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需精耕细作
2020-07-01 15:07:58 |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 作者:李长安
 

  以“企业+农户”的形式扩大肉牛养殖规模,从而带动农牧民增收,实现乡村振兴;以“政府扶持+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实施产业扶贫,垦地合作扩种茶园……“输血”更要“造血”,产业扶贫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也是实现脱贫、防止返贫的根本之策。

  近年来,不少贫困地区把发展扶贫产业作为重点工作,一些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比如,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种植的黄花成为乡亲们的“致富花”,陕西省商洛市的柞水木耳成了大产业。昔日的“土里刨食”发展成为今日的“地里刨金”,黄土地变成了金土地,土特产成了“金招牌”。这些发展变化,打破了农村传统的生产模式,充分激发了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在稳定贫困群众收入、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当前,许多地区扶贫产业发展生机勃勃,但也有一些地方扶贫产业相对滞后,或过于单一,农产品品质不高;或生搬硬套别地产业扶贫经验,结果“南橘北枳”,导致扶贫产业“水土不服”。这些问题,极易打击群众脱贫的信心和积极性。

  “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者,是谓妄行。”脱贫攻坚虽战无定法,帮扶方式方法也有千条万条,但“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是首要一条。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需要找准导致深度贫困的主要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脱贫攻坚举措。产业扶贫尤其不能松、不能放,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越是收官之时,越要多一些脚下沾泥的实地调查研究,多听群众意见,少“拍脑袋”决策,因地制宜,草肥养牛羊、水好养鱼虾。在决战脱贫攻坚剩下的6个月时间里,还需咬紧牙关,一鼓作气,与贫困群众一道围绕农村产业做文章,精耕细作,让扶贫产业根深叶茂。


 
责任编辑:王娜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