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条!北京一中院为优化首都营商环境献计
2018-12-03 15:15:10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宁韬
  “十九大以来,伴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我国经济正处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转型的关键阶段,人民法院在服务保障首都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2018年11月16日上午,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发挥审判职能强化司法保障优化首都营商环境的具体实施意见》(下称具体实施意见),推出九大举措49条具体措施。北京一中院副院长马立娜对司法服务保障优化首都营商环境所面临的形势如是分析。

  在世界银行刚刚公布的2019年全球营商环境评价报告中,我国营商环境在全球的排名从去年的第78位跃升至第46位,首次进入世界前50强,司法指标也持续领先。众所周知,世行对于中国营商环境的排名以北京和上海两个城市的指标数据为基础,而11项指标中“执行合同”和“办理破产”两项指标主要涉及人民法院,而在执行合同项下,又有“法院结构和诉讼程序”“案件管理”“法院自动化”“替代性纠纷解决”等具体指标。北京一中院以此契机,发布具体实施意见,有何考虑?北京一中院在助力优化首都营商环境方面有何作为?成效如何?

  聚焦现场证券虚假责任纠纷16天调解结案

  11月16日上午,在北京一中院新闻发布会召开前,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媒体代表首先现场观摩了一起证券虚假责任纠纷调解结案现场。这起案件通过委托第三方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投保基金)调解,妥善审结。投资者代理律师和华锐风电集团的法务部副部长在调解员的见证下,当庭签收调解书,握手言和。这一系列证券虚假责任纠纷案件从委托调解到签收调解书,仅仅用了16天。

  面对纷繁复杂的商事纠纷,仅仅依靠传统的诉讼解决方式,已难以满足纠纷解决的多元化需求。2016年6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的意见》,其中明确要求:“完善调解规则和对接程序,发挥商事调解组织专业化、职业化优势。”替代性纠纷解决同样也是评价营商环境的重要方面。上述案件正是北京一中院今年通过第三方调解妥善解决的又一涉众商事纠纷。

  据了解,北京一中院与北京多元调解发展促进会、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专业调解机构签署合作协议,共建诉非衔接机制,该院也成为北京市唯一一家与证券期货类专业调解机构建立合作的法院。2017年以来,该院多元调解导出率超过50%,标的额过45亿元。

  专业团队优化商事案件解决效果

  除了替代性纠纷解决,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中,建立专门的商事审判庭是另一个具体的得分项,北京一中院的民三庭、民四庭专门负责审理商事纠纷,后又于2016年9月成立了全市唯一一家破产与清算审判庭,集中管辖全市由中级法院审理的破产与清算案件。

  “在审理各类商事纠纷时,我院始终贯彻平等保护的理念,注重保护少数投资者合法权益,充分尊重市场主体的自主决策和商业判断,审慎进行司法干预。”马立娜介绍道。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商事审判庭共受理各类商事纠纷3040件,同比上涨43.3%;结案2705件,同比上涨33.9%。

  此外,针对服务保障首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的需要,北京一中院组建成立护资营商审判团队、融资借贷审判团队、市场化破产审判团队、金融行政审判团队等多支特色审判团队,集中优势审判资源,创新审判模式,不断提升司法服务保障首都发展大局的能力水平。

  发挥优势助力市场出清

  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中的“办理破产”指标,主要是通过评估企业破产司法程序的时间、成本,以及相应的法律体系质量等来衡量企业办理破产的便利度。作为集中管辖全市由中级法院审理的破产与清算案件的法庭,北京一中院破产与清算庭成立两年来,共受理各类案件295件,审结案件227件,受理审查破产案件总数超过前七年总和。

  84天,8亿元战略投资,普通债权清偿率69%,北京一中院在审理全国首例“两网公司”重整案中,创新适用“预重整”方式,充分发挥预重整的成本优势和效率优势,积极探索建立法庭外重组与法庭内重整的有效衔接,引导相关利益主体就重整核心问题事先达成框架协议,仅用84天的时间即顺利通过重整计划,创造了北京法院重整案件用时最短纪录,为债务人实现上万股民及债权人、债务人利益多方共赢,推动实体企业实现重生,该案被评为全国十大破产典型案例。

  在北京市目前尚未建立破产专项保障资金制度的情况下,北京一中院采取“案件包”整体处理的办法,将“三无企业”破产案件与有财产案件搭配,通过打包方式保证破产案件启动费用和管理人报酬。同时,根据案件复杂程度采取随机摇号与公开竞争相结合的方式指定管理人。比如,在审理北京法院首例执行转破产案件中,通过公开竞争方式选出与案件要求相匹配的优质管理人,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优化管理人资源配置,通过“执转破”程序,清理执行案件3099件,工作成效受到最高人民法院充分肯定。

  创新机制助力营商环境高地形成

  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首都营商环境,从根本上而言,是要从人民群众和企业家的获得感角度出发,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司法需求。然而,立案难、审判难、执行难是此前很长一段时间社会公众对法院诉讼的直观印象。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三难”,北京一中院创新完善“立保调对接,立审执衔接”机制,通过设立保全窗口,成立保全团队,努力实现“立保同步、保调对接、以保促调、以保促审、以保促执”,在立案前端就全面释明告知,积极引导当事人申请诉前财产保全,从而有效防范诉讼风险。

  通过“立保调对接,立审执衔接”机制,北京一中院2018年共裁定保全案件213件,同比增长117%,保全标的额152.1亿元,同比增长35%。“现在商事纠纷逐年增加,资产收购、债务重组等经济活动日益增多,正是因为一中院创新了立保调对接、立审执衔接机制,很多案件我都建议当事人选择一中院进行管辖,这样有些纠纷在庭审之前就能解决,大大节约了诉讼时间和费用。”参加发布会的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国联律师事务所主任许涛说。

  北京一中院在总结优化首都营商环境初步成效的基础上,立足工作实际和区位特点,制定了具体实施意见,从加大产权保护力度、完善破产审判机制、发挥行政案件管辖优势等九个方面,深化落实49个系统化举措,努力营造首都平等包容的商业环境、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环境、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优质高效的法治环境、安全可预期的诚实信用环境、便民快捷的司法服务环境、阳光开放的内外监督环境、创新驱动的技术保障环境,力争更好地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责任编辑:魏悦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