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前用功 庭后温暖

——记太原中院刑事审判第一庭
2019-10-09 09:14:48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陈伟 杨梁文
 

  山西省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庭,审理全市有影响的大要案以及上级法院指定的大要案。无论审理什么疑难复杂案件,这支队伍始终不忘初心,做好开庭及司法救助等工作,收到良好的社会和法律效果。

  庭前会,顺利庭审的决定性因素

  无论案件大小,庭审的如期顺利展开,庭前会起着决定性作用。今年5月,刑一庭受理一起涉24名被告人的有组织刑事案件。主审法官朱万君经过对96本卷宗的仔细审阅,就管辖异议、回避、非法证据排除等20余项在庭上可能影响开庭顺利进行的问题记录下来,然后召集庭前会议进行逐项解决。

  庭前会议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有的问题争议很大,要反复研究、耐心说服。本案对如何举证质证争议较大,24名被告人所请的42名辩护人要求每人对有争议的案件事实要一项一项举证,而控方要求进行分类打包举证,这样会节约最少3天时间。眼看争议僵持不下,合议庭专门安排时间约见各辩护人听取意见,能在庭前解决的全部在庭前解决,最后终于达成打包举证质证的意向。这个案子的庭前会在10天内开了4次,保证了庭审的顺利进行。

  据介绍,该庭近三年审结的1441件一、二审案,案案都要做好庭前工作。

  定预案,顺利庭审的保障

  一次游刃有余的庭审,要有一套科学的方案做支撑。提起2016年8月审理的一起被告人为副部级干部的刑事犯罪案件,庭长王文皓和副庭长杨力记忆犹新。

  这是该院受理的第一起涉部级干部的大案,摆在合议庭面前的第一关就是缺乏经验。合议庭首先利用3天时间专门去省外两个兄弟法院取经,回来后制定有关方案。

  制定庭审方案时,鉴于被告人身份特殊,记忆力、反侦查能力、表达能力都很强,合议庭将有可能出现的90多条不确定因素列入预案。据介绍,仅这一案就制定了5大类60多项十几万字的方案。

  “这个方案实际成了我院审理大要案的蓝本。”分管副院长段培林说。

  救助,让庭审更有温度

  刑事法官判出判进,冷冰冰,是群众对法院的印象之一。太原中院刑一庭为附带民事赔偿当事人开展司法救助,让庭审更有温度。

  今年8月,刑一庭审理的一起爆炸案中,85岁的康某赖以养老、价值30万元的房子受到了严重损毁,而加害人无赔偿能力,老人自案发后一直住在女儿家。审理此案的法官贾仑在审理过程中获此信息后,主动提示康某可以申请司法救助,以解燃眉之急。由于老人年事已高,贾仑还为他填写了有关资料,写了申请。

  为了能在10天之内为老人申请到这笔费用,贾仑又给院救助委员会写了司法救助报告。

  贾仑告诉记者,刑事附带民事案件在下判后一般要申请执行,周期较长,而且还有执行一段时间没有结果的可能。但受害人往往急需这笔费用,刑一庭法官急当事人所急,多年来保持这种传统,近三年共为7案7名当事人申请司法救助20.1万元。

 

 
责任编辑:魏悦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