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渡江精神 谱写司法新篇

——来自安徽省繁昌县法院的蹲点报告
2019-06-07 09:04:37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周瑞平
  • 繁昌法院干警在百万雄师渡江第一船登陆点开展党员宣誓活动。周瑞平 摄
  • 荻港法庭法官在庆大村调解案件。周瑞平 摄
 

点睛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1949年4月22日22时,新华社发布毛泽东撰写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安徽繁昌,成为渡江战役中“渡江第一船”登陆地。70年来,“团结一致、同舟共济,不畏艰险、勇于拼搏,坚韧不拔、敢于争先”的“渡江第一船”精神,激励着繁昌人民干事创业,也激励着繁昌县人民法院干警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为繁昌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更优质的司法保障和服务。

   5月22日下午,骄阳似火。记者随繁昌法院荻港人民法庭庭长朱玉宝来到长江边上的庆大村。2012年庆大村被列入荻港循环经济产业园,19个村民组涉及土地征迁,村民之间征迁纠纷不断。2018年3月到荻港法庭担任庭长的朱玉宝,一年多来跑庆大村跑了20多次。

   当今,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日益健全,诉至法院的大多数案件都是矛盾激化的“硬骨头”。繁昌法院法官就用“渡江第一船”精神,迎难而上,攻克了一块又一块“硬骨头”。

   心怀敬畏,为民解纷

   徐继武等11户村民原先都住在庆大村,共同拥有豆腐箱鱼塘使用权。荻港循环经济产业园开建后,鱼塘被征用。2013年9月,肖跃胜等3位村民与庆大村民委员会签订《征用补偿安置协议书》,村民委员会将征用补偿款汇入肖跃胜个人账户,但肖跃胜一直坚持这笔补偿款归其一户所有。10户村民和肖跃胜产生了纠纷。

   “6年来,我们找了村里、镇里、县里,至少协调了30多次,也没解决问题。”村民代表徐继武环视了下坐得满满当当的调解室,大着嗓门说道,“乡里乡亲的谁想打官司,今天指望法庭来主持公道了。”

   朱玉宝和颜悦色地说:“拆迁之后,你们11户都搬离了庆大村,今天能聚齐真是不容易,大家争取把这笔补偿款分好。”

   经庆大村党总支书记邢献芝解释,被告肖跃胜不再坚持独享这笔补偿款。如何分配,村民们各执一词。

   “11户平均分配补偿款,谁家也不吃亏。”朱玉宝说。

   “我同意11户平均分,但我在处理这事过程中吃饭费用应扣除,利息我也不能承担。”肖跃胜态度意外的好,让其他村民不好意思再提过分要求。随后肖跃胜和法官助理朱春为从银行取回钱,分发给10位村民。

   邢献芝告诉记者,庆大村19个村民组3000多人口,大小纠纷不断。久调不解的矛盾纠纷,村委会都鼓励村民到法庭起诉,走法律渠道依法解决,让人心服口服。

   荻港法庭背枕长江、面朝田野,离70年前人民解放军“渡江第一船”登陆地板子矶直线距离一里多路。“身处这片光荣的土地,一天都不敢懈怠。”朱玉宝说,“我们学习渡江战役依靠群众的好传统,借助村镇调解组织之力、凝聚全庭力量、发挥自己专业能力,采取重点突破方式,化解一个个矛盾纠纷,维护辖区稳定,服务乡村振兴。”

   针对矛盾集中领域,采取重点突破、定分止争的做法,在繁昌法院由来已久。2011年在繁昌县交警大队设立交通巡回法庭,近3年合计化解道交纠纷4567件。2017年6月,与县住建委联合成立繁昌县物业纠纷调处中心,已调处物业纠纷1652件。

   不畏艰险,勇于创新

   杨金贵今年已经80岁了。1999年,他从繁昌法院副院长岗位上退休,20年来,一直坚持在烈士陵园打扫卫生等公益劳动,是县里出名的热心公益事业的老干部。

   渡江战役胜利时,杨金贵10岁。1958年他应征入伍,1982年转业时主动选择到法院。“法院一直和县检察院挤在一栋两层水泥房里办公,我们正副院长4人共用一个办公室。”杨金贵说。他退休后返聘参与法院大楼基建工作,“2000年,法院新大楼建成启用,我心里特别高兴。”杨金贵说,“虽然我没在这大楼上过班,但这19年来的变化我都是看在眼里的。”

   繁昌法院克服大楼结构老化、资金紧等困难,信息化建设中注重向群众提供贴心服务,为法官增效减负。建成诉讼服务大厅、诉讼服务网、“12368”诉讼服务热线、电子送达等立体诉讼服务体系;科技法庭实现庭审同步录音录像、网络直播;全面使用庭审语音转写系统,庭审时间平均缩短20%。审判信息、质效管理、人事信息、案件档案管理实现信息化,电子卷宗随案生成并流转,法官阅卷、文书审签、电子签章应用、生效裁判文书直报等全在网上完成。尤其是集执行案件管理、执行联动与网络查控、执行远程指挥为一体的执行指挥中心启用,执行工作如虎添翼。

   2018年4月,中央政法委确定芜湖市作为“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先行试点应用城市,繁昌法院被确定为安徽省首批先行试点应用单位。截至2019年5月,公安、检察院通过该系统共计流转99件案件至繁昌法院。

   “我们希望通过加强应用,发现问题,促进系统不断完善,进一步提高司法质效和司法公信力。”繁昌县法院院长吕美满表示。

   保障发展,敢于担当

   5月23日,记者来到繁昌县经济开发区安徽奥冠新型材料有限公司的车间里,流水线上源源不断生产出彩色涂层钢板、印花钢板。

   这里原先是芜湖永利薄板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2013年5月停业,变成一家“僵尸企业”,成为了开发区管委会的一块心病。

   2014年4月,繁昌法院裁定永利公司破产清算。经评估,公司资产价值1259万余元,但经3次公开拍卖均遭流拍。为尽快变现财产,合议庭10多次与管委会、管理人召开协调会,最后确定向永利薄板同类行业公司进行招商。承办法官孙武多次协助管委会负责人、管理人,成功引进国内薄板行业前三强的浙江奥冠薄钢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实现“腾笼换鸟”,并提高了普通债权清偿比例,保护了债权人利益。

   “我们公司采取先承租厂房运行两年,取得良好经营业绩,特别是切身体会到繁昌县政府、法院营造优良的营商环境,才决定收购破产企业资产。”奥冠公司总经理潘青林告诉记者。

   “县法院通过司法程序处置‘僵尸企业’,引入大型企业,对整个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起到了示范作用。”繁昌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高翔说,“法院高效的司法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吕美满告诉记者,繁昌法院近年来在审理8件企业破产案和2件“执转破”案件过程中,都将财产处置与招商引资相结合,努力促使“僵尸企业”起死回生。

   只有28万人口的繁昌县,经济发展强劲,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收入稳居安徽县级第一。良好的法治环境有力支撑经济强劲发展。繁昌县委曾肯定,县法院主动作为积极投身于“五个繁昌”建设之中,为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实施保障护航,彰显了敢于担当的精神。

   “渡江第一船”精神,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我们一定继承发扬好‘渡江第一船’精神,奋力做好新时代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答卷。”吕美满表示。

 
责任编辑:魏悦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