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企业营商环境“艳阳天”
2019-03-19 10:43:03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费文彬
  作为服务于广西首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派出人民法庭,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江南区人民法院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庭(以下简称经开区法庭)2018年审理涉企业案件达2149件,占全庭案件的71.6%,标的额高达4.5亿元。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经开区法庭始终坚持“公正司法、服务园区”宗旨,以审判为抓手,以创新为手段,以制度建设为导向,巧用 “加减乘除”法,激发企业活力,全方位打造企业营商环境法治化的“艳阳天”。

  资源再整合 让诉讼“加速度”

  2018年6月的一个上午,在经开区法庭二楼2号审判法庭及外面的过道上,拥挤着两百多人。原来,这是一起某小区200多名业主起诉某开发商商品房预售合同纠纷案件。

  由于200多名原告均未委托诉讼代理人,审判长丘理向当事人释明情况,让200多名业主选出三名诉讼代表参加诉讼。最终,法官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公开开庭审理案件,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将这批200多件案件迅速审结。

  自2016年以来,经开区法庭每年审理的涉企案件占年收案件的70%左右,如何快审快结、优化营商环境是对法庭不小的考验。

  对此,经开区法庭从人员管理、制度建设上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尝试:一是规范团队管理,明晰职责。推出民事法官工作室和商事法官工作室,并于2016年11月率先在全区派出人民法庭中完成以员额法官为中心的“1+1+1”法官团队组建,同时探索建立由法官助理主持的庭前会议模式,明确司法辅助人员工作职责,整合团队力量;二是“分诊式”繁简分流,层层消化分解。法庭结合自身实践,参考医院的“急诊、门诊、住院部”模式,推行“分诊式”繁简分流,由1名法官在“急诊”快审,2名法官在“门诊”细审,3名法官在“住院部”精审,缩短诉讼时效,让审判“加速度”。

  便民新举措 让企业“轻装减负”

  2018年7月11日,某企业负责人将一面“公正严明、司法创新”的锦旗亲手送到法庭法官丘理手上,原来是法官采用了支付令这一裁判方式,审结了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得到当事人的赞誉。

  “以前这类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都是通过诉讼方式解决,而事实上这些案件可以通过支付令来快速实现债权。法庭也在不断向辖区企业宣传这一制度,以缩短涉案企业的时间周期。”丘理如是说。

  2018年9月13日,经开区法庭3号审判庭首次尝试通过微信公开审理一起劳动争议案件,由审判长杨有荣引导所有诉讼参与人利用移动网络建立内部微信群来开庭,整个庭审持续不到30分钟,双方当事人最终达成了调解,并当庭制作了调解书。

  诉讼周期长、成本高是涉企业案件面临的普遍问题,对此,经开区法庭以多项举措为当事人减负,通过四个步骤让企业“轻装上阵”。在诉前推行以“立案劝导”“三调”联动为保证的“诉讼劝导”制度,引导当事人理性表达诉求;在立案阶段,以电子化诉讼为基础,在诉讼大厅设置安检区、立案服务区、速裁服务区、第三方调解室、远程调解室,并配备排号叫号系统,形成“一站式”诉讼服务模式,对涉诉企业基本实现当天诉当天立;在制作督促程序告知书时,对符合条件的当场释明,给当事人优化选择;对于距离较远、当事人不便到庭的案件,启用电子化远程开庭,实现同步录音录像、语音识别、电子证据展示、证物电子展示等,解决了地域审理的限制。

  惩教结合 传递法治营商“正能量”

  2018年7月,在一起物业公司起诉业主支付物业费的案件中,被告黄某暴力阻挠法庭干警送达相关诉讼文书,对于黄某暴力抗法和拒不悔改的态度,经开区法庭经研究后依法对其作出拘留10日、罚款2000元的处罚,显示了经开区法庭对暴力妨害司法行为的“零容忍”态度,彰显了司法权威,维护了司法尊严。

  “木受绳则直,人学法则慎”,作为辖区的“法律卫士”,经开区法庭以维护公平正义为使命,以审判工作为媒介,传递法治营商“正能量”:一是组织巡回审判进园区,让企业零距离感受法治教育,打通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庭审与普法的结合,达到“审理一件,教育一片”的“乘”效;二是严厉处置妨害司法行为,该庭重点规范和制裁妨害司法问题,达到“惩治一个,警示一片”的“乘”效;三是“法治企业”建设在路上,经开区法庭多次深入企业开展法治宣讲,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员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达到“审结一个,教育一片”的“乘”效。

  内外兼修 给营商环境“大扫除”

  “公司员工都很年轻化,大部分人对经营过程中的法律问题知之甚少,你们的这份白皮书有案例、有分析、有风险提示,给我们带来了丰盛的法律食粮,太感谢法官们了!”2019年1月,一份《涉企业民商案件审判工作白皮书》由经开区法庭的法官们发放到某公司负责人手上,得到企业的一致好评。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矛盾纠纷也随之节节攀升,经开区法庭作为辖区司法环境的“捍卫者”,由内至外打造健康有序的营商环境:一是内部预防,以审判实践为基础,选取在审理涉企业民商事纠纷过程遇到的常见法律问题、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汇编,并提出法律建议,提前给企业打“预防针”,营造企业健康发展的内部法治环境;二是立信外围,“民无信不立”,经开区法庭在诉讼中要求案件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签署《诚信诉讼保证书》《送达地址确认书》,不仅解决送达难问题,更是向虚假诉讼行为“亮剑”,从源头上进行遏制,为企业营造诚实信用法治环境。
责任编辑:王娜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