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基层减负,“持久战”才能带来“稳幸福”

2020-01-09 14:10:38 | 来源:河北新闻网 | 作者:钟波
 

  2019年开展为基层减负工作,成效如何?下沉到基层、和群众面对面的时间多了,坐在办公室的时间少了;规范考核评比、减少督查检查,干事热情更高;会议统筹做“减法”,合并“同类项”……有媒体调研发现,基层不必要的会议、文件、检查考核少了,基层干部服务群众更多了,干事劲头更足了。(1月8日人民日报)

  当前,“基层减负”的效果逐步显现,随着文件少了、会议少了、工作群少了、手机APP少了,基层干部的时间和精力逐渐回归“正途”,服务群众的动力越发强劲,群众和基层干部的满意度都在不断提升。但也要看到,如何把来之不易的成果,持续推进、继续深化,不仅是基层干部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也是社会和舆论热议的话题。

  基层负担过重,实则就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基层末端的展现,作风问题本就有“一抓就见效、一松就反弹”的特点,如果没有决心耐心,没有持之以恒的努力,就难以持续深入,难以真正实现给基层干部“减负”“松绑”的目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基层减负是个系统工程,很难一蹴而就,既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的耐力,更需要“庖丁解牛”般的精细。2019年已成过往,但基层减负不会“打烊”,抓住关键、明确目标、形成共识,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难点痛点才更容易被击破和解决。

  敢于跳出“窠臼”。摒弃简单的“指标减负”,以精准紧盯问题,务求实效,砍掉一些不必要的会议、材料、报表、台账、检查及“群组”,让基层干部真正有减负的获得感,真正从“杂事”“虚功”中解脱出来,干实事、实干事。

  善于“问症”基层。“知屋漏者在宇下”,基层干部身在其中,最了解负担重在哪、形式主义问题发生在哪、哪些工作是不必要的,持续推进基层减负更应该多听听基层干部的意见,找准问题关键,精准施策,才能减到点子上,才能减到基层干部心窝里。

  坚持制度“护航”。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制度若坚持不好,得不到有效执行,就会陷入“破窗效应”。要保证基层减负的保障制度不成为“稻草人”“橡皮筋”,最好的、最实效性的办法,就是在减负实践中严格执行制度,不走形不变味,为基层减负“保驾护航”。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党员干部必须提振精气神,总结经验、教训,顺势而为、努力作为,用更加扎实的工作举措、更让群众满意的成果,把“基层减负”成果转化工作动力,推动“基层减负”的持续深入,打好“基层减负”的持久战,为基层干部、人民群众带来稳稳的幸福。


 

 
责任编辑:于子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