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解纷“提档升级” 为群众减负为法院减压
2018-12-31 15:49:04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周瑞平
  在市区成立两个类型化矛盾调处中心,专门化解物业、道交纠纷;全市设立123个法官工作室,缩短司法服务半径;全部建成在线调解平台,便捷高效化解纠纷;弘扬传统文化,因地制宜开展特色调解……安徽省滁州市两级法院深入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创新方式方法,引领传统纠纷解决方式向现代纠纷解决方式“提档升级”。2018年,全市法院通过多元化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6173件,既为群众减负,又为法院减压。

  专业调解:纠纷处理“一站式”

  位于苏皖交汇地区的滁州市,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导致法院案件量爆发式增长,同时呈现出案件类型多样化、纠纷主体多元化、矛盾调处疑难化的特点。为了给人民群众提供更多元、更便捷的矛盾纠纷化解渠道,自2015年起,滁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探索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全市两级法院同步设立诉调对接中心,与保险、公证、仲裁、工商联等81家机构对接,在册调解员859人,努力让当事人“走进一个厅,矛盾全化清”。

  滁州中院在司法实践中发现,有专业组织专业人员参与调处矛盾纠纷,又好又快。2017年,该院针对矛盾易发、多发点,在党委领导和多部门协同下,设立了两个类型化的矛盾调处中心。一是依托琅琊区人民法院建立的物业调处中心,与房地产管理部门联合建立“一调一审”联动机制,“一站式”化解物业纠纷,有效减轻群众“诉累”,推进诚信社区建设。二是成立滁州市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中心,集事故处理、人民调解、巡回法庭、损失评估、保险理赔、法律咨询六大功能为一体,指定南谯区人民法院入驻,统一受理全市法院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由法官、专职调解员办理,“一站式”解决道交纠纷。

  2017年8月17日,陈某骑电动车与韩某驾驶的小型客车相撞,导致陈某九级伤残。经交警部门认定,韩某负全责。然而,从事故发生到车辆定损、保险理赔等多个环节,耗时9个月也没协商出结果。今年5月初,陈某诉至南谯区法院。

  南谯区法院将该案交由滁州市道路交通事故调处中心巡回法庭办理。法官颜林在详细了解案情后,将此案委派给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人民调解,并对调解工作进行全程法律指导。经调解员耐心调解,双方签订了人民调解协议书,颜林当场进行司法确认,双方握手言和。就这样,一起历时9个月的纠纷,在道路交通事故调处中心3天即案结事了。

  今年以来,该中心调解交通事故责任纠纷341件,调解息诉率达87.13%,受到当事人的交口称赞。

  家门口调解:让矛盾“足不出村”

  家住定远县仓镇杨湖村的施某没想到,起诉到法院没几天,法官就上门来调查、协调了3次,在家门口将困扰了他一年多的纠纷给解决了。

  2017年4月,施某等68户农民将约600亩土地流转给刘某等3人种植草皮,并约定了流转费用的标准和给付时间。后因刘某等人对田亩总数及水旱田的具体亩数有异议,导致第二期流转费用始终未付。

  施某等人前往当地司法所反映情况,司法所当即邀请定城人民法庭驻仓镇法官工作室参与调解。法官3次上门协调,终于促使双方达成一致意见,顺利解决了这起群体性涉农纠纷。

  为进一步延伸审判职能,缩短司法服务半径,自2012年起,滁州两级法院在乡镇、街道、村、社区共设立了123个法官工作室,其中有12个以优秀法官个人命名。法官定期开展巡回审判,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等服务,将一些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指导司法联络员开展法治宣传、诉外调解;对人民调解员及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业务指导和法律培训,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在基层落地生根,做到小矛盾小纠纷不出村不出社区。

  家住天长市桥湾社区的李某早年与丈夫秦某收养了一个女儿,一家人其乐融融。不料,秦某身患重病,养女花光所有积蓄,举债带养父四处医治,依旧没能挽回秦某的生命。

  丈夫离世后,李某苦闷寂寥。数月后,她意外结识了年龄相仿、遭遇相近的田某。两人同病相怜,这段“黄昏恋”很快水到渠成,却遭到养女的激烈反对。母女俩的矛盾越积越深,任亲戚、村民做怎么做思想工作也无济于事。

  无奈之下,李某来到天长市人民法院驻桥湾社区法官工作室寻求帮助。法官桂诗梅了解情况后,邀请人民陪审员、社区干部共同参与调和,依旧无法打开双方心结。桂诗梅觉得不能再“和稀泥”,主导解除了收养关系,养女秦某一次性给付养母李某4.2万元,保护了老年人的权益。

  桥湾社区法官工作室于2016年8月成立以来,法官调解矛盾纠纷37起,促使8个濒危的家庭重归于好。2017年以来,该社区无一件诉讼案件,成为名符其实的“无讼社区”。

  指尖上调解:解纷方式“提档升级”

  “啥?不用到法院来,用手机上网就能把案件调解了?”

  “是啊,您按照书记员教给您的操作方法,手机下载在线法院APP,在外地就可以参与调解。”明光市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程玉峰在电话里向当事人解释道。

  今年6月初,程玉峰接到一起申请变更婚生女抚养权的案件。原、被告双方都在外地工作,原告王某每天要接送孩子,无法回到明光市参与诉讼。考虑到双方当事人的实际情况,程玉峰决定启用网络在线调解。

  6月27日,明光法院在线调解室内,程玉峰通过在线调解系统与原、被告进行“面对面”调解。整个在线调解过程不足一个小时,双方顺利达成调解协议。

  滁州中院在建设“智慧法院”过程中,率先探索在线调解平台建设,于2016年8月自主研发全省首款多元化纠纷解决管理系统。同年10月,在明光法院建成在线调解平台,运用互联网技术,创新诉调对接方式,促进依法、公正、便捷、高效化解纠纷,引领传统纠纷解决方式向现代纠纷解决方式“提档升级”。

  家住明光市的罗某与住在美国的上海人金某在纽约登记结婚。罗某回国后夫妻分居两年。金某委托上海律师将罗某诉至明光法院。因金某短期内无法回国,为避免案件搁置,办案法官在充分考虑了当事人婚后无子女,也无共同财产、共同债务后,提出可以通过视频远程调解。借助在线调解平台,让天涯变成咫尺,这起跨国离婚纠纷得以顺利化解。

  目前,全市9家法院已全部开通在线调解平台,建成特邀在线调解组织35个,通过自愿报名、组织推荐等形式,选聘了熟悉法律知识、热心调解工作、熟悉网络操作的在线调解员389名。2018年,全市法院在线调解案件220件,调解成功136件,以信息化助力多元解纷成效初显。

  特色调解:司法服务“百花齐放”

  “法官,你别说了,外地媳妇不好当,你不会懂我的难处,我就是要打官司离婚。”

  “你先看看今天来给你调解的是谁?”

  “她不是咱乡有名的‘三好’媳妇吗?行,我听听她怎么说。”

  这样的对话,出现在天长法院的“孝心调解室”内。天长市是全国孝文化之乡,天长法院将孝文化植入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在秦栏人民法庭创设“孝心调解室”,聘请当地“最美”家庭、“五好”家庭成员和形象好、心地好、口碑好的“三好”媳妇参与家事等纠纷调解。调解员通过播放《孝子歌》、扬剧《弃官寻母》片段,对当事人进行教育感化,让当事人由刚进门时“呼天抢地”到出门时“欢天喜地”,不仅厘清了是非黑白,还维系了家庭情感。3年来,“孝心调解室”共调处家事纠纷346件,成功挽救60多个面临分崩离析的家庭。

  2016年以来,全市基层法院按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院一品”的规划,纷纷结合各地不同的区域位置、自然人文优势,打造出各具特色的调解文化。凤阳县人民法院邀请乡贤参与纠纷化解。小岗村人民法庭建立微信调解群,邀请辖区调解员、综治专员、村镇领导等进群,共同开展诉前调解和纠纷研判。定远县人民法院在革命老区定远县藕塘镇设立调解室,充分利用红色文化开展教育引导,助力矛盾化解;在二龙回族乡开展“无讼乡”建设,邀请阿訇参与解纷;在定远县第三中学设立法官工作室,协助学校依法构建和谐校园,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我们不断聚合社会各方力量,丰富多元解纷方式,满足群众的多元需求,节约了司法资源,起到了既为群众减负,又为法院减压的效果。”滁州中院申诉信访局局长王沁说。
责任编辑:王娜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