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硬汉 暖心大叔
——记湖南省岳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员杨光
2020-06-01 16:29:05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曾妍 李艳
 

  2020年2月末的一天,正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整个湖南岳阳城区前所未有的寂静。

  一大早,一辆警车划破街道的宁静,几名法院干警匆匆踏上执行旅程。为了保民生,作为被执行人的某粮食加工企业必须尽快复工复产。

  一排粮库和设备前,这个戴着口罩,字句听来干脆利落,眼眸中透着雷厉风行的人便是岳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执行员杨光。他正在为即将解封的稻谷和设备与双方当事人协调,说到要紧处,打出手势以示强调。最终,解封工作顺利完成,企业次日即可复工。

  这已是杨光在疫情期间的第三次外出执行了。尽管疫情当前,但他知道不能耽搁。迎难而上,全力以赴,是他的一贯态度。

  初出茅庐

  小伙儿冲上征拆一线

  “报告,我来行政庭报到。”

  1997年,刚刚20出头的杨光从华中师范大学法律专业毕业,进入岳阳中院工作,被安排在行政庭。

  现任岳阳中院土地房屋征收审判庭庭长陈军仍记得杨光第一次踏进办公室的场景,“朝气蓬勃,特别精干,很是阳光。”当年,陈军是行政庭的一名法官,杨光是他的书记员。

  那时的行政庭,除了诉讼案件审理,还有一项重要工作——非诉行政执行。

  “土地房屋征拆、山林权属纠纷占了当年非诉执行的大头。他跟着我们翻山越岭、跑征拆现场是最多的。”陈军说。

  别看杨光刚毕业,工作上手却很快。“干部家庭出身,年纪也轻,但做事麻利,做起群众工作来也是有门有道。”

  1997年的岳阳刘山庙,属于城乡接合部,一侧又紧邻着南湖,便成了早期逃荒、拾荒人员和上岸渔民的聚集地,并逐渐演变为城区南面最大的棚户区。

  那年,政府决定对刘山庙片区进行拆除。经政府部门的前期工作,仍有近七成住户不愿意搬迁,从而进入非诉执行程序。

  这是杨光跟进的第一个非诉执行系列案,涉及210余户强制征拆对象。由于绝大部分征拆住户白天在外劳动,入户工作只得安排在晚上进行。他白天忙完其他案件的送达、庭审记录,晚上便跟着陈军说。

  起初,征拆户很排斥上门的工作人员,闭门不见、冷眼相待、言语冲撞是常事。

  “一开始我还担心他年轻气盛压不住性子,可事实证明,我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陈军说。

  对方闭门不见,杨光就寻到人家厨房外的窗户下,主动跟正在炒菜、洗碗的户主攀谈;对方不招呼进门,他就自来熟地坐上门口的台阶,与屋内人闲聊着家常;对方言语激烈,他微笑应对着,不时帮忙递杯茶、扇几把蒲扇。

  这个没有半点儿架子的年轻小伙很快被征拆户们接纳,与同事开启了一趟“马拉松长跑”。

  “陈法官跟小杨又来宣讲政策了呀?”拥挤嘈杂的旮旯处、昏黄暗淡的灯光下,法院干警成了这里的常客。

  与征拆户做工作,往往一谈就是一整晚。令陈军再感意外的是,初进法院的杨光居然对城市规划方面的法规条例、政府的征拆政策都相当熟悉,做工作时,从法律、政策到利害关系、安置措施,讲得头头是道。

  原来,他为了做好群众工作,向在规划部门工作的朋友借来相关书籍、资料学习,多番请教,自学全了这些知识。

  一年多过去,“马拉松长跑”临近终点。210多户征拆对象相继自愿搬离。

  刘山庙征拆工程收尾后,时任相关拆迁部门的领导连连称赞:“法院的小伙子做事那叫一个扎实!”

  在行政庭工作的5年间,杨光蹲守过夜间偷偷生产的化工作坊;凛然喝退过手拿铁锹、阻挠执法的痞子流氓;跑遍了岳阳辖区所有的县市区,学会了多个县区的方言……

  这5年的收获无疑是丰厚的,为他以后的工作和处事,打下了深深烙印。

  尖兵利刃

  “案子交给他,放心!”

  杨光还有过4年的执行信访、申诉案件办理和执行异议监督的经历,这让他侧面地了解到执行工作的不易,也感知到规范执行对于法院和涉案当事人来说,都承载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进入中院的执行案件往往标的重大,疑难复杂。作为执行干警,职责就是全力攻克,不让法院裁判成为白条。”杨光说,执行是一项高负荷、高风险的工作,考验人的能力与水平,也考验毅力与心智。

  “对方早就是个空壳公司了。”申请执行人岳阳一企业和被执行人广东某集团公司的买卖合同纠纷案,标的额达1.677亿元,因资金短缺而陷入困境的岳阳公司急切地向法院申请执行。但从线上查控来看,被执行人已是资不抵债。

  为了彻底摸清被执行人的实际情况,周五才接手案件的杨光,乘着周末赶制出文书,周一便奔赴广东,去往对方企业所在地进行调查。

  不想,对方是当地镇上的支柱企业,在当地经营多年,关系盘根错节。调查过程中,杨光不但四处碰壁,还屡遭威胁。调查一度陷入困境。

  轻言放弃不是杨光的风格,他从外围开始突破。在看似闲谈中,从当地居民处掌握企业的背景情况;周转于当地工商、银行、法院等部门之间,摸寻企业财产线索。

  几经调查,杨光确认,被执行人负债已达60多亿元,名下资产已被全国多个法院查封、冻结或者抵押给银行。

  但功夫不负有心人,混沌的案情中隐现出一丝光亮。抽丝剥茧下,杨光摸寻到被执行人尚有两处可供执行的资产,一处是在某上市公司的未到期债权,另一处是在某物流公司的股权。法院迅速对这两处资产予以冻结。

  有了明确的目标,杨光与同事兵分两路,一面火速与上市公司对接,无数次沟通协调,配合相应的执行措施,“软硬兼施”下成功追回近7000万元债权;一面启动对被执行人在物流公司的股权评估。

  难题又一次出现了。物流公司负责人始终避而不见,即使法院相继采取了罚款、拘留措施,对方仍旧不为所动。为此,杨光与同事又数次去往广东,协调当地公安机关配合,最终以涉嫌拒执罪拘捕公司负责人并进入司法程序。

  正是全方位攻坚与果断行动下,最终各方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在当地政府组织的协调会上,某兄弟法院执行局局长佩服地赞叹道:“这样的案件还能‘挖’出7000万元现金并达成执行和解,岳阳法院真行!”

  岳阳中院受理的涉企执行案件标的巨大、法律关系复杂,可能涉及企业生死,甚至与当地的经济秩序、社会稳定密切相关。执行办案的过程往往千回百转,需要上下求索、孜孜不倦。

  “执行标的额越大越需要通盘考虑,简单粗暴的强制执行,不但可能效率不高,甚至效果还不好。”杨光认为,“只有让申请执行人信服、被执行人心服,才能事半功倍。”

  在执行另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时,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被执行人便停产歇业了,名下几无可供查控的财产。杨光顺藤摸瓜,发现被执行人在湖北某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有一批未兑现的债权,只是这批债权未到期,还得按照工程进度来结算。

  长达4年的漫长执行就此开始。每逢一笔债权到期,杨光与同事便要去往指挥部协调。让人犯难的是,指挥部因修路的需要,经常变更办公地点,具体经办人也常在各地出差。工作量无疑是巨大的,稍有懈怠,就可能令债权流失,也会让案件进入“终结本次执行程序”。

  但杨光并没多想,就像一颗钉子楔入,跑遍了湘鄂相邻各新修高速公路的现场,不但将5000万元执行款全部执行到位,同时妥善地处理好申请执行人、被执行人与协助执行人三方的关系,促成三方继续合作。

  结案后,申请执行人与被执行人企业代表均向法院表达谢意:“他办案,我们心服口服!”杨光笑称:“算有幸见证了湖北高速公路的发展史。”

  岳阳中院执行局副局长付胜芳评价:“就是这种韧劲和钻劲,让他像一把执行尖刀。案子交给他,放心!”

  在执行实施战线鏖战7年,杨光参与执行500余案,承办重案难案40多起,执结到位标的额逾30亿元。让人再觉叹服的是,他承办的案件中,没有一起当事人信访或投诉。

  凡人凡事

  看不见的艰辛

  执行工作五味杂陈,大多数人看见的、记得的,是举措成功与否、标的额到位多少,往往忽略了执行路上干警们的汗水与付出。

  2015年6月的一天,云南省曲靖市辖内某县城外的盘山公路上,一辆汽车正在艰难而又小心地行驶。

  这辆车从云南昆明出发,司机不熟悉当地路况,看着穿梭在密林、悬崖、深谷之间的坎坷泥路,开得很是谨慎。杨光与同事坐在后座,紧盯路况的他心一直悬着,不时提醒司机。

  在一个山道拐弯处,迎面突然冲出一辆货车,避让不及之间,小车与货车猛烈撞击,剎下路侧的斜坡数丈,幸好被一棵大树挡住。杨光冒着冷汗从惊魂中反应过来,确认自己身体无大碍后,赶紧爬出车窗,边帮助满脸是血的同事下车,边呼喊着询问前排无法动弹的司机是啥状况……

  这趟曲靖之行,为的是一宗借款合同纠纷案件,被执行人在曲靖下辖的一个县城某公司处有一笔债权需要办理冻结和执行。杨光与同事飞抵昆明后,转又租车赶赴目的地。

  对杨光来说,这趟车祸无疑是不幸中的万幸,自身只是多处软组织挫伤,同事撞断了鼻梁。按照领导指示,二人在当地医院留观两天后返回岳阳休整。

  但案件仍要继续执行。在家休息两天后,一身瘀青的他忍着疼痛再次出发,踏上了那条艰险的执行旅程。

  每念及此,杨光心有余悸。他告诉记者,第二次曲靖之行后,毫不犹豫地给自己买了一份出行保险。

  为确保执行效率,杨光从来不打乱仗。每次行动前,他都认真研讨案情、制定方案。一趟出差,他会囊括几个案件在相邻地方的行动,密集安排的工作任务会精确到每个小时。

  长期搭档的法警肖必胜透露,杨光每次方案都带着“后手”,“一旦某个工作任务没达到预期目标,立即转换为B计划”。遇到自己不能亲自前去办理的事项,杨光也会反复叮嘱要点,把标的、流程等一一交代清楚。

  一日一地,日行数百里,于杨光来说是常事。他平均每年近一半时间出差在外,行程数万公里,全国各地遍布了他的足迹。

  每个人都会把一些东西看得重如泰山,百折千回仍迎难而上;也会视一些东西如云淡风轻,安之若素。对杨光而言,前者是职责、担当,后者是病痛、名利。

  2017年,41岁的杨光检查出重病。病魔并没有令他悲观沮丧,他从容地配合着医生的化疗方案,安慰父母及妻子,宽慰领导和同事。

  2018年,“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攻坚战在全国法院轰轰烈烈打响,执行战线异常忙碌。187天的密集治疗后,经过短暂休息,已然瘦到脱形的杨光迅速回到了工作岗位。

  领导和同事心疼他,劝他在家多休息。他深知此时执行局的工作现状,坚毅又爽朗地说,“在家里总闲着也不好,回来工作还充实些。”

  见拧不过他,领导只得默许,一再强调随时可以请假休息。可在后续的化疗周期中,他拔下针头即又返岗。

  那年的评先评优,领导有意推荐他,他又如同往年,主动向领导报告,“我不参与,机会留给局里其他同事吧。”

  向上攀登

  满满正能量

  从审判庭转任到执行局已有11个年头,如今的杨光成为新晋执行干警眼中的前辈。在传帮带时,他总有说不完的经验。从他的身上,能感知到满满正能量,那是一种不断向上攀登的气息。

  没有金刚钻,揽不下瓷器活。这是杨光初到执行局工作时的深切体会,审判与执行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工作方式,自己需要尽快进入角色。

  他加班加点自学执行法律知识,跟随老同事不断摸索、积累办案经验。如今,哪怕谈及做当事人工作,他也有诸多经验之谈,且不乏风趣幽默。

  相比诉讼程序,执行没有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可依例而循,需要用到的法条往往散见于各个法律法规中,不便及时查阅。杨光便根据日常的必备法条,汇编出一套工具书,内容全面又方便携带。同事们争相复制,视为宝典,全市法院执行干警迅速人手一册。

  “执行办案并没有固定模式,不能墨守成规,要多角度考虑问题。”这是杨光初进执行局,学习法院当年内部授课时,印象极深地一段内容。

  申请执行人尹某的借款合同纠纷案,执行标的额1000余万元。第一被执行人为某纺织品公司,负债达3亿余元,早无财产可供执行。

  作为借款担保人的第二被执行人华容某蔬菜加工企业,是当地农业生产的龙头企业,正处于转型升级阶段,一时并无足量现金可供执行。

  尹某向法院申请执行后,每天必找到承办人杨光,要求快速对蔬菜加工企业采取查封、冻结等强制措施。

  “你想尽快收回本金和利息的心理,我很理解。”杨光悉心接待,“也请考虑对方还有几百名员工,与上千农户有合作协议。一旦强制执行,则会让企业停产,这些员工、农户怎么办?”

  但尹某更多的是担忧债权,质疑法院在偏袒对方。

  在这两难局面下,杨光说服尹某,共同实地考察蔬菜加工企业,并去到当地政府了解情况,彻底打消了尹某的误解和顾虑。最终通过“放水养鱼”,促成各方达成执行和解,实现了全部债权。

  执行是打通法律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杨光承办的执行案件,涉及成百上千万元、甚至过亿元的金额兑现,“办理这样的案件,说从来不会遇到诱惑,那是假话。”对此,他逐渐养成了一些独特的工作习惯。

  比如,只在设有监控的接待室接见当事人;不跟当事人“处朋友”;当事人质疑纪律作风的案件,主动接受监督。

  “要搞好执行,离不开勇和谋,更少不得一身正气。”岳阳中院执行局局长聂晴晓说,杨光无疑是表率。

  历经6个月、数十次执行行动,在成功帮一家企业追回300多万元执行款后,企业负责人找到杨光,私下硬要塞给他2万元钱以示感谢,杨光毫不犹豫地拒绝,并向领导报备了情况。

  正气不息,邪气不侵。杨光严词厉色拒绝类似的当事人“好意”很多回,他说自己的认知很简单,把廉洁账算清楚,自然也就通透了。

  “法院干警有不同于其他行业的责任与义务,底线更严,要求更高。不要给自己、家庭、单位添麻烦。”他从刚踏进法院工作开始,便给自己立下了这一规矩。

  向阳而生

  阳光照进生活

  热爱生活的人如同常住春天,即便感知过寒冬肃杀,仍会沿着自己的轨道,回归春天。

  关于那场与病魔的战斗,向来乐观、直爽的杨光从不愿多说。事隔半年后,同事们又重新看到他在朋友圈晒出了自己在足球场上的英姿。哪怕是一个背影,熟悉他的同事瞥眼就说,“那股子昂扬向上的劲头,就是他了。”

  杨光喜爱运动,尤其喜爱足球。他是岳阳足球圈中的“知名人士”,业余还兼着某足球俱乐部的领队、教练。虽说是兼职,队员们也是来自不同行业的足球爱好者,但他对自己和队员要求严格,总是把每周的训练、比赛都安排得明明白白。酣畅驰骋后,他也喜欢与三五球友坐在某处烧烤架旁,相互碰杯,欢饮开怀一番。

  在杨光看来,人生其实很简单,不外乎工作中负责地去办好每一起案子,生活中放松地享受每一天。很是质朴,却是他写实的人生态度。

  “大叔、大忙人、责任感强、心思细腻……”这些都是妻子给杨光的评价。妻子比杨光小五岁,是岳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一名医生,在她眼里,丈夫是暖心的“大叔”。

  “他知道我白天工作很紧张,晚上睡得早但睡眠又浅,所以他每次深夜出差回来,为了不打搅我,都会悄悄地睡沙发上。”

  出差在外偶有空闲时,杨光会特意为妻子跑去当地商场买衣服,他选款式,妻子通过视频确定喜欢的颜色。“口头上说是礼物,实际上算是我长期在外出差,较少陪她和孩子们的一种弥补吧。”

  对于这份心意,妻子嘴上不说,心里却满怀感动与幸福,“其实,只要他注意身体,就比买什么都好。”

  除了足球,杨光周末总会为全家做出特意地安排。或是在厨房忙碌一番,做上几个网上学来的新菜;或是带着全家去外面吃个大餐;或去看场合家欢的电影。

  经历过新冠肺炎疫情这个特殊的寒冬,杨光说,疫情结束后,最希望有机会带全家去一趟自驾游,“再好好陪老大打一场篮球,陪二小子玩一轮乐高。”

  执行路上诸多的难题和阻力,没有让杨光放慢脚步。生活中的阴霾和风暴,在阳光的照耀下也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责任编辑:李宁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