过来,孩子们的想法有道理。我同意了孩子们种黄豆的想法。当年还真丰收了,卖上了好价钱。”

  “金桂兰办案有一股子劲儿,解决纠纷就要挖到病根。宽容、理解、耐心和尊重,这是她在审判实践中练就的职业素养。”宁安市法院副院长关继伟说,她能把枯燥的法律条文掰开了、揉碎了,变成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讲给老百姓听,这种朴素作风深受辖区群众喜爱。“当时的牡丹江市委书记马晓林还评价她是全市最有温情的干部。”

  记者从宁安市法院宁西人民法庭副庭长刘文阁的书柜里,拿到了一本记述金桂兰事迹的书籍,有一张照片,是金桂兰和一位农村妇女在河边洗衣服。“这是她在做案件当事人的工作。她就是这样,为了解群众的真实意愿,自己走遍山村的每一个角落,走到群众身边办案,一些案件就是这样解决的。因为老百姓相信身边的法官。”

  刘文阁说,金桂兰的好人缘是出了名的,接地气也是出了名的。对待当事人像亲人那样聊家常、谈案子,苦口婆心做释法解疑工作,调解了一起又一起民事案件,取得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金桂兰是朝鲜族人。有群众说她就像美丽的金达莱静悄悄地开,向四季传递春天的消息。“她身患疾病,关显荣老汉就上山为她采蘑菇治病。五丰村的老人李会善还给她送来亲手缝制的厚棉裤。这就是和群众心连心。”

  2006年,“金桂兰精神暨人民法庭审判方法研讨会”在哈尔滨市召开。与会专家对金桂兰创造的利益平衡法、亲情感动法、法律权威法、个人魅力影响法等调解方法给予了极高评价。一位教授赞叹“金桂兰的审判方法非常适合在农村法院推广”。

  空旷的农村原野四周寂静,天上飘着鹅毛般的雪花。一位妇女使劲地挥着棍子,撵着扑上前来的几只恶狗……

  这个场景,金桂兰的丈夫、牡丹江师范学院退休干部李永春至今仍不时地梦到。他说:“那天是一个周末,金桂兰打电话要我陪她到偏远的牛场村送传票。我到家已是晚上6点多了,她等不及就一个人先走了。那天,气温零下30多摄氏度,还下着大雪。我在黑暗中踩着厚厚的积雪,深一脚浅一脚地往牛场村赶。走着走着,就看到了金桂兰一个人拿棍子对抗几只恶狗。事后,金桂兰对我说,被告是个生意人,刚从外地回来,明天就要走,如果不抓紧时间将传票送给他,案子就不好处理了。”

  法庭就是金桂兰的家,老百姓就是她的亲人。为了案件,她是“拼了命的”。

  李永春与金桂兰的家在牡丹江市,离金桂兰工作的东京城法庭有80多公里。从家到单位,需要坐汽车、火车倒上3次。金桂兰平时就住在法庭,与李永春成了“周末夫妻”。农村农闲季节是矛盾爆发的高峰期,此时,金桂兰一两个月也回不了一次家。

  “长年的操劳和生活无规律,她患上了乳腺癌、胆结石、白内障、胃病、咽炎、风湿等多种疾病。她做了7次大小手术……”李永春哽咽不能语。

  她的同事关向英说:“金桂兰真是一个铁法官。”2002年至2004年3月,关向英和金桂兰住一个宿舍。金桂兰白天开庭,晚上写文书,常常工作到深夜,第二天照常上班。乳腺癌手术后,金桂兰的右臂肿胀得比左臂粗一倍,连写字都困难。胆结石手术的刀口又一直不愈合,流出的脓水时常把衣服都浸透了。有一次,她看到金桂兰偷偷回到宿舍,自己往外挤脓血,“当时我被吓坏了,要带她去医院。她却不在意地说:‘没事,把脓挤出来就好了。’然后,像没事人一样,又回到办公室调解起案件来。”

  生命的烛光前行的灯塔

  牡丹江市中级人民法院院史馆内有一个展区是为金桂兰留出来的,那上面铭刻着:“用生命的烛光实现对光明的追求。”这也是金桂兰精神的缩影。

  牡丹江中院将金桂兰精神确定为“法院精神”。

  李一男,金桂兰的儿子,现在是牡丹江中院的一名司法警察。“在我的记忆里,妈妈是一个要强的人,总是拼了命地工作。对待病魔,妈妈也是咬着牙坚持。我从来没见她掉过一滴眼泪。”李一男说,如今他继承了母亲这份光荣而神圣的职业,要像母亲那样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恪守法律。“我就是她生命的延续。”

  “金桂兰的工作方法,您现在在用吗?”

  刘文阁,获得全省法院调解能手称号,面对记者的提问,他说:“金桂兰精神就是宁安法院的本土精神,是一种最接地气的精神。我接触的案件当事人绝大多数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他们对法律知识不了解,对法律条文不熟悉,我就用金桂兰工作方法去深入基层办案,像她那样多办案、办好案,让人民满意。”

  李仲斌,牡丹江中院民一庭审判员,是全省法院办案标兵。他还在上大学的时候,就听说了金桂兰的事迹。

  李仲斌说:“金桂兰精神是一个时代的丰碑。她时时刻刻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自己的心上。为了化解纠纷,她经常深入百姓的田间地头,常常坐在农家的炕头上,不厌其烦地劝说当事人。我从通过司法考试到成长为全院办案数量排名靠前的法官,金桂兰精神就是照亮我前行的灯塔。我们民事法官要学习她对人民的热爱、对党的忠诚、对法律的信仰,在法与情、法与理、理与情的关系中找准每一个案件的平衡点,让冰冷的法条成为老百姓心中的主心骨、压舱石。”

  法治就像一条潺潺的流水,滋润着黑土地老百姓的心田。

  一名群众读了金桂兰的事迹后给法院写来了一封信:“一个基层的党员干部,在生命的河流遇到冰冻甚至面临断流的时候,她的选择是义无反顾,她的追求是工作不止,她的价值是用生命的烛光实现对光明的追求。”
责任编辑:魏悦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