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回眸一路精彩
2021-01-11 10:53:29 | 来源:人民法院报
 

  2011年人物

  我是旦巴,原甘肃省夏河县人民法院阿木去乎人民法庭法官。2011年1月,采风周刊以《32年:执著守望在甘南草原》为题,讲述了我和这片草原的故事。通过这篇稿件,让更多的人知道了在辽阔美丽的甘南草原上,有一个叫阿木去乎的法庭,有很多像我一样的法官坚守在草原一线为民司法。我更加坚定了信心,守护这一方土地的和谐安宁。

  2011年,我还是法庭副庭长,通过报道,有很多的人知道了我的故事,也有人跟我开玩笑说我是“明星”了。虽然文章描述了我在草原办案时候的不容易,但更多的是让大家知道司法的阳光无处不在,也更加坚定了我在草原守望司法的信念。我感到了神圣的使命和无尽的荣耀,决心把公平、正义带到牧民群众的心里,继续公正司法,为党旗争辉。也希望通过我的故事,让更多人关心偏远地区的司法工作。

  我小时候家境贫寒,所以只念了初中,这是我心中的一个遗憾。在工作之后我就默默地立下了誓愿,对那些在学业上需要帮助的人一定要尽全力去帮。经济上,只要能够维持一家四口的基本生活就好了,我节衣缩食,继续进行捐助,因为“还有比我更困难的人”。

  祝愿采风周刊办得越来越好,希望它用更好的文字刻画更生动的故事,传播更有温度的力量。

  2012年人物

  2012年4月10日,采风周刊以《一份份完美判决书的背后》为题,用平实动人的语言道出了我对知产法官这个身份的尊崇与热爱。

  作为我国第一批知识产权法官,我有幸见证并参与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从无到有,从起步到完善的发展历程。2012年7月,也就是文章刊发的同年,时任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民五庭副庭长的我被欧洲《知识产权管理》杂志评为全球知识产权界5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这个荣誉既是对我工作的鼓励,更是对中国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的认可。2018年4月,我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审判业务专家”称号。在知识产权审判和国际规则构建的道路上,我们逐渐从学习者、遵循者、追随者变成了参与者、建设者、维护者,也迎来了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春天。

  2018年9月,北京互联网法院正式挂牌成立,我被任命为党组成员、副院长。作为互联网审判的“先行者”,北京互联网法院是中国互联网司法的“国际窗口”和“重要名片”,在这里,我将继续以与祖国命运同频共振的使命感、责任感,完成好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

  采风周刊,心有光芒,必有远方。

  2013年人物

  我是四川省剑阁县人民法院原党组成员、开封人民法庭庭长郭兴利。采风周刊讲述了我扎根法庭27年,用背篼背着国徽、卷宗到田边地角、河谷山坡、农家院落开庭审案的故事。2014年初,我被《人民法院报》评为2013年度十大亮点人物。

  采风周刊的文章让我着实“火”了一把: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邀请我给全省法院青年干警讲党课;最高人民法院邀请我在全国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巡回宣讲;一些年轻人因为这篇文章对基层法庭工作生出向往之心,那一年,主动请缨下法庭的干警就有七八个。让我特别感动的是,时常会有外省外地的老百姓打来电话,他们将自己的疑惑与苦恼毫无保留地告诉我,请我帮忙,这份沉甸甸的信任,成了我最大的动力。

  退休以后,我致力于家乡两个“无讼村”的创建,如今已初见成效;2020年11月,广元市中级人民法院成立“郭兴利工作队”,我受邀担任顾问,进一步总结提炼调解工作方法,为培养青年法官助力……纵然退休了,却依然能够为挚爱一生的法治事业做点事,这就是幸福!

  采风周刊就像一个舞台,登上舞台的每一个法院人因此而荣光,也肩负了更多的责任。期待采风周刊不断见证法院人更加精彩的未来。

  2014年人物

  我是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未成年人与家事案件综合审判庭庭长顾薛磊。2014年,我有幸被《人民法院报》采风周刊报道,这篇文章不仅描写了少年庭法官的甜酸苦辣、法官与涉案困境儿童的鱼水情深,也写出了我的心声。

  报道刊登后,越来越多的人理解了我们的工作,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阻力也少了很多,更有群众出于对我们的信任,主动上门寻求帮助。2016年4月21日,我刚开完庭,看到门外一位风尘仆仆的阿姨在等候。她说,自己的独生子从学校毕业后,有点抑郁倾向,不愿出门见生人,也不愿工作,她担心儿子出事,却又毫无办法。看到《人民法院报》这篇报道后,阿姨决定坐火车来上海求助——而从克拉玛依到上海,整整坐了三天火车!

  上海市长宁区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是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城市,我当即联系了克拉玛依民政局,巧的是分管社会工作的副局长正好是我们长宁援疆的团干部,他答应为这个家庭提供帮助。4月27日,他打电话告诉我,当地社工、心理咨询师已经与这位阿姨会面并初步拟定了帮扶方案。

  此外,我还要感谢这篇报道的作者严剑漪老师,我更感谢法院报有这样一个栏目,给普通法官搭建平台,让更多人来关注未成年人审判工作,使更多社会爱心人士一起来关爱困境儿童!

  2015年人物

  我是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吴希林。2015年4月21日,《人民法院报》采风周刊以《“草根”法官的爱民情怀》刊登了我的办案故事,在塞外小城崇礼引起了热烈反响。

  6年了,我的工作和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群众点名找我办案和咨询,特别是一些邻里、家庭类纠纷的老乡,都愿意找我倾诉、征询个主意心里才踏实。每当这时,我就发挥群众信任的优势,积极做当事人工作,每年化解纠纷180余件,解答群众咨询百余人次。我还注意矛盾化解的跟进,经常到田间地头坑头与当事人聊天,解开他们心里的疙瘩。因为群众认可,在年近花甲之年,我被组织任命为执行局局长,担负起决战“基本解决执行难”重任,率领执行干警大干加巧干,使得执行和解率、履行率大幅度提升,全院“三个90%和一个80%”的核心目标如期完成,执行工作位列全市前茅,在短时间内打赢执行攻坚战。更是由于法院报的宣传和自己的努力,我先后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全国法院办案标兵”、人民法院十大亮点人物、“全国优秀法官”“全国我喜爱的好法官”“全国模范法官”等荣誉称号。

  荣誉的取得是党组织对我的关爱和群众的认可,感谢采风周刊给默默奉献的法官们一个展示平台,她以特有的风韵记录了法官们的法治耕耘和精彩人生!

  我是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吴希林。2015年4月21日,《人民法院报》采风周刊以《“草根”法官的爱民情怀》刊登了我的办案故事,在塞外小城崇礼引起了热烈反响。

  6年了,我的工作和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群众点名找我办案和咨询,特别是一些邻里、家庭类纠纷的老乡,都愿意找我倾诉、征询个主意心里才踏实。每当这时,我就发挥群众信任的优势,积极做当事人工作,每年化解纠纷180余件,解答群众咨询百余人次。我还注意矛盾化解的跟进,经常到田间地头坑头与当事人聊天,解开他们心里的疙瘩。因为群众认可,在年近花甲之年,我被组织任命为执行局局长,担负起决战“基本解决执行难”重任,率领执行干警大干加巧干,使得执行和解率、履行率大幅度提升,全院“三个90%和一个80%”的核心目标如期完成,执行工作位列全市前茅,在短时间内打赢执行攻坚战。更是由于法院报的宣传和自己的努力,我先后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全国法院办案标兵”、人民法院十大亮点人物、“全国优秀法官”“全国我喜爱的好法官”“全国模范法官”等荣誉称号。

  荣誉的取得是党组织对我的关爱和群众的认可,感谢采风周刊给默默奉献的法官们一个展示平台,她以特有的风韵记录了法官们的法治耕耘和精彩人生!

  2016年人物

  我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瑶族自治县人民法院下坳法庭原庭长卢汉票。2016年11月15日,《人民法院报》采风周刊栏目以《老庭长的乡土情》为题,报道我在下坳法庭工作及退休后成立“卢汉票工作室”的故事。文章见报以后,在家乡引起很大反响,群众的关心成为我继续为群众排忧解难、解疑释惑的动力。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我永远是那个信得过的老法官。

  我从法院退休后,原本想过着休闲的生活,好好享受天伦之乐,院里却成立了以我名字命名的调解工作室。

  “当时以你的名义成立‘卢汉票工作室’就是要发挥你的调解经验,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村屯。”院长闭克武告诉我。

  在“卢汉票工作室”,群众上门请求调解矛盾、进行法律咨询……这些都让我的生活更加充实。我想,群众信任我,党给了我这么多荣誉,我应该付出更多才能回报大家的信任。

  我虽然退休了,但为民办事的初心仍然未改。在有生之年,继续发挥余热为民办点小事,这是我毕生的夙愿。

  祝愿采风周刊栏目越办越好!继续宣传人民法院先进人物,弘扬正气,传播正能量。

  2017年人物 

  我是福建省南平市中级人民法院政治部主任陈群。2017年5月23日,我到北京参加全国妇联召开的全国最美家庭表彰会,恰好当天《人民法院报》采风周刊以《心有大爱,崇德向善》为题报道我勇救两名溺水儿童的事迹,与会的最美家庭代表纷纷给我和法院点赞。湖北的代表说:“《人民法院报》刊登的陈群的事迹,让我们看到了法官的善良和公心,感受到了法官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秉持的高尚职业操守!”

  之后的日子,这次报道不时鞭策和鼓励着我。平常领导和同事介绍我的事迹,大家对见义勇为的行为表示敬重;参加平安建设座谈会,处理家长里短纠纷的人民调解员说,“扶与不扶”的道德之问可休矣;接待一位上访当事人时,我耐心疏导和说理,他说:“你能奋不顾身救人,你说的我信!”这些都让我真切地感到整个社会对民族传统美德的敬重和葆奖,这也让我倍感压力。

  这是个英雄辈出的时代!采风周刊报道的一个个为法院事业奋斗、为法治梦想执着追求的人物形象深刻地影响着我们!

  2018年人物

  我是浙江省衢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危辉星。2018年7月3日,采风周刊以《“行”者》为题,刻画了我十余年从事行政审判工作的赤诚和热烈。这种坚守法治情怀的形象刻画,像播下了一颗法治的种子,不仅永远激励着我,也传播给更多人希望和温暖。

  那一年,我还是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行政庭庭长,刚刚获评全国审判业务专家。虽然案子才是法官的名片,但那篇文章却让更多人看到了案子背后的情怀。

  更让人感动的是,我收到了很多素不相识的当事人的来信。一名身处监狱的女犯给我写信反映情况,我以为她搞错了行政庭、刑庭的职责,拨通了信里的联系电话,对方是女监的干警,她说:“人家知道,就是相信您,专门寄给您,另一份寄给了法院院长。”赴任衢州中院院长后,一些当事人给我写信,有的还会附上法院报的这篇报道,说相信法院会依法公正处理他们的案子。这份沉甸甸的信任,我不愿辜负、不能辜负也不敢辜负。

  采风周刊,作为一份法院人物志,用文字塑造人物,用人物传播力量。愿采风周刊越办越好。

  2019年人物

  又是一年岁末时,我一如往常地走进办公室,埋头在那厚厚的卷宗内,为冲刺办案目标而努力着。我叫王涛,是江苏省宝应县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2019年,我的故事登上采风周刊后,并有幸被《人民法院报》评为人民法院十大亮点人物,这份殊荣让我喜悦,也让我倍感压力。

  在获得荣誉后,领导、同事乃至全省法院的法官们纷纷为我点赞。那段时间我一直在想,接下来要如何开展工作才能对得起这一份沉甸甸的荣誉。压力化为了我澎湃的动力,我们庭的审判员小顾形容我是“走路带小跑,调解磨破嘴,庭审连轴转”。我所坚持的“热心调解、公心审判、爱心关怀”的“三心”原则在宝应法院年轻干警中传承开来,这让我深知自己已然成为了年轻干警的榜样,唯有再接再厉才能真正发挥榜样引领作用。

  记得那是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原告及其代理律师一同前来开庭。刚入座,我就听见律师小声告诉原告,主审法官是全国法院的先进典型,她的事迹还被《人民法院报》专版报道过,案件由她来审绝不会有问题。我心头一震,在原、被告的配合下,那一次庭审格外流畅,庭后的调解工作也十分顺利,最终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

  离退休的年龄越来越近,别人觉得我可以休息了,但我一直告诉自己,即使脱下这身法袍,也不要忘记自己曾经是一名人民法官,心中依然要怀着无限的爱,给人以温暖和关怀。

  2020年人物

  我是云南省楚雄市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长段莉萍。获知《人民法院报》采风周刊刊发报道我的稿件时,我正在调解一件民间借贷纠纷,被告的律师突然提醒我:“段姐,你还是这样耐心,你现在可是法律圈的‘知名人物’了。”我觉得这个荣誉太高了,作为一名基层法院的民事法官,我不过办着平凡的案件,担当着基层法官平凡的责任。

  当一名法官,一直是我的愿望。当学法律的我如愿以偿进入法院,我的内心,更多的是忐忑,担心自己的能力不足,担心记录不好案件,担心冤枉了好人……在基层法庭的时候,当事人大多不懂法律,为了让他们知道为什么作出这样的判决,我总是耐心给他们解释,直到他们听懂为止。群众都有一颗淳朴的心,只要将心比心,把法律和道理讲清楚,他们都能够理解的。

  这么多年来,我没有什么办案秘籍,对待当事人,我始终都认为他们是平等的,有纠纷到了法院,就是想要一个“理”。为了给当事人说清法理和道理,我总是反复地研读卷宗、查看证据,必要时踏勘现场、走访了解情况,让事实和真相得以还原,给原、被告一个合法合理的判决结果。

  有采风周刊相伴的日子里,邹碧华、黄志丽、詹红荔、林蔚盈等优秀法官的事迹,总是在不经意间感动着我、影响着我。


责任编辑:罗一坤