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法治时代追梦人!
——一年来人民法院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新进展新成就述评
2019-03-12 08:21:17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人民法院报编辑部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

  刚刚过去的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人民落实党的十九大作出的战略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有效应对外部环境深刻变化,迎难而上、扎实工作,保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朝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迈出了新的步伐。

  过去一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深入开展大学习大研讨大培训活动,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狠下功夫,确保人民法院工作正确政治方向;认真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依法严惩黑恶势力犯罪,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不断向纵深发展;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依法妥善处理涉及民营企业的民商事、行政案件,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及经营者合法权益,决战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坚定不移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设,促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巡回法庭实现了从局部探索、全面覆盖到集中建设阶段的重大转变,上海金融法院,北京、广州互联网法院相继挂牌成立,改革整体效能不断提高,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更趋成熟;认真贯彻忠诚干净担当要求,建设过硬人民法院队伍,广大干警政治素质和专业素养提高,纪律作风不断改进,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夯实基层基础,促进提升基层司法能力和保障水平,基层经费保障、基础设施建设、业务装备改善、信息化建设等取得积极进展,基层战斗力持续加强……

  (一)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第一要求,毫不动摇坚持党对人民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人民法院工作的理论指引和根本遵循。

  政法姓党是政法机关永远不变的根和魂。

  过去的一年,人民法院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开展大学习大研讨大培训活动,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公平正义重要论述,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占领法院系统思想阵地,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错误言行,切实维护司法领域意识形态安全。

  党的领导是人民法院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定海神针”。

  人民法院首先是政治机关,必须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第一要求,毫不动摇坚持党对人民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保持人民法院工作正确政治方向。

  人民法院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把不折不扣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统一起来,切实把“两个维护”体现在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实际行动上,用严格公正司法的真抓实干作风和扎扎实实的审判执行工作成效诠释忠诚、彰显担当。

  (二)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决依法严惩涉黑涉恶犯罪,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全面纵深发展。

  “安不忘危、存不忘亡”,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国家安全是根本,社会稳定是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国家安全工作归根结底是保障人民利益,要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群众安居乐业提供坚强保障”,强调“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是极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

  过去的一年,人民法院充分认识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和人民群众对平安的新期待,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依法惩治刑事犯罪,严厉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暴力恐怖、民族分裂、宗教极端等犯罪活动,坚决捍卫国家政治安全特别是政权安全和制度安全。依法严惩危害公共安全犯罪和严重暴力犯罪,严惩疫苗造假、暴力伤医、校园欺凌、“套路贷”诈骗、电信网络犯罪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犯罪,切实增强群众安全感。

  专项斗争既是与黑恶势力短兵相接的攻坚战,也是检验执法司法水平的法律战。

  过去的一年,人民法院以千钧之力、雷霆之势向黑恶势力掀起强大攻势。成立专项斗争领导小组,与中央政法单位联合制定意见、发布通告,贯彻依法严惩方针,从严从重惩处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将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涉及威胁政治安全、把持基层政权、欺行霸市、操纵经营黄赌毒、跨国跨境等十类犯罪作为打击重点,坚决打掉黑恶势力嚣张气焰。审结了大批涉黑恶势力犯罪案件,依法审理穆嘉案、曾宪波案等社会影响较大的涉黑案件。取得了良好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充分展示了人民法院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重大成果,向全社会有力传递了党中央和各级政法机关彻底铲除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的信心和决心。

  (三)紧紧围绕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为“一带一路”、三大攻坚战、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振兴等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提供强有力司法保障。

  过去的一年,人民法院坚持围绕大局履职尽责,想中央所想、急中央所急,坚持一切工作必须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来进行,自觉融入大局、服务大局、保障大局。出台服务打好三大攻坚战、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振兴战略等规范性文件,加强金融、产权、破产、涉农、环境资源等案件审判工作,设立上海金融法院,设立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设立最高人民法院国际商事法庭……服务保障重大战略实施。

  过去的一年,最高人民法院继续在保护产权与企业家权益方面努力前行。

  2018年,最高人民法院加大产权司法保护力度,发布《关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为企业家创新创业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的通知》,依法甄别纠正张文中案等一批涉产权冤错案件,发布两批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保护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典型案例,增强了民营企业家人身、财产安全感和创业信心。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营商环境司法指标评估效果,促进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为我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大幅提升作出贡献。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程度的试金石。

  过去的一年,全国法院牢固树立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创新若干问题的意见》的各项改革要求,依法履行审判职责,加强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创新,充分发挥司法保护知识产权的主导作用,不断提高审判质量效率、队伍素质能力和司法公信力,设立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完善国家层面知识产权案件上诉审理机制,服务保障创新驱动发展,形成由基层法院的知识产权庭、中心城市的知识产权法院和知识产权法庭、高级法院的知识产权庭及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组成的专门化、一体化、专业化、科学化的审判组织体系。

  放眼世界天地宽,努力为“一带一路”的国际商事活动提供公平、公正、专业、高效的司法服务。

  2018年6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国际商事法庭、第二国际商事法庭分别在深圳市和西安市揭牌办公。8月26日,根据中办、国办《关于建立“一带一路”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机制和机构的意见》,最高人民法院成立国际商事专家委员会,特聘32名中外专家为国际商事专家委员会首批专家委员。

  推进和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必须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法律环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法律制度的多样性和国际商事争议的特殊性,对专门、特别的司法服务提出了迫切的需求,建立国际商事法庭是最高人民法院的重大司法创新和举措,是中国涉外商事审判体制改革和营商法律环境建设的重大成果。

  充分发挥基层法院作用,积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发挥司法对于污染防治和生态安全保护、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服务和保障作用,促进环境资源审判体制机制的健全和完善。

  举办中国与葡语国家最高法院院长会议、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最高法院院长会议,深化国际司法交流合作。

  ……

  2018年,人民法院在服务大局方面交出了一份圆满的答卷。

  (四)大力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加强改革督察问效,改革整体效能不断提高,“五五改革纲要”包含10个体系65项改革措施,公正高效权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党的十九大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深化依法治国实践高度,作出了“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的重要战略部署。

  “久久为功,方可善作善成。”

  2018年,全国法院统筹推进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认真落实改革主体责任,加快落实司法责任制,进一步深化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大力推进法院内设机构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改革红利有效释放,人民群众获得感显著提升。

  2018年是人民法院第四个五年改革纲要的收官之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进一步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意见,完善新型审判权力运行机制。探索建立符合司法职业特点的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强化法官权益保障。加强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建设,增设北京、广州互联网法院,推进内设机构改革,法院组织体系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深化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推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试点,健全案件繁简分流机制。进一步推进量刑规范化,统一裁判尺度。为促进司法规范化建设,对全国26个省(区、市)77家法院开展司法规范化大检查,编制涵盖刑事、民事、行政、国家赔偿专业领域主要审判程序的审判流程标准,推动将从立案到结案归档各个节点的工作要点、时限要求、流程标准、岗位指引和文书样式嵌入信息化办案平台。

  “网上纠纷网上审”“服务群众不打烊”。

  为全面贯彻网络强国战略,最高人民法院经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印发了《关于在北京、广州增设互联网法院的方案》,配套制定了《关于互联网法院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对互联网法院的管辖范围、诉讼规则、上诉机制和平台建设等作出规范。2018年9月,北京互联网法院、广州互联网法院分别挂牌成立。仅仅三个月时间,北京互联网法院立案3040件,结案2540件;广州互联网法院立案1833件,结案927件;两家法院的在线立案率、开庭率、裁判文书电子送达率均在90%以上,并审理了“抖音维权案”等一批具有互联网特性和规则治理意义的典型案件。2017年8月挂牌的杭州互联网法院全年审结9619件互联网案件,已关联当事人的案件100%实现在线开庭审理,庭审阶段平均用时34分钟,相较传统审理模式节约用时66.8%,“网上纠纷网上审”“服务群众不打烊”的新型司法模式日渐成熟。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2018年3月2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设立上海金融法院的方案》。4月2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设立上海金融法院的决定。7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通过《关于上海金融法院案件管辖的规定》。8月20日,全国首家金融法院——上海金融法院正式挂牌成立。截至12月31日,上海金融法院共收案1897件,标的总额人民币252亿元,案件主要类型涵盖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公司债券交易纠纷、质押式证券回购纠纷、融资租赁合同纠纷、营业信托纠纷等。上海金融法院按照中央要求,正在向成为专业化、国际化、智能化的世界一流金融专门法院努力奋斗。

  2019年2月27日,《人民法院第五个五年改革纲要(2019—2023)》发布,纲要包含10个体系65项改革措施,通过科学构建坚持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服务和保障大局制度体系、以人民为中心的诉讼服务制度体系等十大体系,旗帜鲜明讲政治,立足本位谋大局,紧扣重点抓配套,着眼长远定制度,科技驱动助改革,公正高效权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五)智慧法院建设升级换代,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更加完善,让当事人和法官充分感受“指尖诉讼、掌上办案”的便利,更广更深的司法公开受到社会公众的广泛好评。

  智慧法院建设升级换代,推动司法便民透明再上新高度。

  过去一年,人民法院坚持体制改革与科技变革相结合,全面建设智慧法院。推进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和深度应用,推广智能辅助办案系统,浙江探索“移动微法院”,让当事人和法官充分感受“指尖诉讼、掌上办案”的便利。加强司法大数据研究应用,积极服务党委、政府决策和经济社会发展。

  在2018年4月22日至24日举行的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人民法院大数据管理和服务平台、杭州互联网法院探索互联网司法新模式双双入选“数字中国”建设年度最佳实践成果。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相继出台《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关于加快建设智慧法院的意见》等文件,引领信息化建设和智慧法院建设全面协调发展。在全国各级法院共同努力下,信息化实现了由被动向主动、由初级向高级、由局部向全局、由基础建设向全面应用的巨大转变,人民法院信息化3.0版的主体框架已然确立。

  细化公开流程,实现“可视正义”。

  司法公开是司法本质和司法规律的应有之义,是实现公平正义的可靠保障,也是当下深化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2018年,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司法公开的意见》和《关于人民法院通过互联网公开审判流程信息的规定》,进一步扩大司法公开范围,规范司法公开平台和程序,上线运行全国法院统一的案件信息查询系统,为各类案件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审判流程、庭审活动、裁判文书、执行信息查询服务。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全国法院公布裁判文书近6000万篇,访问量超过210亿人次;中国庭审公开网累计直播庭审230万余场,点击率超138亿人次,受到社会公众的广泛好评。

  (六)向“基本解决执行难”发起总攻,破除实现公平正义最后一道藩篱,借此建立和完善执行工作的长效机制,确保人民法院判决等执行依据能够得到合法及时执行。

  执行总攻,破除实现公平正义最后一道藩篱。

  2018年是“基本解决执行难”的决战之年,2018年2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周强在全国法院执行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和求真务实、苦干实干的作风,再接再厉,接续攻坚,坚决如期打赢“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这场硬仗。3月29日,全国法院决胜“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动员部署会召开,全国法院向“基本解决执行难”发起总攻。

  截至2018年12月31日,人民法院公布失信被执行人1288万例,限制购买飞机票1746万人次,限制购买高铁动车票547万人次。有力维护了群众利益,捍卫了司法权威,促进了社会诚信。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各地人民法院以雷霆之势掀起执行风暴。

  过去一年,最高人民法院持续加强执行制度建设,密集出台涉及执行和解、执行担保、先予仲裁、仲裁裁决和公证债权文书执行等重要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有效约束和规范执行权。2018年6月以来,组织开展“基本解决执行难”专项巡查工作,对全国法院进行三轮巡查,并委托中国社科院牵头的第三方评估机构通过数据采集、案卷评查开展评估。“总对总”“点对点”网络查控系统,畅通了被执行人财产发现控制的渠道,着力实现对被执行人主要财产“一网打尽”,化解查人找物传统执行难题;联合惩戒体系的建设,提高失信被执行人的违法成本,使其“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倒逼被执行人自觉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网络司法拍卖的全面推行,带来了执行程序的公开性、开放性变革;执行和解、执行担保等多个司法解释的出台,解决了执行程序规则供给不足的难题,有效制约执行权的行使,执行规范化水平有新的提高;以终本案件合格率为抓手,规范终本程序的适用,破解了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的管理难题。执行工作发生的深刻变化,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充分肯定。

  (七)把基层基础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夯实基层基础,促进提升基层司法能力和保障水平,认真贯彻忠诚干净担当要求,建设一支过硬的人民法院队伍。

  过去的一年,人民法院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教育引导干警旗帜鲜明讲政治,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组织实施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工程。深入开展向邹碧华、方金刚同志学习活动,涌现出一批忠诚干净担当、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好干部、好法官。加强司法能力建设,创新教育培训模式,加强专家型审判人才培养,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法院队伍。加强法院文化建设,推出《阳光下的法庭》等一批优秀法院文化作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过去的一年,人民法院刀刃向内,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院向纵深发展。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深入践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认真开展内部巡视、司法巡查、审务督察,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始终保持反腐败斗争高压态势。着力加强法院内部管理,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五个严禁”、防止违规干预过问案件、规范司法人员与有关人员交往行为等铁规禁令,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保密规定、案件管理、卷宗管理、档案管理等审判纪律和制度,切实把纪律规矩立起来、严起来,决不允许让制度规范沦为“稻草人”。以零容忍态度严惩司法腐败。坚持有案必查、有贪必肃、有腐必惩,从严惩处滥用职权、贪赃枉法、以案谋私、充当诉讼掮客等违纪违法行为,在法院系统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确保公正廉洁司法。

  过去的一年,人民法院坚持把基层基础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基层战斗力持续加强。健全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机制,基层经费保障、基础设施建设、业务装备改善、信息化建设等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关心关爱基层干警,进一步加强职业保障。加大对新疆、西藏及四省藏区法院援助力度,举办全国法院维汉、藏汉双语法官培训班,实施“双语法律文化出版工程”,更好满足民族地区群众司法需求。

  回首过去,成绩来之不易。

  展望未来,我们信心满怀。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也将是人民法院“五五改革纲要”的开局之年。

  新形势新任务,新作为新担当。习近平总书记说:“2019年,有机遇也有挑战,大家还要一起拼搏、一起奋斗。”

  让我们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忠诚履职尽责,勇于担当作为,锐意改革创新,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李宁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