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务进基层 法官进网格

——江苏如东法院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纪实
2020-04-15 08:47:30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季诗秋 古林
 

  今年3月,“法润江苏2020春风行动”启动以来,江苏省如东县人民法院积极融入社会综合治理网格,开展“审务进基层、法官进网格”工作,精耕“槌声入乡”“幸福家庭讲堂”“法润民企”等特色品牌,为乡村振兴提供法治保障。

  法官答疑走田坎

  3月27日,如东法院立案庭庭长刘俊带领年轻法官走访了挂钩的双甸镇3个村居。当天,法官在双甸镇鹤井村有效化解了一起收养关系纠纷,在石南村为该村一处集体资产盘活处置提供法治化解决思路,在高前村与镇村干部共商闲置土地流转方案……像这样的“法官进网格”工作,如东法院的每名干警一季度至少要开展一次。

  围绕“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基层社会治理目标,如东法院在2019年11月出台了《建立审务工作站、推行法官与法官助理进网格工作的实施方案》,在辖区内15个镇(街道)设立了审务工作站,并选派法官与全县1496个网格对接,实现了“审务进基层、法官进网格”全覆盖和实质化运行。

  依托网格,法官主动对接基层,履行指导民调、联动化解、法律咨询等职能,定期下沉网格,就农村土地承包纠纷、集体资产经营纠纷、涉动迁纠纷、农资购销纠纷与基层干部和网格员进行沟通交流、预警排查、研讨应对方案,并对基层干部和网格员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法律培训,培育其法治思维,从而规范基层管理服务,从源头上减少纠纷发生。

  同时,得益于网格员熟悉社情民意、工作时间灵活等优势,法院部分案件在文书送达、执行查人找物方面也打通了“最后一公里”。

  线下线上普法忙

  在农村,纠纷产生的原因更多是情理与法理的博弈,正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无论诉求支持与否,冷冰冰的一纸判决,牺牲的是乡土社会的“幸福感”。如何让矛盾纠纷化于未发、止于未诉?在历经司法活动后乡土社会的人际关系又如何修复?面对日益老龄化的农村地区,普法工作如何有效开展?

  面对上述发问,结合工作实际,如东法院岔河法庭“幸福家庭讲堂”普法品牌应运而生。该讲堂每期选取涉及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的典型案例,以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乡土的语言进行宣讲。

  2019年12月13日,首期“幸福家庭讲堂”在双甸镇高前村村委会开讲,当天现场就有群众近400人参与旁听。疫情期间,“幸福家庭讲堂”并未“停课”,受线上庭审启发,岔河法庭干警积极录制普法小视频提供给村民,并积极借助各类普法平台进行推广普及。

  除此之外,如东法院还提出了“三百一万”目标,即2020年全年巡回审判超百场,送法下乡超百次,原创案例普法超百篇,公众号受众超万人。

  审判执行齐保障

  “大棚都种上作物了吧?”如东法院法警大队政委祁卫东想来想去不放心,拨通了栟茶镇兴凌村党总支书记顾国才的电话。

  故事还要从一纸土地租赁合同开始。兴凌村曾是如东县有名的贫困村,村营年收入不足5万元。然而随着2014年328国道通车后,村里迎来了发展机遇,通过土地流转,发展高效设施种植业,解决剩余劳动力,促农增收,按下了乡村发展的“快进键”,村营收入达到120万元。

  然而,活跃的土地流转背后也有着隐患,去年,涉及该村经济合作社的一笔近700亩的土地流转纠纷进入法院。这700亩土地原本全部是大棚并用于经济作物种植,前期投入巨大,且该类案件涉及村集体、流转大户和广大村民,不但要快审快结,执行过程亦需灵活有度,确保生产要素及时流动,继续发挥最大效益。

  最终,在多方努力下,该案原始的“拆棚还债”的机械执行方案被否,新的种植大户垫资进场。顾国才特意制作了一面锦旗送到祁卫东手中。据悉,最近700亩大棚已经种上西瓜、甜瓜、芦笋等作物。

  疫情期间,如东法院法官还重点对辖区内的小微涉农企业开展走访调研。该类企业普遍具有抗风险能力差、管理经营松散等问题,走访过程中,法官们解答了企业法律问题33条,从民商事合同、企业运营、劳动用工等方面告知21项法律风险,供企业经营决策参考。

  日前,如东法院发布《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意见》。该院院长黄卫表示,人民法院要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主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大局,有效助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始终沿着法治轨道有序前行。


 

 
责任编辑:于子平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