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聚焦“平安中国”建设,法院工作受关注

2020-08-26 19:22:06 | 来源:人民日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平安中国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各地党委政府、全国政法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砥砺奋进、攻坚克难,不断推进平安中国建设取得新成效。

  今年以来,迎战疫情,防汛救灾,政法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坚守一线、冲锋在前,着力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为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夯实了安全稳定的发展基础。“平安中国”这张亮丽的国家名片,更加展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

  近日,《人民日报》聚焦“平安中国”建设,刊发多篇报道,其中法院工作受关注。


  8月19日的《人民日报》刊登了《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提到科技赋能,为高水平的平安建设提供广阔前景:

  “现在开庭!”随着清脆的法槌声响起,在电脑端展示庭审实况的屏幕中,广州互联网法院法官张艳坐在法庭审判台上,国徽、审判席等一应俱全,两名陪审员出现在法官两侧的审判席上——而实际上,除了张艳自己身在法院,其他两名陪审员正待在各自家中。

  原来,当时正处于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线下庭审受到限制。然而,司法活动不能停,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时限办结。此时,广州互联网法院自主研发的“YUE法庭”派上了用场。依托“YUE法庭”这个虚拟仿真法庭,将计算机模拟的三维法庭场景与摄像头拍摄的人物活动图像进行数字化实时合成,法官和人民陪审员可实现不同场域同台开庭。

扫描二维码阅读全文



  8月21日的《人民日报》刊登了《夯实“平安中国”的社会根基》,提到人民法院公正定分止争,解难题化积案: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不久前审理的一起案件引起关注。该案中,哥哥起诉妹夫要求其偿还因妹妹治病产生的债务。审理中,法官感到,这场诉讼表面上是哥哥向妹夫讨要借款,其实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让对方承认这些年哥哥为妹妹治病付出的努力。

  当时,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急需防护用品。法官注意到,原告妹妹在治病期间得到过社会捐助,多次表示希望回报社会。“能不能不争了,共同把这笔钱捐给抗疫一线,了却妹妹的心愿呢?”法官的提议很快得到了响应。双方当事人当庭和解,将争议款项以逝者女儿的名义捐赠,原告撤诉。

  “这事就过去了,我们以后还按亲戚走动。”近10年的恩怨和6年的诉讼,在法院和各方当事人的共同努力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这个结果正展现了调解魅力。当事人用献爱心的方式,互相给对方一个台阶下,同时还将关爱传递下去。”承办法官石磊说。

  “化解矛盾纠纷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公正高效化解矛盾、定分止争,是人民法院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职责,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院长鲁桂华说,该院建立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机制,推进案件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在诉讼服务中心建立调解、速裁、快审一站式解纷机制。

  “法院敞开大门,但不能唱独角戏,必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融入党委领导的社会治理体系,依靠人民群众和社会组织有效预防化解矛盾纠纷。”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庭负责人说,各地法院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充分发挥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在线化解纠纷功能,让人民内部矛盾能够更快更有效化解。

扫描二维码阅读全文



  8月23日的《人民日报》刊登了《增亮“平安中国”的法治底色》。

  文章指出,今年以来,全国政法系统勇于担当、积极探索,在疫情防控、促进复工复产等方面持续发力,为“六稳”“六保”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不断适应人民群众对平安中国、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托举起稳稳的平安幸福。

扫描二维码阅读全文



  8月24日的《人民日报》刊登了《做强“平安中国”的科技支撑》。信息化的广泛运用,在提升司法效率、化解矛盾纠纷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受疫情影响,湖北一家小微科技企业经营及支付员工工资遇到困难,该公司因合作伙伴未如约支付信息服务费,把合作伙伴诉至北京市朝阳区法院。经过法官多次耐心细致地调解,双方通过“云法庭”签订了调解协议,法院通过电子化方式即时送达了调解书。

  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充分运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全面推行在线诉讼“云模式”,大力开展远程立案、网上审判、智慧执行,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流动和聚集,有效满足疫情防控期间人民群众和各类市场主体的司法需求,确保疫情防控和执法办案两不误。

  据统计,今年1月至6月,全国法院网上开庭量同比增长9倍,网上调解同比增长245%。立案“不打烊”、审案“走云端”、执行“网上见”,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扫描二维码阅读全文


 

 
责任编辑:王娜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