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动珠江潮起 推动人才涌流
——广州中院加强年轻干部培养工作纪实
2019-11-26 09:37:28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杨晓梅 万鹏
 

  “年轻干部特别是基层年轻干部的成长,不仅需要自身的努力,也需要组织提供外部条件着力培养。这次能够到广州中院锻炼学习,既是对我过去成绩的认可,也让我对未来更加期待。”不久前,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法院法官叶汉杰到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始为期两年的锻炼学习,成为广州法院推进优秀年轻干部发现培养选拔工程的受益者。同期,广州中院和各基层法院各出12名法官或司法行政人员,开始实施双向锻炼交流。

  得人者兴,失人者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越要重视抓好培养选拔年轻干部这个事关长远的战略举措。在广州法院,大力加强年轻干部培养、打造司法人才高地已成为法院的重点工作。

  形成一池活水推动人才源源不断涌现

  7月22日,广州中院印发实施《关于加强和改进广州法院优秀年轻干部发现培养选拔管理使用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制定实施涵盖年轻干部发现、培养、选拔、管理、使用工作等方面的35条举措,大力推进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

  “这是广州法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确保广州法院始终科学发展、事业后继有人,打造司法人才高地的重要工程。”广州中院院长王勇对人才工程的定位非常清晰。

  广州中院政治部主任张汉华介绍道,广州中院党组对《意见》高度重视,《意见》制定实施前就做了大量扎实深入的基础调研,确保《意见》的内容系统完备、科学规范、有效管用、简便易行。

  《意见》在内容上,突出体现了新、全、实三大特点。新,即结合新形势下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新需求,立足于司法改革之后法院人才队伍的新实际;全,即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涉及干部队伍建设、法官职业化建设的政策文件进行了全面梳理,对全市两级法院2600余名在编干警进行了全样本分析;实,即坚持问题导向、专业导向和结果导向,着力解决法院人才队伍建设的实际问题、法院优秀年轻干部的实际困惑。

  “这个意见给出一个很明确的信号,让青年人知道成为什么样的人、成长的路径是什么。”王勇说,“让人才动起来,避免结构板化,形成一池活水,让机制源源不断地推动优秀年轻干部不断涌现,是促使广州法院工作走在前列的有力保障和智力支撑。”

  突出实践引领促使理论学习入脑入心

  政治坚定离不开理论坚定。习近平总书记说:“干部要成长起来,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今年10月,广州中院年轻干部理论学习小组成立。

  “我们希望通过丰富和改进学习形式,让理论学习更加有意思,将政治理论与时事热点、青年痛点、干部兴趣点相结合,让理论学习真正地入脑入心。”广州中院年轻干部理论学习小组组长周冠宇说。学习小组曾以“理想·使命·机遇”为主题开展了一次讨论,直面年轻干部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探讨鸵鸟心态与佛系青年、吃瓜群众的联系。年轻干部一改过去被动学习的状态,通过参与积极热烈的讨论,自觉领悟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与责任,纷纷表示要摒弃鸵鸟心态、看客心态、懈怠心态,以开动脑筋、身体力行、坚持不懈的实际行动投入到司法工作中去。

  学习小组还突出体现桥梁作用,通过与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有效衔接,优秀年轻干部有机会列席中心组学习、参与学习讨论,形成“一辈带着一辈学、前辈做给后辈看”的学深悟透良好氛围。

  实现人尽其才做到干部人岗相适人事相宜

  今年9月,广州中院面向全国法院系统公开选调公务员,在入围的8名法官和3名司法行政类人员中,有2名省级业务专家和2名法学博士。如此大规模的全国范围选调,这在广州中院还是首次。这得益于人才发现机制的拓宽。

  张汉华认为,如果要用一个关键词来概括优秀年轻干部的使用,那就是“突破”:“通过突破层级和辖区的限制,特别是突破优秀年轻干部上升进步的天花板,真正做到人岗相适、人事相宜。”

  广州中院政治部干部处处长李琳介绍说,《意见》实施后,广州中院已有20余名在岗超过5年的中层副职完成轮岗。近日,广州两级法院干部上下级交流锻炼工作也全部完成,标志着年轻干部强调“基层工作经历和多岗位锻炼”的发现和综合能力培养机制正式启动,广州中院政治部对全市两级法院交流锻炼期间实绩突出的干部,纳入全市法院优秀年轻干部储备库,实行跟踪培养。

  广州中院执行一庭副庭长杨晓怡是首批到基层法院锻炼的青年干部之一。“我毕业就到广州中院工作,至今已超过14年。从研究室到执行局,可以说是从最‘文’的部门到最‘武’的部门。”杨晓怡说,“此次大规模的上下级法院年轻干部交流锻炼,让我有机会去到服务群众的第一线,去到矛盾纠纷的最前沿,在直面群众、直面矛盾、直面困难的过程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本领。”

  到广州中院锻炼学习的叶汉杰也感触良多:“在基层法院,时间和精力主要集中在一审房产案件的审理工作中,专业高度和覆盖面局限明显。《意见》的出台实施,给了基层年轻干部明确的导向指引,为年轻干部在更高的平台上学习历练、成长为高素质复合型司法人才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在优秀年轻干部使用机制上,最能体现激励和导向作用的是列出了干部优先提拔使用清单。”李琳介绍说,最重要的导向有两个:一是让能够干得成事的干部获提拔,特别是在关键时刻、重大任务、斗争一线豁得出来、冲得上去的干部,要优先考虑;另一个是鼓励在办案一线埋头苦干,不事张扬,办案质效多年居所在部门最前列的法官,在提拔时要予以倾斜。

  近期,广州中院通过严格程序和条件共选任了6名中层正职,对其中特别优秀的同志,实施破格提拔,激励干部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目前正在开展的中层副职选任工作中,考查对象最年轻的32岁,德才素质突出,群众公认度高,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2次。

  加强因人施策提高干部分类管理培养精细化水平

  干部该怎样管理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这是张汉华最常思考的问题之一。广州中院把解题思路放在了提高分类精细化管理和建立因人施策的培养机制上。

  广州中院创新实施“清单式”干部管理模式,依托干部人事档案和管理清单,精细量化加分项目,实现对年轻干部政治素质、业务能力等信息动态掌握、实时更新,建立与人员分类管理改革和职务职级并行改革相适应的全市法院优秀年轻干部分层储备机制,分别建立优秀年轻员额法官、审判辅助人员、司法行政人员名单,打破论资排辈、以票数论干部等“隐性台阶”,有效避免形式主义,让优秀年轻干部拔得动、上得去。

  “清单式管理最大的优势在于可对照、可执行、可参考、可推广。”张汉华强调,对于优秀年轻干部,能够及时发现、动态掌握,抓紧放到关键岗位、领导岗位培养锻炼,推动全市两级法院班子中年轻干部始终保持一定比例;担任部门正职的年轻干部数量在现有基础上逐步增加;实现跨法院统筹人才调配,落实年轻干部常态化配备要求,最终达到强化广州法院司法人才高地聚集效应,形成年轻干部奋进争先、人员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干部整体素质持续提升、审判执行质效持续向好的新局面。

  “在培养年轻干部上,广州中院推行实施‘一工程两计划’方案,特别突出体现了因人施策的培养机制。”广州中院宣教处处长谭鹤欣介绍。“一工程”即实施广州法院“百名审判业务专家工程”,“两计划”即面向优秀年轻法官实施“审判业务专家阶梯计划”,面向政法编年轻法官助理实施“未来法官阶梯计划”。通过系统工程,激发年轻干部干事创业的巨大热情,优化完善以审判业务专家为龙头、以年轻优秀法官为主体、以年轻法官助理为后备梯队的人才队伍布局。

  据了解,广州中院正在以打造司法人才高地为契机,让年轻审判业务专家、年轻优秀干部早挑担、挑重担,主动参与党委和相关职能部门的法律政策论证和咨询工作,参与重大、疑难、复杂、新类型案件的审理工作,牵头或参与裁判指引意见制定,推动裁判尺度统一,切实提升司法权威。

  “结合实际成效,我们还将探索培养全省全国知名审判业务专家。打造业务过硬、知名度高的党员先锋审判团队和明星法官,建立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法官工作室,推动在全省全国形成知名法官品牌。”谭鹤欣如是说。

 
责任编辑:邵倩雯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