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源治理蜀地有“道”
——四川法院创新机制打造“枫桥经验”升级版综述
2018-11-15 08:45:14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姜佩杉
  “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这是半个多世纪前诞生在浙江的“枫桥经验”关键词。

  在坚持发展“枫桥经验”的路上,四川法院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社会矛盾纠纷和化解机制有关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法院法治引领作用,积极参与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体系建设。“枫桥经验”正在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结出新的硕果。

  打通渠道有的放矢:让矛盾纠纷有处可去

  走进射洪县人民法院诉讼服务大厅,正中间映入眼帘的便是导诉台和右侧所立的指引电子屏。大厅设置了专职专项的调解室和窗口,为当事人的诉求“对症下药”。

  射洪法院依托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领导小组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台,推动搭建联调平台,成立由民间融资帮扶处置办、棚户区改造处置办、矛盾纠纷联调中心组成的平台,实现解决纠纷“平台化”。同时整合司法机关、行政机关、行业调解协会等资源,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通过诉前工作联动,年均化解多发型矛盾纠纷1000余件。

  这样的“平台化”“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在四川法院几乎是“标配”。

  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大厅专业调解平台与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立合作关系;与成都市仲裁委员会、司法厅直属律政公证处等机构衔接,成立专业化调解工作室;成立人民调解工作室、律师调解工作室,筛选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入驻法院定点办公。2017年以来,入驻平台接受咨询10000余次,接受诉前委派调解5000余件,成功化解矛盾纠纷2056件。

  成都市双流区人民法院将社会解纷力量的集合形象地命名为“诉非协同大超市”,群众可以在“货架”上自由挑选“商品”。

  “这是双流区法院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方面的一个创新。‘超市’设置在法院立案大厅,集中全社会能够化解纠纷的力量,为群众提供服务。”双流区法院自贸区审判团队法官叶若兰介绍道。

  “枫桥经验”之所以历久弥新,在于其实质是党建工作在基层的延伸。矛盾纠纷化解并非各部门单打独斗,四川坚持党政主导,高位部署推动,多方协调共建,法院积极参与其中,不断创新创造、与时俱进。

  若要矛盾不上交,需得使其有个出口;若要纠纷就地解决,需得知道解决之道。四川法院以自身为原点打通渠道,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的放矢。

  善用科技提升效率:“让网络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线下平台打通了群众解纷渠道,线上平台则进一步做到了调解纠纷足不出户。

  成都法院与新浪网联合搭建新型互联网在线调解平台——“和合智解”e调解平台,集合社会多元解纷资源,引导多方力量参与化解纠纷,促进各类纠纷解决机制的跨界融合,为群众提供线上线下立体化、全天候、普惠式的解纷服务,同时推动这一线上平台进驻每个街道社区,让群众在社区调解室就能连线到调解专家或法官。

  平台设立了案件选择、纠纷引导、纠纷调解、纠纷确认、调解员评价、案例指导等窗口。双方当事人可根据自身情况,在全市近400余名调解专家和调解组织库里在线匹配对应专业纠纷类型的调解员,进行远程视频咨询、调解、确认。

  据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一庭法官助理罗达介绍,该平台不仅服务于传统线下产生纠纷的当事人,更契合“在线纠纷”即电商购物纠纷、互联网借贷纠纷等新型网络纠纷当事人的需要,该类纠纷的当事人一般身处异地,通过互联网可以实现快速集合矛盾各方进行协商,高效地化解矛盾纠纷,减少当事人的诉讼成本,满足群众多元解纷需求。

  “和合智解”多元解纷平台2016年即被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收录进《中国在线服务创新实践案例》,在党的十九大期间入选“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

  崇州市人民法院2017年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小崇”法律问答机器人,通过人机对话方式采集案件要素,自动生成地方性纠纷替代解决方案并获取大数据解纷趋势,为群众预估预判诉讼风险提供行为指引,在移动端APP再现了法官答疑解惑的真实场景。

  除此之外,知识产权保护“法创e空间”,道交事故“网上数据一体化处理”系统、“一纵一横”微服务平台等也是四川法院在为群众进行侵权预警、提供法律信息及维权渠道、创建纠纷快速解决机制的互联网尝试。

  深入一线勤接地气:“调解跟着群众需要走”

  虽然多元解纷平台日益完善,但法官还要亲自“走出去”,真正“发动和依靠群众”,让“调解跟着群众需要走”。

  射洪法院积极参与指导调解,常态摸排化解日常矛盾纠纷,与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协作,在每个村和社区聘请司法联络员和兼职调解员,充分培养和发挥基层干部、综治网格员和法律明白人的自身优势,搭建覆盖城乡的解纷网络。大多数日常型矛盾纠纷通过密织的调解网络诉前妥善化解,调解率达到70%以上,平均结案时间不到40天。

  成都市武侯区法院从审判一线选任中层干部担任基层法治指导员,协助街道开展法治宣传、调解指导等工作,指导复杂、疑难案件调解,依托原有的7个司法调解站和30个诉讼服务站,让法官从在法院“坐诊”变为到社区“把脉”,进一步拓展司法职能,服务依法治区工作,将预防治理做到前端。

  “无讼社区”建设是大邑县的重要工作。大邑县人民法院作为牵头单位,立足社区,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融入社区发展治理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司法规范、引导、服务和保障作用。人民法庭庭长需要每天到下辖地区巡回,深入社区(村),密切关注重点点位,流动法庭和机关法庭也有相应巡回任务。大邑法院研究室主任韩敏介绍道:“法官深入一线可以进一步了解民情民意,了解辖区矛盾纠纷一般情况,有利于从源头化解纠纷。”

  绵阳市安州区人民法院采用“人民法庭+巡回审判点+驻村(社)法官”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通过法官定期排查走访、联合化解纠纷等活动,变“群众上访”为“法官下访”、“坐堂问案”为“送法上门”,将基层矛盾纠纷在源头化解。得益于“驻村法官”机制,安州区法院每年有1300多件民事纠纷案件以调解方式结案。
责任编辑:魏悦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