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创新为人民群众带来满满的获得感
2019-03-14 18:14:35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彭筠童 付斌
3月6日上午,广东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并向中外媒体开放。彭筠童 摄
  2016年至2018年,广东法院共执结案件180万件,居全国首位,执行到位金额3120亿元。三年来,作为案件第一大省,广东法院日夜兼程,奋力攻坚,执行存案大幅下降,案件质效逐步提升,执行规范化建设明显进步,执行理念、执行方法和执行机制发生革命性变化,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显著增强。

  从“单打独斗”到“联合作战”

  执行难的社会成因复杂,光靠法院一家“单打独斗”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三年来,广东法院依靠党委领导和支持,发挥体制优势,与各部门联动,形成“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支持、法院主办、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格局。

  ——2016年,广东省委要求各部门把推进“基本解决执行难”作为全面依法治省重点工作,抓紧抓实抓好。

  ——2017年,广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法院切实解决执行难的意见》,要求推进对失信被执行人联合惩戒。

  ——2018年,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与省检察院、省公安厅联合下发《关于办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的规范指引》,严惩拒执违法犯罪。

  截至目前,广东高院已与省发改委等28家单位实施失信联合惩戒;省委政法委将“基本解决执行难”纳入全面依法治省考核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2018年先后扣减9个地市政府考核分数,9个地市主要领导被约谈,督促300多件案件得以顺利执行。

  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广东高院与省委组织部等单位实施联合惩戒,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嵌入各单位审批系统,上线5个月,已有2485人被限制入住星级宾馆,372家涉金融领域失信企业被限制参与政府采购和投标。

  广州、肇庆、阳江、惠州等地法院还因地制宜,积极创新对失信被执行人的曝光措施,通过抖音、手机彩铃、地铁广告栏等各种贴近当代生活传播方式曝光惩戒,形成对失信者人人喊打的氛围。

  用“新办法”破解“老问题”

  “查人找物难”“应对规避执行难”“有效管理难”等是执行中的“老大难”问题。广东法院借力智慧法院建设,并与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进行同步规划,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和方法,直击“执行顽疾”。

  信息化技术为执行查控插上了现代化的“翅膀”。2018年,广东高院率先在全国实现全省不动产数据与“总对总”联网,入库信息已超809万项;全省188家地方性银行联网“总对总”查控系统,全部实现上线查询、冻结、扣划等功能,金融、房产、纳税、信用、交通等领域的执行查控机制不断完善。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展“送必达、执必果”试点,可查全市1300万条地址信息和900多万外来人口暂住信息;深圳法院“鹰眼查控”、珠海法院执行查控系统V3.0、佛山法院“天平”网等不断升级。

  此外,佛山法院“执行110”24小时待命,“执行网格化”基层全覆盖,佛山市禅城区人民法院建成被执行人网格管理“云图”平台,实现协助事务“点对点”;怀集县人民法院联合公积金管理部,可扣划被执行人名下住房公积金,不断打通规避执行的“壁垒”。

  “高透明度”带来“低投诉率”

  近年来,广东法院推进“阳光执行”,上线“一站式”公开枢纽平台,办案的流程、节点、时限、方式全面规范,着眼强化执行内部管理,在全国法院首个出台《关于办理执行监督案件的指引》等系列制度机制,对109件怠于落实监督措施的案件进行专门督办和通报,真正做到“看得见的管得了,管得了的看得见”。作为全国执行案件第一大省,广东是执行信访案访比最低的几个省份之一。

  成交3万件,成交额1004.8亿元!广东法院推行网络司法拍卖全覆盖,拍卖信息全部公开,实现了财产处置“零投诉”。从2017年3月网拍系统上线至2018年底,全省法院累计拍卖标的物8.88万件,拍卖量8万余次,标的物成交率达85%,溢价率达45%。

  随着信息获取方式的变化,全省法院在执行宣传上不断推陈出新。坚持“开门执行”,广东高院组织开展了11场执行网络直播活动,网民围观数超3500万。制作了10期专题栏目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与省内媒体合作,由执行法官讲述执行故事,利用“两网、两微、一端”平台,精准推送执行动态、发布执行工作信息,此外还在LED屏投放执行公益广告。执行氛围浓,2018年已促使9.2万名被执行人主动履行法律义务。

  2016年至2018年,广东法院共执结案件180万件,居全国首位,执行到位金额3120亿元。三年来,作为案件第一大省,广东法院日夜兼程,奋力攻坚,执行存案大幅下降,案件质效逐步提升,执行规范化建设明显进步,执行理念、执行方法和执行机制发生革命性变化,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显著增强。

  从“单打独斗”到“联合作战”

  执行难的社会成因复杂,光靠法院一家“单打独斗”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三年来,广东法院依靠党委领导和支持,发挥体制优势,与各部门联动,形成“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支持、法院主办、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格局。

  ——2016年,广东省委要求各部门把推进“基本解决执行难”作为全面依法治省重点工作,抓紧抓实抓好。

  ——2017年,广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法院切实解决执行难的意见》,要求推进对失信被执行人联合惩戒。

  ——2018年,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与省检察院、省公安厅联合下发《关于办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的规范指引》,严惩拒执违法犯罪。

  截至目前,广东高院已与省发改委等28家单位实施失信联合惩戒;省委政法委将“基本解决执行难”纳入全面依法治省考核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2018年先后扣减9个地市政府考核分数,9个地市主要领导被约谈,督促300多件案件得以顺利执行。

  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广东高院与省委组织部等单位实施联合惩戒,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嵌入各单位审批系统,上线5个月,已有2485人被限制入住星级宾馆,372家涉金融领域失信企业被限制参与政府采购和投标。

  广州、肇庆、阳江、惠州等地法院还因地制宜,积极创新对失信被执行人的曝光措施,通过抖音、手机彩铃、地铁广告栏等各种贴近当代生活传播方式曝光惩戒,形成对失信者人人喊打的氛围。

  用“新办法”破解“老问题”

  “查人找物难”“应对规避执行难”“有效管理难”等是执行中的“老大难”问题。广东法院借力智慧法院建设,并与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进行同步规划,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和方法,直击“执行顽疾”。

  信息化技术为执行查控插上了现代化的“翅膀”。2018年,广东高院率先在全国实现全省不动产数据与“总对总”联网,入库信息已超809万项;全省188家地方性银行联网“总对总”查控系统,全部实现上线查询、冻结、扣划等功能,金融、房产、纳税、信用、交通等领域的执行查控机制不断完善。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展“送必达、执必果”试点,可查全市1300万条地址信息和900多万外来人口暂住信息;深圳法院“鹰眼查控”、珠海法院执行查控系统V3.0、佛山法院“天平”网等不断升级。

  此外,佛山法院“执行110”24小时待命,“执行网格化”基层全覆盖,佛山市禅城区人民法院建成被执行人网格管理“云图”平台,实现协助事务“点对点”;怀集县人民法院联合公积金管理部,可扣划被执行人名下住房公积金,不断打通规避执行的“壁垒”。

  “高透明度”带来“低投诉率”

  近年来,广东法院推进“阳光执行”,上线“一站式”公开枢纽平台,办案的流程、节点、时限、方式全面规范,着眼强化执行内部管理,在全国法院首个出台《关于办理执行监督案件的指引》等系列制度机制,对109件怠于落实监督措施的案件进行专门督办和通报,真正做到“看得见的管得了,管得了的看得见”。作为全国执行案件第一大省,广东是执行信访案访比最低的几个省份之一。

  成交3万件,成交额1004.8亿元!广东法院推行网络司法拍卖全覆盖,拍卖信息全部公开,实现了财产处置“零投诉”。从2017年3月网拍系统上线至2018年底,全省法院累计拍卖标的物8.88万件,拍卖量8万余次,标的物成交率达85%,溢价率达45%。

  随着信息获取方式的变化,全省法院在执行宣传上不断推陈出新。坚持“开门执行”,广东高院组织开展了11场执行网络直播活动,网民围观数超3500万。制作了10期专题栏目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与省内媒体合作,由执行法官讲述执行故事,利用“两网、两微、一端”平台,精准推送执行动态、发布执行工作信息,此外还在LED屏投放执行公益广告。执行氛围浓,2018年已促使9.2万名被执行人主动履行法律义务。
责任编辑:刘泽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