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联宜:胸有丘壑扬正义 腹有良策助执行
2018-12-18 21:32:52 |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
黄联宜(右一)
  黄联宜,1974年3月7日出生,法学本科,1993年进入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法院工作,现任萧山区法院执行实施三科科长。荣立个人三等功三次。

  从事执行工作15年,共办理执行案件5000余件,积累了大量一线办案实践经验。曾办理全国首例禁止变更法定代表人案;主导全国首例不动产网络司法拍卖;首创流通股票异地扣划变现执行。

  不因误解懈怠,不因佳绩自矜

  谈到执行工作,黄联宜总是告诫年轻干警不要因为申请人的气话、恶言而懈怠了工作。既要毫不懈怠抓执行,又要做好倾听和解释,化解矛盾、执行到位才是对当事人最好的回应。

  朱老汉长年为某建筑公司打工,因建筑公司倒闭,近8万工资没有拿到手。执行过程中,由于建筑公司法定代表人下落不明,也无其他财产可供执行,案件陷入停滞,朱老汉便对黄联宜心生不满,认定他偏袒建筑公司,因此还多次信访。

  黄联宜一边稳定朱老汉的情绪,一边积极采取各种手段查找该建筑公司法定代表人下落,并成功将其司法拘留。最终,建筑公司法定代表人将工资全部打入了法院账户。

  朱老汉来法院取钱时,红着脸握住了黄联宜的手:“你真的受委屈了!我看到了你们法官的肚量,不仅没在意我的那些气话,还一门心思替我催讨工资。”

  黄联宜充分发扬勇立潮头的萧山精神,勇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创造了多个“首”:全国首例禁止变更公司法定代表人的执行案件、全国首例不动产网络拍卖、首创流通股票划转执行……他一次次的自我挑战和提高,解决了多个执行难题,使得案件有了新的进展和好的结果。

  识破执行骗局,守护公平正义

  假离婚、假破产、假公证、假诉讼,甚至改名换姓人间蒸发……被执行人总是想方设法地规避法院执行。黄联宜戏称自己这双眼见过了太多“妖魔鬼怪”,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2015年,在萧山做生意多年的柳某因为经营不当导致公司倒闭。柳某心有不甘,对一笔已被法院冻结的80多万元应收款动起了歪脑筋。她虚构了自己公司尚欠12名员工两年工资共计85万元的情况,并找人假冒员工去法院打官司讨薪,还与这些假员工达成了调解协议,试图通过执行程序把这笔应收款“优先受偿”给这些假员工,从而保住这笔钱。柳某害怕夜长梦多,还四处信访向黄联宜施压。

  黄联宜凭着多年的办案经验和细致的观察分析发现此事有蹊跷:案子进入执行阶段后,这12名员工一到法院开口就是要钱,不谈公司有什么资产可执行,也不说老板在哪里;员工的工资欠款都是大额整数,动辄10万元、12万元,而不像其他讨薪案的工资有零有整;2014年公司还有一名财务人员,但是询问讨薪的12人,大家却都说不知道此人的联系方式……

  顶住压力的黄联宜,将他掌握的案件线索移交给了公安机关。经过警方的进一步调查,柳某最终承认上述弄虚作假的事实。

  2016年,柳某因犯虚假诉讼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并处罚金5000元。这起案件也是自刑法修正案(九)将虚假诉讼行为入罪以来杭州市查获的首例虚假诉讼案。2017年,其余12名假员工也先后因犯虚假诉讼罪被判拘役,并处罚金。

  工作所指,人之所至

  让黄联宜总结自己的办案风格时,他自豪地说出八个字——亲力亲为、俯仰无愧。

  每一个拍卖标的,他都会去现场察看。2017年,他办理的案件共计拍卖土地2000余亩,房产40万平方米,拍卖得款近6亿元。这2000余亩土地上的每一个角落,都曾留下他的足迹。面对司法拍卖所得的上亿元拍卖款,因为上班时间根本无法静心计算,黄联宜就挑休息日做起了“兼职会计”,让上百件案件的最终分配方案不差分毫。

  而当遇到疑难案件时,黄联宜也会利用休息日查找各类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和相关案例,合法合理地处置疑难案件。

  休息日往往是被执行人出门的日子,因此举报电话也是响个不停。电话响起,就是黄联宜出发的号角。传统节假日更是如此。2017年除夕晚上10点半,黄联宜接到申请人的举报电话,称被执行人回家过年了。他毫不犹豫地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时光,赶赴被执行人家中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协议,让申请人和被执行人都过了个舒心年。

  因此,黄联宜自嘲是个加班狂,办公室是他待得最久的地方。
责任编辑:杨智源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